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政府新頻道─政府出版品 見證經濟變遷

文:陳雅莉 照片提供:研考會

  在今年第17屆台北國際書展中,行政院研考會舉辦「台灣文史奇兵隊──台灣產業發展故事」座談會,邀請到撰寫台機公司、台灣自行車、空運、海運及苗栗傳統產業等作者,帶領讀者一起深入挖掘政府出版品的寶藏。

台機一百年 獨獲特優獎

  自留美返國後,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副教授陳政宏開始研究人因工程、科技史、科技與社會、與音樂有關的力學等,近年來更熱心於跨領域、整合性研究與科學普及活動,甚至對鄭和、哥倫布等航海史鑽研亦頗深。

  此外,陳政宏也積極參與文建會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相關台灣產業故事的研究調查,完成著作包括《造船風雲88年──從台船到中船的故事》、《鏗鏘已遠──台機公司獨特的一百年》。

  其中,《鏗鏘已遠──台機公司獨特的一百年》更獲得政府出版品評獎委員會7位評審委員一致認可,從參選的667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獨得2008年優良政府出版品特優獎及新台幣20萬元獎金。

  透過文獻、文物、機具、建築、聚落、遺址、技術及人文景觀的重整,陳政宏運用豐富的文字與圖片,描繪台機公司的百年興衰史,同時發掘蘊藏在台灣產業資產的文化價值,也呈現台灣鋼鐵、造船及國防等傳統產業與政策的變遷。

記錄台灣鐵馬揚名世界

  多年來致力於研究齒輪與車輛變速器系統之設計、構造創新設計理論,中山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許正和著有《機構構造設計學》、《機構設計》、《創造性機構設計》、《躍上峰頂的台灣鐵馬──台灣自行車產業發展史》等專書。

  近年受到節能環保時代來臨,加上台灣環島自行車道的建設,不但帶動了台灣自行車運動的發展,也讓許多鐵馬迷興起追尋前自動車時代以「腳踏車」代步的懷古意趣。

  在《躍上峰頂的台灣鐵馬──台灣自行車產業發展史》中,許正和以時間為主軸,詳實介紹台灣自行車產業發展歷史,並利用圖文與統計圖表,有系統地敘述自行車發明、傳入日本、日治時期輸入台灣,從飛虎牌、福鹿牌到捷安特等各代台灣自行車的生產,自行車產業體系形成、危機、轉機與整合,以及台灣為世界知名廠商代工、製造、組裝,甚而超越日本自行車,最後再到台灣自創品牌打入歐美市場而揚名世界的歷程。對於想蒐集古老台製自行車商標的鐵馬迷來說,絕不可錯過這一段打拚歷史。

  許正和也開玩笑說,從四輪的汽車到二輪的自行車,等退休後可能考慮研究二輪的娃娃車產業發展史。

回顧台灣空運起飛歷史

研考會在國際書展期間舉辦政府出版品主題座談會。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及世新大學中文系兼任教師黃信彰,向來致力於台灣在地文化事業的研究與推廣,相關著作包括《台灣空運文化的立體新世界》、《台灣新文化運動的第一類接觸──海運的立體新世界》、《台灣新文化運動特輯》等。

  《台灣空運文化的立體新世界》收錄200餘件文獻圖照,真實記載許多被遺忘、埋沒的歷史時刻,包括謝文達加入對日抗戰迫降被俘、造成楊清溪犧牲的台灣第一次空難、第一位女機師、第一個航空班、第一個民航機隊、第一批以北一女畢業生為主的空服員等珍貴史事。

  在泛黃、斑駁並帶著裂痕的照片中,不但能一窺謝文達、陳金水、楊清溪等台灣傑出飛行先驅的著裝照及單、雙翼機,當年雄姿英發的時光、早期空服員迎風飛揚的洋裝和笑容更令人神往。

  1920年謝文達贏得東京飛行競賽高度與速度的第三賞,成為台灣第一位飛行家,自此以後,台灣優秀飛行員駕著一架架飛機飛上藍天,台灣空運也隨之起飛,進入國際空路。

再現苗栗老行業之美

  身為苗栗人的劉榮春,多年來負責地方新聞採訪寫作,也曾參與出版品工作,例如《貓裡的寶藏──地方文化館巡禮》、《山城魚鄉──苗栗縣封溪護魚宣導手冊》、《苗栗古蹟與歷史建築導覽手冊》、《柴燒之美在苗栗》、《苗栗老店風華》、《苗栗老行業》。

  隨著新科技發展,台灣有許多老行業失去競爭優勢,正迅速沒落與凋零中,因此紀錄與保存工作刻不容緩。堪稱苗栗達人的劉榮春憑藉十多年累積的人脈與經驗,透過個案訪談、實地觀察及蒐集地方文獻資料等方式,再現苗栗老行業之美。

  《苗栗老行業》收錄超過400張的照片,劉榮春更以流利而順暢的報導文學手法,勾勒出中文打字員、手工刻印師、木桶製作、火炭籠、蒸汽火車司爐、做豆油、牽豬哥、割漆等50種漸被歲月沖刷、快被眾人遺忘的老行業面貌,為老行業留下珍貴難得的紀錄,與《苗栗老店風華》共同呈現苗栗傳統產業的風華,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