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在圖書館,就是在圖書館的路上……」,這是三重市地方有線電視台記者常對館長蘇良鵬開的玩笑。在暑假期間到圖書館尤其會發現,不只蘇館長因職務而奔波其間,還有居住在鄰近的民眾也多是這句充滿浪漫氣息說法的信奉者。當三重市立圖書館能在炎炎夏日給讀者一陣涼快、一場知識饗宴時,路過而不入的人,真的不多。



規劃多間閱覽室 培養進館人口
想像館內人滿為患的盛況,或許有人會迫切想知道,過去被視為「文化沙漠的三重市」如何讓天降下甘霖?於是,追溯到台北縣三重市立圖書館發展的源頭、脈絡,就能知曉這源源不斷的知識活水,是如何傾瀉而出。
翻開三重市立圖書館的簡介,6間分館、11所閱覽室的規劃,因切合圖書館的基本功能,乍看之下了無新意。不過,如果將圖書館的細部規劃放進三重市的歷史背景與人口組成來看,就會發現館方看似理所當然、其實不然的體貼面。
三重市位於省道、國道要衝,又以一水之隔與繁榮的台北市相鄰,這南來北往交通便利的優越條件,讓三重成為全台人民移入最多的城市。而1969年在當時省主席謝東閔先生「客廳即工廠」的主張下,三重市更是全面動起來,小型工廠坐落在鄰里巷道間,三步一家、五步一間,從事的大多是螺絲、鑄模、點焊、電鍍、車床、塑膠射出等半製成品的工業零件,當地大規模的產量,撐起全台機械工業零件的半邊天。至今的三重,仍保有經濟起飛年代的樣貌,拚經濟的景象似乎不曾褪去。
因此,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書香、文化」幾乎與三重扯不上一點關係。現任三重市立圖書館館長、曾在市公所服務的蘇良鵬提到,「三重市中下階層的人口為多數,因考慮到狹小公寓中,很多學生可能連一張書桌都沒有,而特別規劃閱覽室以提供舒適的閱讀環境給地方上的莘莘學子。」也難怪,每逢考季幾乎每間閱覽室都呈現爆滿,甚至許多學生一清早就得在館外排隊,才得以求得一處好位置。
雖然三重市立圖書館規劃的閱覽室以讀者實際需求為考量,卻還是有反彈的聲浪,有人認為,「既然有意營造書香三重,就應該充實館藏,而不只是開放閱讀空間而已!」對此,蘇良鵬倒是覺得,「目前三重市的6個分館平均分布在各區,而閱覽室的規劃在提供閱讀外,其實也在培養長期進圖書館的人口。」同時,在圖書數位化的浪潮下,閱覽室的空間在未來也可彈性調整、運用。
館外炎熱 館內更熱絡
三重市市民顏伽如過去是中正堂自修室的常客、現在是三重市立圖書館的忠實讀者,而中正堂就是圖書館的前身。「高三常到自修室準備考大學,雖然有時球賽或禮堂活動的喧嘩聲會打亂讀書所需的寧靜,但還是會因能有個看書的地方,而時常拜訪。」如今還身為圖書館館員的她,看見三重市立圖書館設備、館藏的日益豐富,感到相當興奮。
三重市的中正堂建於1974年,是當地首座文教建築,原為社教、體育、圖書館的綜合用途,礙於年久失修,內外呈現出的是老舊與破損。近年,當三重市體育館小巨蛋、藝文中心社教館陸續完工、相繼落成使用後,為讓中正堂更充分利用,因而全面改建為市立圖書館,在充實各項軟硬體設備之餘,也豐富藏書種類以及數量。三重市立圖書館依用途分為四樓層,地下一樓為兒童室、研習教室,一樓為書庫、服務台、期刊雜誌區,二樓為視聽室,三樓則為自修室。
