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全球百老匯-1945 省思二戰

文:翁鳳英

  今年的5月8日包括德國總理施若德、日本首相小泉純一、法國總統席哈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布希,先後抵達俄羅斯,準備參加隔天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二戰結束60周年盛大紀念活動。

  而柏林在5月7日這天有2萬5千位德國人手持蠟燭守夜,紀念納粹投降60周年。二戰是這個國家永遠無法磨滅的記憶,同時也承載著世人對德國人永遠問不完的假設性問題,像是:「如果你生活在1930年代,你會不會變成納粹?」或是「德國會不會再次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戰?」大部分德國人對於第一個問題也許會沉吟思考片刻,但對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卻是立即反應,無庸置疑的「不會,絕對不會。」

60年的改變

照片  時光荏苒,60年的光陰改變這個世界,國際情勢詭譎多變,歷經冷戰、東西德統一,德國從戰後殘破不堪中再次站起來成為全球強國之一,與其他強權共同主宰世界經濟和政治。但是對於德國人而言,每年的5月7日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這個名為「民主節」的節日提醒德國人掀起戰爭的慘痛代價,也不斷挑戰這個國家的人民對維持正常國家概念的決心。

  勇於面對歷史也許是德國人少數的優點之一,他們不遮掩在二戰時的種種惡行,包括屠殺猶太人等歷史真相,政府也開放重要的檔案供參考研究,甚至成立相關博物館展示各類史料。每年都有無數的二戰研究書籍出版,審視德國與戰爭的關係。也許對於大多數的讀者而言,遙遠的二戰總與令人感到震撼的影像相連,例如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炸彈的情形,或日本偷襲珍珠港等重大二戰事件。但提歐蘇默(Theo Sommer)的新書「1945年」(1945. Die Biographie eines Jahres)卻揚棄眾所皆知的重大事件,改以串聯鮮為人知的歷史片段,提供讀者看待戰爭另一個有趣的觀點。

1945年 你了解多少?

  大部分的著名二戰學者以為他們對1945年瞭如指掌,但他們可能不知道在該年的10月6日,人們熔化了印刷希特勒的「我的奮鬥」的鉛字板,重新做成新的鉛字板,用以印刷首日發行的「南德報」(Sueddeutschen Zeitung),且在同天舉行甚為盛大的紀念活動。屬於戰爭一代的提歐蘇默就用這段軼事做為他書寫的開端。

  二戰接近尾聲時,希特勒仍不放棄他征服世界的野心,他創辦精英學校(Elite-Schulen)徵召青少年學生成為軍人繼續戰鬥。另外也成立Volkssturm軍事訓練營,密集訓練男女學生,使他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上戰場。當時提歐蘇默是一位才14歲的聰明少年,是該校的學生。他在軍中負責武器部門的炸彈電子控制系統,之後他更接受Volkssturm的訓練。讀者可以從他的書中明白看到他屬於當時的軌跡,這表示他的書非常接近事實,他所提供的事實是其他同時期的歷史考證資料所無法比擬的。但同時,作者也保持他與本書的距離,他並不書寫他本身個人的經驗,這樣的距離讓他可以客觀勾劃該時期複雜的歷史情況。

  作者常以一個事件來做為呈現前因後果的開端,例如,1938年11月的一個夜晚,德國軍隊在一夜之間燒毀在斯圖加特附近所有的猶太教堂,並殺害很多猶太人,有位傳教士就預言將來全德國也會如當晚一樣被燒毀。作者以本事件為開端,陸續呈現當時德國的情況,包括雖然德國人發動戰爭,但同時也深受戰爭之苦,付出慘痛代價:例如,90%的德國城市,如德勒斯登、漢堡、科隆等都遭到非常嚴重的破壞;德國人受到全世界的責難;以及俄國採取最強烈的報復手段對付德國;戰後,也由於俄國開始報復德國東部,因此該地區的德國人開始被迫驚慌往西遷移。作者分析說這些都是德國人進行種族毀滅的後果,這些前因後果影響歐洲各國甚深,尤其是波蘭、俄國和烏克蘭。

影響二戰的重要政治人物

  人物的書寫也是本書引人注目的地方,作者分別書寫影響二戰重要的政治人物:希特勒、邱吉爾、史達林和羅斯福。首先是希特勒,1944至1945的新年夜,這位德軍領袖躲在 Bad Nauheim防空洞,該處是他在柏林Reichskanzlei前的最後據點,之後他隔年在柏林自殺。希特勒這時已是個白髮蒼蒼的老人,自從史達林市德國大敗後,德國軍隊從此一敗塗地,但他仍不相信他會失敗,巨大的精神壓力使他從這時開始服用各種藥物來穩定精神。雖然他患有帕金森症,但他仍在柏林的指揮中心慷慨激昂陳述他的野心,說服他的將領德國將贏得戰爭。

  同時間,英國首相邱吉爾在Chequers的田莊患有嚴重的感冒;史達林呢?正和他的同志和將領們圍繞著大桌子吃飯,並享受Budjonnyj手風琴演奏,窗外莫斯科人大肆燃放煙火並慶祝戰爭將結束。同時在紐約,人們也燃放燦爛的煙火,慶祝戰爭接近尾聲。這也是美國羅斯福總統最後一年任期,這位領導人因為病痛和衰老無法在美國國會中發表新年祝詞。

特殊的書寫及其不足

  身為德國著名報紙Die Zeit的發行人與主編,提歐蘇默用他豐富的寫作經驗,將歷史、人物與鮮為人知的軼聞結合而成的特殊書寫方式,提供檢視歷史的另一種角度。例如,有位叫做John McCloy,是美國當時的國務卿,後來他成為美軍在德國領地的領導人。二戰時因為他並沒有炸毀德軍所有運輸猶太人至毒氣中心(Auschwitz)的鐵道,間接幫助德國人屠殺更多的猶太人,這樣的歷史事件引人低迴沉思。

  作者50年的獨特觀察眼光和細心考證使本書在德國獲得廣大的回響。然而作者尚未提及戰後歐洲教會一致認為他們應該為戰爭承擔責任,以及有關戰後的救濟工作,例如在戰前反抗希特勒政權的奧根歌斯坦邁爾教士(Eugen Gerstenmaier),就在同年夏天發動的教會救援活動,拯救了飢荒的10萬人,是本書美中不足的地方。

  註:本書德文書名為「1945. Die Biographie eines Jahres」,由德國Rowohlt出版社於今年春季出版,全書共288頁。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