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日本論》導讀

文:廖宏彬(雲林縣樟湖國小教師)

書 名:日本論(解析日本強盛繁榮的秘密)
著 者:陳再明
出版者:台北遠流
出版年:民國八十二年四月初版

一、著者介紹

  著者陳再明先生,政大財稅系畢。赴日修完東京教育大學博士學位後,又創辦國產貿易株式會社、國產綜合研究所。

  陳先生居住日本長達二十五年,對日本的民族性、文化歷史、政經發展等,皆有所鑽研。論其所著作的{日本論}一書,內容精闢詳實、見解獨到,故稱陳先生為日本觀察家實不為過。

二、本書各篇概要

  日本人研究中國慣稱「中國論」,著者亦以其人之道,取書名為「日本論」。企圖窮其認識,以解析日本這個「既可怕、又可敬」的國家。全書分成四大篇:第一、經濟論;第二、派閥學;第三、中國結;第四、浮世繪。

  第一篇經濟論,是本書的主論。著者敘述戰後日本強盛的後盾是經濟力。經濟強大使得日本成為世界先端技術大國和情報大國,並造就出世界性的「日本化現象」(註一),著者進一步分析日本經濟成功要素是建立在日本大和文化中特殊的民族性:包括「和的原理」(註二)、「能容納新奇創新事物於傳統中」、「能模仿後求精益其精」。

  第二篇派閥學,是了解日本政治經濟結構的重要環節。日本原始派閥舊稱為「藩」。著者詳述二次大戰前鼓勵侵華的財閥(如:三菱、三井、大倉)和戰後的自民黨內部派閥,新資產集團「西武王國」、「森泰集團」等,在其結構上都離不開「藩」文化。

  第三篇中國結,這個結是中國心結之意。著者提綱挈領舉出四位近代日本重要人物,一一分析這四人對日本近代思想、政治、軍事、經濟的重要決定性影響。這幾人分別是主張「脫亞入歐」的福澤諭吉,主張「崇亞非歐」反對福澤一刀斬斷文明臍帶的岡倉天心,陰謀政治家依藤博文,和侵略政策鼓勵者大隈重信。

  第四篇浮世繪,是日本平民生活實際描述。著者將其平日生活所感所見,詳加褒貶,令讀者更能體會日本人生活。本篇重要章節有競爭發達的大眾傳播業,生活美學(精緻的茶道、花道……),兼容並蓄與民族性合一的神道、佛教信仰。

三、本書特色

  本書取名為「日本論」,實乃名副其實。著者絞其腦汁,從民族性、經濟、派閥(或會社)、政治、思想、政商關係、生活等七大議題分別闡明,以釐清日本之所以強盛繁榮的因果關係。

  讀者若能細究此書,必能增益了解日本,並以其人之長補己之短,做為我國從事各項建設的參考依據。茲就書中特色,做簡要陳述,或能對本書有更深一層體會。

  第一個特色是作品有褒亦有貶。著者並非崇日似的宣揚日本強盛壯大,而是以具體實例指出日本人的優點。除此,他不忘以其敏銳眼光分析日本政治、經濟、生活上的弊病,以供我國借鏡。例如:八十年代以後日本所面臨的泡沫經濟崩潰,主要是肇因於政商勾結。日本悠久執政黨(自民黨),黨內派閥的金錢政治、政治獻金(註三)問題,一直弊端叢生,現已成為惡化的政治問題。

  日本人擁有傲人的茶道、花道,是世人皆知的事;但實際上,日本人的生活並未如我等想像那般富裕悠閒。相反的,日人普遍存在諸多生活問題,像消費物資甚高、房價仿如天價、通勤時間過長(通車時間在兩三小時以上的人比比皆是)、工作時間太長,像工蟻般工作永不停歇等。

  第二個特色是中國心結的陳述。這部分是書中唯一較少涉及經濟議題的篇章,內容精采絕倫,似乎可自成一部書。著者言日本侵華前夕,其朝野就是受到福澤諭吉的「脫亞論」引導,才令日人走向軍國主義之路。除少數不忘本、有良知的日本人,受岡倉天心影響之外,其餘大多數日人率皆成一面倒情勢,主張切斷日本、中國間的文明臍帶關係。日本侵華行為,倘若不從福澤的切掉中國情結、脫離亞洲包袱等思想層面去思考,想必無法獲知日人侵華行為的動機全貌。

  第三個特色是經濟侵略中國和軍事侵略中國的互動陳述。近代中國史若忽略日本經濟侵略史這部分,將不得窺其全貌。日本經濟侵略中國,一直是我們記憶裡永遠的傷痛。著者用日本財閥—經濟侵略的觀點,去探討日本侵華的背景動力,是十分獨樹一幟的。

  戰前日本大財閥為擴大資產,除主動介入中國政治、經濟活動(例如:大倉、三井財閥借貨給漢陽鋼鐵廠),又主動擔任日本政府侵略中國的尖兵,提供日軍物產設施(例如:南滿州鐵路即是三井財閥的傑作)。著者放棄從傳統的軍國主義政策去摸索,而改以代表性人物或財閥組織,來研究日本侵華的背景因素,是頗為與眾不同的。

四、結語

  綜觀著者於{日本論}一書所欲表達的中心意旨,可歸納出兩點:(一)日本的經濟力是極其可怖的。—值得我國人自我提醒。(二)日本大和民族的潛在國民性是極其可敬的。—明乎此方知國民性所蘊藏的精神力量,是一國國力強弱的標竿。

  值得說明的是,日本國民性中對自己所屬企業、會社、國家,所呈現的「一體感和忠誠心」(註四)似乎可以給我國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做為模仿學習的對象。

註釋

  • 註一:「日本化現象」意指日本商品充塞全球各地,日本製產品為世人風行愛用。此一現象是由日本型經濟的發展所促成的。
  • 註二:「和的原理」就是將異質的東西,透過一物兩面,在分工條件下,保持和的境界。透過競爭互助,使大家共同進步。如:三菱、三井是相互競爭的對手,但在對外步伐上是保持一致的(二十頁)。
  • 註三:「政治獻金」是指個人或企業對政治家的捐款。
  • 註四:「一體感和忠誠心」是江戶時代「愛藩精神」的傳統遺風。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