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屏除固有迷思 助街友重返社會

文:陳金萬、楊文琳、潘云薇 照片提供:陳金萬、楊文琳、潘云薇

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分館街友專注於閱讀書籍。

  街友同樣是公共圖書館的使用者,圖書館若能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改善未來人生的動力,都應該給予協助,讓街友重新走入社會。


  「Frank Bunnell 陶醉在《哲學入門》的世界裡;Rebecca Rorrer 花5 個小時閱讀完一本324 頁的小說《如果不能擁有你》;Langston Sylvester 正在研究《非裔美國人年鑑》;Edward Rideau 視力不好,仍將雙眼湊近細讀《加州法規的修訂》……」,這一張張街友在圖書館閱讀書籍的影像,出自於美國攝影師弗里茨·霍夫曼(Fritz Hoffmann),拍攝公共圖書館裡的無家可歸者系列作品。他在《國家地理雜誌》寫道,圖書館不只是許多街友遮風避雨的避難所,更是心靈安頓之處。


  鏡頭拉回臺灣的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分館,仔細觀察,仍可看見街友在角落閱讀書籍、參與影片賞析活動的身影,閱報區更是經常出現他們翻閱報紙的畫面。

  

街友和一般民眾一樣 享有圖書館使用權利

街友也有使用公共圖書館的平等權。  但是,大眾對街友的理解大多存在於懶惰、外表邋遢、遊手好閒等刻板觀感,常常會用不友善的態度避而遠之或希望將他們驅趕出圖書館。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以下簡稱芒協)社工巫馥彤認為,一般人會對街友心生畏懼或多有揣測,主要是對於他們不理解所導致。因此,新北市圖三重分館主任胡東宏點出,在談這個議題前,必須先定義街友的角色,這個稱呼雖然是在街頭、公共場所棲宿,無家可歸者的統稱,但仍要與當中不事生產、破壞秩序的無賴做區分,才不會汙名化街友。

 

  留學德國的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呂建德表示,政府的基礎設施是為全民而設,以德國柏林為例,在歌劇院或音樂廳都會保留位置給有興趣聆賞的街友,同樣的,街友進入圖書館只要沒有大聲喧嘩影響他人,保持公共場所應有的基本禮儀,街友也和一般民眾一樣都有權利使用國家提供的公共服務。


「流浪生活體驗營」到教會領餐。( 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提供)  他認為,協助街友的第一件事就是用包容和尊重的態度面對他們,而公共圖書館的角色可以透過廣義的閱讀協助社會大眾,以正確的態度和街友互動。


  當有民眾投訴街友,希望將他們驅趕出圖書館時,胡東宏總會規勸,除非街友違反公共圖書館政策,對他人造成傷害性的影響或違法行為,否則不能因身分地位、身上氣味難聞等偏見驅逐他們;圖書館的平等權適用於每位使用者,街友同樣享有圖書館使用權利。在經過解釋說明後,一般民眾多能理解;他也期盼,未來圖書館裡不存在街友,不是因為將他們驅離,而是街友透過圖書館資源充實心靈,脫離街頭生涯,重新回到社會上。
 

提供工作機會 脫離流浪生活

「流浪生活體驗營」親身感受露宿街頭的處境。( 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提供)

  然而,該如何協助他們重返社會?透過臺中市社會局、社會企業「角落微光」、芒協,以及國外公共圖書館的做法,可作為臺灣公共圖書館未來提供街友服務參考借鏡的學習案例。


  臺中市社會局透過培力商店的設立,讓街友不再只是被動依賴人口,期望經由商店的經營,提供更多工作機會及場域,培訓他們學習在職場上的人際應對、商店行銷、販售等技能,培力其自立穩定生活,脫離流浪生活,也藉此讓社會大眾以更正面態度鼓勵和接納他們。臺中市社會局表示,甫於3 月底新開張的新培力商店,除販賣咖啡、甜點外,為活化場地多元運用,並拉近與民眾距離,商店二、三樓將規劃談心室及會議室,並對外開放使用。今年起也與東海大學社工系學生合作,透過學生與街友的互動,了解街友們的生命故事,並將街友親手繪製的面具及照片放在商店展覽。
 

「流浪生活體驗營」穿布偶裝體驗底層勞動。( 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提供)

  巫馥彤則指出,其實將近8 成的街友都有工作,只是他們的平均收入不多,大概只有5,000元左右,這些錢要用來支付房租、飲食和交通費用等基本開銷,根本不夠,所以才會被迫成為街友。他們其實是有工作能力、有勞動力的一群人,如果有好的中介單位可以提供比較友善和彈性的工作或服務機會,也可以使其成為服務他人的人。像是萬華的社福中心就曾經和里長合作,聘用街友來從事清掃道路的工作,讓他們在從事社區服務的時候,也能增加一些基本收入,並扭轉他人對於街友好吃懶做的刻板印象。如果,公共圖書館要招慕志工,不管是義務性質或有經費補助津貼都可以嘗試給街友一個機會,讓他們有多一些社會參與,多認識一些朋友,也能夠幫助他們早日重返居家生活。


