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限於家庭、學校,還有社區、博物館,博物館典藏很多文物與文明,值得觀賞,由社區走向博物館,會讓生活愈來愈豐富。
教育部為推動終身學習,培養民眾使用博物館之習慣,鼓勵民眾由社區走向博物館,增進知識,特規劃從100年11月19日至12月25日舉辦「終身學習作伙來 由社區走向博物館」系列活動。本系列活動分別於北區、中區、南區及南海學園等4區舉行,共計20場次,估計約有6萬人次參與。
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由社區走向博物館,由博物館扮演學校教育不足之處,家長若能帶孩子走出社區,進入博物館,會讓生活愈來愈豐富。
4區活動 提供學習新體驗
為方便民眾就近參與,4區活動特別於週末舉行,活動內容有動態的「學習體驗市集區」、「舞台表演活動」及靜態的「教育部終身教育成果巡迴展示」。
「學習體驗市集區」提供民眾科學、多元文化、樂齡、藝術、戲劇、閱讀等領域的學習與探索,透過DIY動手做及闖關遊戲,將帶給民眾豐富多元的學習新體驗;而「舞臺表演活動」則邀請各區域的終身學習相關的機構及團體,透過表演節目展現終身學習成果。
北區活動:規劃以7個蒙古包,包裝閱讀館、戲劇館、樂齡館、文化館、科學館、藝術館及童軍館等7個主題館,每個主題均呈現不同學習領域的樣貌,如:閱讀館的「折折稱奇──寶貝圖書DIY體驗活動」,由全臺唯一的臺灣圖書醫院的「圖書醫生」以簡短有趣的紙張故事,帶領參與者藉由實際摺一本小書,體會寶貝圖書的重要;樂齡館的「當椰仔聲音響起(客家有琴)」活動則緣於臺灣農村早期到處都有椰子樹和黃梔木,客家居民在農閒之際,運用椰子殼或瓠瓜殼,黃梔木作的琴桿、箭竹做的弦、尼龍繩或釣魚線作的弓毛,做成殼仔弦,一邊拉弦、一邊唱山歌,呈現著左鄰右舍凝聚的濃濃情感,希望民眾不斷的聽到臺灣土地成長的歌,各族群都能和睦相處,更能珍惜台灣所擁有的資源。
中區活動:國立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表示,該館以「科學大啟航」為主軸,帶領對科學有興趣的學生拜訪全臺10所科學研究機構及各自然史教育館,進行「生命及能源」的深度之旅;學習體驗市集以「放電生日趴」科學園遊會為主,安排各縣市樂齡學習中心、社區發展協會及家扶中心等樂齡民眾、經濟弱勢學生及一般民眾,共同進行科學展演及闖關學習活動。
科普閱讀 動手體驗科學
南區活動具特色的是「科普閱讀日」活動,延請南部地區各讀書會引導人,精選科普叢書進行引導及討論,並利用動手做方式供參與者親身體驗科學的樂趣。
南海學園也舉辦一系列的活動,由於南海學園是一個充滿文藝氣息、人文薈萃的寶地,有綠意盎然的植物園,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及國立歷史博物館座落其中,因此整合南海學園學習網絡,自12月3日起3館所聯合推出一系列精選的藝術相關活動,鼓勵民眾透過休閒活動,學習新事物、欣賞藝術。
南海學園 讓青春不留白
系列精彩活動邀請各級優秀學校學生團體共襄盛舉,讓南海學園成為年輕學子們美夢成真的園地:「音樂新秀.巴萊」邀請「99學年度全國學生音樂比賽」表現優異的年輕學子演出;「戲劇喜相逢」、「青春狂飆~熱舞表演」由大專高中學生戲劇類比賽優勝團隊活動以接力方式演出。國立歷史博物館在12月9日展出「迪士尼經典動畫藝術」,藉由這次難得的展出機會,史博館結合館藏特色,特別推出「唐代美女遇上鎮墓獸」童話故事劇,邀請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生一同參與製作及演出,同時邀請中正國中管樂團演奏「經典童話」系列組曲。
「終身學習作伙來 由社區走向博物館」系列活動,適合全家大小作伙走向博物館,同享科學、藝術、文化、閱讀的學習樂趣。慶祝建國百年,教育部在歲末之際,鼓勵社會大眾從社區走向博物館,並期許營造更多元、豐富的學習社會,希望建國百年從歲首到年終,終身學習精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