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改造公共圖書館 賴永恩在創新中築夢

文:張坤華 照片提供:賴永恩建築師提供
參與許多公共圖書館空間改造的賴永恩建築師,對於圖書館的空間演繹有其獨到的看法。尤其是她堅持做每一件公共圖書館,一定到該館蹲點好一陣子……


新竹市文化局圖書館香山分館以黑白為主色,輔以彩色的點綴,用匠心沉靜讀者的心靈。  趁著年假結束前的好天氣,走一趟臺北市東區地下街,人潮絡繹不絕,兩間相連色彩豔麗的店面,吸引不少來往行人的目光和討論,彷彿發現了什麼新鮮趣味的事兒,再走近幾步,才發現原來那是一間智慧型的無人圖書館。


  這間創意圖書館的設計者賴永恩建築師,年前曾與她有次深刻的訪談,記得那是個溼冷的夜晚,年節氣氛濃厚,約莫晚間8 點,走進捷運站附近的一間咖啡屋,我一身雨淋的狼狽樣,才想找個位子要坐下之際,賴永恩一眼就認出我來,她淨白的臉露出淺淺的微笑,親切地問:「吃晚飯了 沒?」沒多久才知道,原來那麼晚她也還沒有用餐。


  言談之間,賴永恩說:「父親是成大畢業的,一直對成大建築系有些小小的嚮往,念高中時,每次完成美術作業,他總會適時給予肯定與讚賞,潛移默化引導我。後來有機會跳級直升大學,高二那年順利考上成大建築系。」


賴永恩建築師不斷尋求突破,徹底為圖書館改頭換面。  「當時我很高興,想著即將進入一個可以畫畫、做設計和做模型的系所,一切充滿新鮮又好玩,沒想到苦日子才剛開始……。」沉重的課業,以及不時出現的各種挑戰,總算令她體會這條路不如想像中容易。


  大學四年畢業前,賴永恩心裡想著:「以後要去幫建設公司蓋集合住宅,或者要幫富人蓋房子?我們學建築的用意到底在哪裡?」
 

追尋建築改變社會的核心價值

  她一直希望追尋「建築可不可以改變社會」的答案,於是甄試進了臺大城鄉所。研二那年,發生關廠工人臥軌事件撼動了她,決定以關懷勞工的議題為論文。 賴永恩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做了一年半的田野調查,和抗爭工人一起「埋鍋造飯」,看著女工們努力工作領不到薪水,又承受家庭及各方的質疑,底層勞工生活無計 的悲痛,讓她對這個社會的現實多了一些認識。
 

兩幢公共建築的社會教育啟發

臺北東區地下街智慧圖書館,外觀鮮豔奪目。  為什麼踏上做公共建築設計師這條路?賴永恩說:「我是臺中人,國小的時候,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落成。我覺得非常的棒,裡面有劇場,還有所有的展 覽,都可以給人非常多的學習機會;國中時,國立美術館新建完成,幾乎每週六、日都是在那裡度過,這兩幢公共建設帶給我非常大的震撼,而且也給我很大的社會 教育啟發!」


  「我剛開始並不是做圖書館空間改造,做圖書館是機緣巧合!」一次當時的合夥人要出國,賴永恩代為幫忙跟空間改造委員解釋設計圖修改內容,她發現委員們要求施作圖書館時應注意的重點,她完全能理解,後來試投了臺北市立圖書館景美分館,成為她的第一個公共圖書館的案子。


  「圖書館改造最大的難點,在於改造前館舍的狀況已經不是很好,如館員服務動線不佳,讀者沒有舒適的閱讀環境,還有一些館舍本身的問題,像廁所臭味難聞、天花板漏水、地板破損、窗戶滲水……。」必須先解決館舍問題,剩下少許的經費才能用到空間改造上。
 

發現問題尋找方案

園市立圖書館大林分館創造了自由的空間,讓看雜誌的阿公、阿嬤可看到隔壁兒童區小孫子玩樂的情形。  賴永恩堅持做每一件公共圖書館,一定到該館蹲點好一陣子,運用基地調查從不同的樓層、區塊、角落,看見圖書館正在發生的事,找出每個地區居民的特 色,甚至仔細丈量不同書架的高度,探索空間潛在的問題,然後擬好各種問題跟館員或主任對話,快速掌握圖書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她說:「在圖書館服務的人都有一種比較不世故的傾向,因此與他們對談、合作都是基於公共利益!這是我覺得在做圖書館改造工程比較特別的地方!可能圖書館的本質是知識的傳遞,或者是一種終身的學習,所以我所遇到的人大部分都有理想化的性格。」
 

