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盧博士信箱 Reference Service

文:國立台中圖書館

盧博士信箱歡迎有疑難雜症者電郵至ref@ntl.gov.tw,
或參考諮詢專線(04)2223-3879
國立台中圖書館自當不負所託,上山下海為您找尋解答。

問: 據新聞報導臺北故宮博物院所典藏「翠玉白菜」上之螽斯鬚鬚有所缺損,你知道螽斯是何種動物嗎?
答:

螽斯是直翅目,螽亞目,螽斯科( Tettigoniidae)昆蟲。體型與蝗蟲相似,但觸角細長,節數多達三十節以上,呈絲狀,腳跗節數為四節。雄蟲才會鳴叫,鳴叫方式為摩翅而歌,鳴聲各種均不同。雌體尾端具劍狀之產卵器。棲於地面、矮草上或生活於樹或灌叢中。

螽斯最有名的俗名便是「紡織娘」了,因為它的聲音像古時候紡紗時紡織機所發出的聲音,此外還有人因之取名為「紡紗娘」、「絡絲娘」、及「絡紗婆」。由於地方不同,稱呼也不同。

另《詩.周南.螽斯序》「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比喻子孫眾多。

【資料來源】:大辭典/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篡委員會。臺北市:三民書局,民國74年。頁4248。簡明大英百科全書。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民國78年。第11冊,頁423。陽明山國家公園(http://www.ymsnp.gov.tw/web/ezp3b_1.aspx?a=ezp&f=data_file/animal93/animal93_d4-42.htm)

問: 地球暖化,二氧化碳是造成溫室效應氣體之一,你知道「地球二氧化碳系統」嗎?
答:

 

「地球二氧化碳系統」中,海洋深域中存有三萬四千單位的二氧化碳,海洋淺域則有九百單位。每年從海域升入大氣者有一百零二單位,從大氣中下降到海域有一百零七單位,海域多吸收了五單位的二氧化碳。

地球土地中存有一千八百單位,每年從土地升入大氣以及從大氣中下降到土地的二氧化碳都是一百一十單位,保持均衡,但因砍伐森林而升入大氣中者,每年有二單位;燃燒化石燃料排放升入大氣中者,每年有七單位,合計有九單位,扣除下降到海域的五單位,每年仍有四單位的二氧化碳淨投入大氣中,成為溫室效應氣體之一,地球暖化的主兇。

海域如何吸收二氧化碳?美國太空總署的氣象衛星「光環七號」已揭開謎底,原來是海域中含葉綠素的植物性浮游生物,一直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扮演均衡地球二氧化碳系統、呵護地球大功臣角色。這種浮游生物,吸收二氧化碳後立即死亡,沉入海底,因此,海洋深域存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資料來源】:現代用語百科/丁連財等編著。臺北市:書泉,2002。頁A033。

問: 子女送寶石作為母親節禮物,你知道這些寶石礦物鑑定特性中的「解理」是什麼嗎?
答:

 

解理是礦物沿一定的薄弱平面裂開的方式。通常,這些解理面都在原子層之間,或在原子鍵結力最小的地方。儘管解理面非常堅實,也能均勻地反射光線,但卻不會像晶面那樣的光滑。解理可描述為完全的、清楚的、不清楚的和無解理的。

【資料來源】:岩石與礦物圖鑑/克理斯.佩倫特,海瑞.泰羅攝影;朱靜江翻議。臺北縣新店市:貓頭鷹,民國85年。頁24。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