與一般公共圖書館的空間規畫相較無異,第一眼就足以吸引人的是,三重市圖內有一位明星臉館長蘇良鵬。他笑起來斯斯文文的、說起話來輕輕柔柔的,不過,走起路、做起事來卻又那樣地快、狠、準,也難怪圖書館在他的帶領下,熱絡非凡。若有機會碰見,可別以為圖書館有作家長期駐館,因為穿梭在館內的熟悉身影,正是酷似吳若權的館長蘇良鵬哩!有機會造訪,別忘記看看,相似指數有多高。



匯聚多元廣博的資訊
在看完明星臉館長後,環顧身旁年齡層從學齡前至銀髮族皆有的讀者,只有想一探這所老少皆咸宜圖書館的欲望。外表宏偉的建物,內在竟是如此的熱情溫暖,由三重地區學生聯手完成題為「三重廟會」的木刻版畫、座無虛席的期刊雜誌區,還有曲身蹲坐在狹窄書櫃間的讀者,都是圖書館深情擁護者的表現。
推開門,「這似乎是到過最熱鬧的圖書館!」隨著走過一樓的期刊雜誌區、服務區、書庫區,稍早的語氣也愈來愈肯定。將視線穿越層層交疊的讀者背影,原來簇擁在某兩座書架間的讀者都在仔細端詳「快選新書區」的容顏。這是三重市圖促進讀者借書的撇步,也幸好讀者買單,讓館員不禁得意地說:「我們新書的預約借閱都很踴躍喔。」這招果然奏效,回顧今年上半年度三重市地區圖書的總借閱冊數有36萬多冊,與台北縣立圖書館的33萬多冊一比,果然不相上下。
在書庫區內,除了「快選新書區」的創意作法,將休閒、通俗、專業學術雜誌分區的貼心思維,也頗受讀者喜愛。放眼望去,雜誌區的擺設經常讓人眼花撩亂,由上至下、由右到左,得經過一一搜尋,鎖定的目標才得以出現眼前。而三重市圖明示雜誌的分區,雖然少見,還是確保了讀者光靠兩眼搜尋還未發昏前,就能找到所需刊物的功能。
「促進書籍流通,還是需要多一點技巧。」談到技巧,三重市圖還打破樓層間的限制,讓位處一樓書庫的讀者,只需透過過去透光用的天井玻璃往下一看,就能看見兒童室內的歡樂景象。
用心與讀者博感情
那是一個讓人好生羨慕的兒童室,有漫畫區、有個人視聽區、還有依據學齡前與學齡後細心規劃的書庫區,其中,由信誼基金會協助規劃的「故事屋」平常是親子共讀的角落,周六下午便成了故事媽媽們講故事的園地。
擔任故事媽媽已有3年的時間。李怡青總會在開始說故事前問小朋友,「我叫什麼名字啊?」當他們齊聲回答,「青、青、馬、麻!」時,她很快又會補上,「所以,每天在家都要親親馬麻(媽媽)喔!」她還指著一位聽故事、眼神充滿期待的小妹妹說:「每星期都要求阿嬤帶她來,有時風雨太大,無法來,還會一直哭呢。」而小朋友們天真的笑聲與熱情的支持,促成她無論刮風、下雨都一定要到圖書館說故事。
看到此,漸漸有「三重,不再是那個髒亂、狹窄又亂事頻傳的地方」的感受,而這也是三重市長李乾龍為扭轉三重過去的負面形象,將「書香三重」列為施政首要政策的部分成果。然而,他不僅以圖書館為推廣閱讀的基地,還積極結合社會資源來豐富圖書館,將經營企業理念帶到圖書館的他堅信,「做出成績,別人就會幫忙」。
或許因為三重市圖附近住的是中南部北上的農家子弟,傳承自土地厚實的性情,即使在現實環境為生活打拚之餘,仍不失那一分來自鄉土濃濃的人情味!所以,三重市立圖書館在書籍借閱、讀者利用以及藝文活動的熱絡情景,不只是地方首長、館方的共同努力,也因有社會資源的投入與地方人士的參與才得以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