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縣新營市有兩座圖書館,一座位於市區隸屬台南縣文化局的圖書館,另一座則是位在新營市的郊區,也就是新營市立圖書館。為了提升在地的文化風氣,早在民國78年顏繼斌市長便開始尋覓地點籌建,輾轉換了3個地方,最後終於在太子爺廟的協助下,提供該廟活動中心為建址成立了,從此與太子廟結下不解之緣,而蘇金蕉館長也在87年開館時,從太子廟調派至圖書館擔任管理者,他一開始從完全不懂圖書資訊管理,到現在將圖書館經營得遠近馳名,蘇館長回憶:「剛開始光是煩惱書籍該怎麼分類,就讓我每天晚上失眠,不過也因為不懂所以我不斷充實自己,參與訓練課程與進修學位,只要有心就沒有辦不到的事情。」也因為蘇館長對圖書館的熱誠,經過許多年不減反增,於是吸引越來越多喜愛閱讀的志工加入,為圖書館開辦了許多推廣閱讀的活動與課程。



悅樂讀書會 心田不休耕
由於新營市立圖書館地處相對偏遠,鄰近轄區是典型農村部落,資訊匱乏,閱讀風氣不盛,有鑑於此,在蘇館長的規劃推動下,於民國96年3月邀集館內愛好閱讀、有志自我成長之志工籌組了「悅樂讀書會」,旨在平衡城鄉差距,推廣「以書會友,以友輔仁」之精神,進而提升文化生活品質、營造書香社會。
成立之初,每次聚會不是三劍客就是四君子,可謂是慘澹經營,但由於大家鍥而不捨走訪志同道合者加入,至今成員已有18人,且聚會出席率均達8成以上,除了會員的努力外,最重要的原因是閱讀領域豐富、人員和睦、導讀人用心,且提供了自我發表意見、任意揮灑的空間。悅樂讀書會副會長蔡幸花就表示:「書海浩瀚無涯,知識的力量無窮,因書目不受限制,全由導讀者提出導讀的書本,於聚會時分享,彼此收穫良多,打破個人過去偏好某類書目的習慣,無形中培養了接納與包容的美德,相信在不斷修正、激盪、淬鍊下,悅樂讀書會將能更臻成熟茁壯。」參與讀書會讓這群退休的人可以心田不休耕,從讀書中找到生命的解答,而讀書會的每個人就像一顆顆種子,藉由閱讀來滋養心靈,不但活到老學到老,還要過得更好,在吸取許多經驗後,今年圖書館也將讀書會的範圍推廣至孩童身上。
許多圖書館甚至社區都在推廣讀書會,但時常會碰上瓶頸或不了了之的窘境,悅樂讀書會會長林榮子也用過來人的經驗,分享經營讀書會的方法:第一點就是要凝聚大家的向心力,第二點就是要有計畫,每位導讀者都必須先準備好書目,提前排定購書日期,如此才不會手忙腳亂而草草了事,只要做到這兩點,基本上這個讀書會也就能成型了。



資源回收車送書到教室
蘇館長在3、4年前到高雄市立圖書館聽演講,受到施純福館長「顧客至上.主動出擊,走進校園推展各項提升閱讀服務」理念的影響,發現應該將閱讀的種子深化植根於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營造孩子們在學校教室唾手可得所需圖書及資源的成長環境,使孩子們能在豐富的館藏中快樂閱讀,從閱讀中孕育未來的夢想和希望。
於是新營市立圖書館的「送書到教室」便開始啟動了,與7所國小合作開啟閱讀教育的活動,但由於經費的不足,一開始是館員開著自家車一趟趟地運送書籍,後來因耗損太大,改向市公所借用垃圾資源回收車當作「行動圖書館」,不過每次都要先幫車子掃一番才能出動,從一台運送垃圾的貨車變身成為傳遞閱讀的書車,這也是新營市市民當時料想不到的。
新泰國小林淑芬老師感恩地說:「自從有這麼便利的「送書到教室」後,讓人感到貼心又歡喜。每天我都會讓學生有自由閱讀的時間,少則10分鐘,多則一節課,有時會利用圖書說個故事,小朋友聽得入迷,下課時就會去找書來重新回味,看到學生專心閱讀的樣子,真是我最大的欣慰。」此外,行動書車在開往每一所學校之前,圖書館館員會主動前往該校為全校辦理借書證,藉此也開發潛在的小讀者,讓他們知道圖書館的意義,並且舉辦讀書心得與繪畫比賽,讓行動書車的力量更深根、茁壯。



肩負教育的使命
新營市立圖書館為推展閱讀活動,於每週三下午設有課後安親輔導,只要孩子喜歡,有意願者都可來館參加免費課業輔導,由志工指導學生功課及如何善用圖書館資源。圖書館志工許麗華老師就說:「孩子是國家未來資產,透過志工協助,能使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精神,並加強人際間良性互動,是我投入志願服務的另一大收穫,當孩子們說聲「謝謝老師!老師下星期見!」就是溫暖志工老師的火炬和堅持不懈的動力,其心中感動,非言語可形容。」
當問到在圖書館這麼多年有甚麼樣的感想時,蘇館長拿出一封感謝信,是新進國小陳采伶小朋友寄來的,信中寫道:「我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能來利用圖書館,圖書館就像是知識王國,讓我們更有智慧,老師考我們的問題我們都能舉一反三,好像腦袋有個能源資料庫,以前我都不喜歡閱讀課外書的,腦袋就像被細菌一點一滴的吞沒,現在我會像書蟲般的坐在角落,一個人靜靜的『啃書』,頭腦也自然而然地更聰明。」蘇館長表示這就是他對這份工作的感想,孩子的教育不是單方面的義務與責任,優質國民都須有這份共識,尤其擔負教育文化使命,提升生活文化品質的圖書館,營造孩子們快樂學習成長園地,更是義不容辭。
一座圖書館該是甚麼樣子呢?這不是一個嚴肅且正經的關於圖書館的研討會題目,而是來到新營市立圖書館後所引發的一種思考,它夾雜在著名的太子廟的活動中心裡,每到三太子生日或一些節慶時,這裡就會瀰漫著拜拜的香和鞭炮混合的煙霧,與參拜信徒們摩肩接踵的擠壓下所散發出的虔誠氣味,但其他時間在圖書館裡,有的時候傳出讀書會的討論聲;有的時候是孩子們因為故事媽媽時間而發出的可愛笑聲,而更多時候是書頁紙張摩擦時粗糙卻悅耳的翻閱聲,新營市立圖書館就在這樣的地理位置與用心的館長、熱心的志工經營下展現出獨特的面貌,在兩種文化交會點,看似衝突卻又同樣地對人類寬容,莎士比亞曾說過:「知識是升天的羽翼。」,只要我們願意都能藉著信仰或閱讀得到心靈的平靜與富足,在浩瀚的書海中及崇高天神的眼裡,我們都顯得渺小卻又同時多了那麼點安全感與溫暖。
當年921大地震時,蘇館長剛好正在埔里上圖書館員訓練班,親眼目睹天崩地裂的那一刻,他笑著說:「大概就是這樣,我們這班的學員都有著不服輸的幹勁與越挫越勇的精神。」已經獲得在地人許多讚賞的新營市立圖書館,在蘇館長眼裡還是有好多事情沒有完成,接下來他希望能爭取到經費補助,將兒童室的空間加大,打掉過多的隔間,不但可以節省人力也可以舒緩日漸擁擠的空間,看著蘇館長忙進忙出地與設計師討論,我們可以期待未來這裡將會有一個更舒適的閱讀環境,讓新營人盡情地啃書,裝上飛向夢想的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