公共圖書館作品如數家珍

  談到接近自己理想的圖書館改造作品,賴永恩建築尋思了一會兒,覺得應該是新竹市文化局圖書館香山分館,「當時我想要做的是『室內的街道』,如同走到 騎樓裡,有咖啡店、有飲食店、有服飾店,可以很輕易地走到自己想去的角落,很自在地閒逛,也可以停留、觀看,或直接就坐下來。」


  她特別用中性調的黑白色系做為全館主色,裡面跳了一些彩色,讓色彩更突出,賴永恩強調,圖書館本來就是要讓讀者心靈沉靜的地方,有些圖書館用大量的彩色,反而使空間更加雜亂。


  第一個做的臺北市立圖書館景美分館,空間比較擁擠一點,她在規劃上傾向中規中矩,不過,也特別加入許多嘗試,例如由館方邀請年輕藝術家製作專為該圖 書館創作的屏風圖案;在進入自修室前的走道牆面,陳列了藝術家的畫,也特別商請專業攝影記者的朋友為了公益無償同意提供作品輸出後懸掛。
 

在黑白中性色系中,一幅彩色的畫,格外突出亮麗。   由館方邀請年輕藝術家,為臺北市立圖書館景美分館製作原創的屏風圖案。

  102 年獲教育部100、101 年「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評核北區評鑑績優獎館的桃園市立圖書館大林分館,本身的格局是正方形,宛如一個九宮格,賴永恩突破設計上的困難,規劃 了一個自由的空間,在中間做成「樂齡區」,它的旁邊就是期刊閱覽區,隔壁則是兒童區,讓阿公、阿嬤看雜誌的同時,可以看得到孫子在兒童區遊玩的情形。
 

自由空間的意義非凡

  「自由的空間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等於空間都是打開的,沒有隔閡,這就是我的理想吧!主要希望各個年齡層適得其所, 又不互相干擾。」


  104 年獲得102、103 年教育部「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評核北區評鑑獎績優館的新竹市文化局圖書館總館,賴永恩做了很大的調動,打掉一片不影響結構的磚牆,創造出新的 動線,從入口處進來就是繞了一個「回」字形,她提及自己最喜歡B1 兒童區所營造的氛圍:「看到他們都很自在地站著、躺著、趴著、蹲著,不必正經坐在書桌前看書,而是很隨興地拿起書,就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做為設計師我感 到非常開心!」
 

新竹市文化局圖書館改造完成,擠滿了前來看書的民眾,並獲Google搜尋4.5 星級的好評。   臺北市立圖書館景新分館自由開放的空間設計,給讀者遼闊的視野。

突破瓶頸與回饋

  「執業8年來,雖然每隔一年8個月都會遇上瓶頸,自己也是跌跌撞撞走過來,會讓我沮喪的通常是施工的品質。」賴永恩常為有限的經費愁苦,尋求突破,但她堅持公共圖 書館的空間改造,要徹底改頭換面,她說:「民眾等了休館2 個月,走進更新的圖書館,如果沒有任何驚奇,那這個空間改造就失去意義了。」因此她經常跟合作夥伴搏感情,讓他們覺得做好公共建築品質是很光榮的一件事, 她親手承接的幾個成功的案例,最後都是團隊夥伴彼此無私奉獻心力的成果。

新竹市文化局圖書館總館B1 兒童區,小朋友自在地享受閱讀。  至於設計者最大的回饋是什麼?賴永恩說:「新竹市文化局圖書總館剛剛完工,我回去看的時候嚇了一跳,因為館內人實在太多了,幾乎是滿的,那不是假日,是平常上班日,居然有那麼多的使用者,這是我非常高興的一件事,因為設計者就是我,當天偷偷地躲在角落,看大家使用的情況,內心充滿難以形容的感動與成就感!」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