「街遊 HiddenTaipei」導覽員都是有流浪經驗的人。(巫馥彤提供)  臺中市社會局社會救助科科長吳文楦及社工師林秀雯也表示,臺中市約有200 位街友,男女比例約9 比1,但街友狀況不穩定,常常來來去去,為協助街友,社會局也會提供機構安置、醫療介入、社工關懷,還有支持性方案「友里真好」,跟社區合作清掃環境,幫街友適才適性回到職場,甚至已有成功的街友自行開設清潔公司。


  而在美國舊金山的公共圖書館,則請來社會心理學家Leah Esguerra,透過一項計畫的執行,讓街友在圖書館做一些簡單的工作,像是維持圖書館的整潔與運作,適合的街友也會因此得到在圖書館工作的機會。
 

以遊民的生命經驗 翻轉社會刻板印象

「街遊 HiddenTaipei」導覽員帶領遊客探索臺北不為人知之處,也看見他們的人生故事。(林璟瑋提供)

  芒協發現,有些人對於街友議題感興趣,想伸出援手但是不敢直接和他們接觸或開啟話題,同時芒協也認為,讓無家者訴說自己的生命經驗,才是反映社會真實的另一面,是翻轉社會刻板印象最有效的途徑。於是將這兩方面的需求連結起來,創動了「流浪生活體驗營」、「街遊HiddenTaipei」和「真人圖書館」,這是3 種以「遊民老師」為主體,分享另類生命故事,而時間長短不一的知性活動。


以街友議題為核心的「真人圖書館」。( 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提供)  在這些生命互動的過程中,街友老師不只是在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也是在重新整理和省思自己的人生,他們感覺自己的故事被聆聽、走過的足跡被看見,從而發現生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這樣的感覺比讓街友從事勞動所獲得的工作收入更重要,而導覽解說的收入也會成為他們另一項收入來源,幫助他們更為自主的生活。


  「街遊 HiddenTaipei」的概念參考於英國的「Unseen Tour(看不見的旅程)」,芒協把它納為無家者自立方案之一,所培育的導覽員都是有流浪經驗的人,他們不僅帶領遊客探索臺北不為人知之處,也在這過程中看見他們的人生故事。
 

走入校園推動「真人圖書館」。( 臺灣芒草心慈善協會提供)

  「真人圖書館」已在各個圖書館廣為流傳或實踐,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芒協所推動的工作都是以街友議題為核心,它可以作為社會教育或生命教育的一環,無論是街友老師或社工員,他們都很願意走入校園、社區或圖書館做交流。「流浪生活體驗營」是一個三天兩夜的貧窮體驗營,參與者必須放下身邊的財物,跟隨街友老師一同體驗都市叢林的謀生之道,讓學員進一步反思形成無家者現象的社會結構因素,並找出協助脫離貧困的方法。
 

「隱者地圖」導覽員是由街友、弱勢獨居老人、中高齡失業者所組成。(角落微光提供)

  阿合曾經是一位長期酗酒的街友,經常看到他的時候都是倒臥在地上,與酒瓶同床共枕。在一次街遊導覽的過程中,有一位同鄉的學員問阿合,是否同意讓該學員帶著他的照片回去拜訪他的家人?學員獲得阿合同意之後,就回鄉去找他的姊姊。他姊姊看見照片中的阿合穿著西裝,為學員導覽解說的時候,就哭了。過年的時候,阿合也回鄉到姊姊家拜年,並包紅包給他的外甥,一直到現在都和家人保持聯繫,這是芒協最近輔導成功的一個案例。
 

  巫馥彤認為,「以為看不到、感覺就不存在」的消極心態,並不能解決社會不公所造成的街友問題,而是讓問題地下化,或是陷入更為窘迫、更加危險的循環之中而無法自拔。街友問題是一個複雜的社會議題,需要政府、社團和民間人士一同來關注,從阿合的案例可以知道,只要有人願意伸出援手,那怕只是一張照片,也可以翻轉一個人的人生。
 

民眾透過「隱者地圖」導覽解說,了解臺中城市的不同面貌。(角落微光提供)

  臺中市社會局也和角落微光合作,培訓街友成為「隱者地圖」城市導覽員。角落微光找來專業的導覽師資授課,免費協助街友、弱勢獨居老人、中高齡失業者等隱者養成個人導覽技能,並將街友個人對臺中市中區的回憶融入在地的文史軌跡,述說獨特的人文故事,課程中也由網路募集而來的各界愛心志工在課堂陪伴、協助隱者成長。課程結束後通過考核即可成為正式導覽員,並獲得由臺中市社會局救助科認可的結業證書。當民眾透過角落微光平臺預約付費導覽,導覽所得中的6 成會給予負責導覽的街友,街友們不但可賺取生活費用,更能藉此改變社會形象,進而對生活重拾自信。


出版第一本與無家者有關的《小書The Small Issue》。(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提供)  「隱者地圖」以臺中前後火車站、臺中公園及中區舊市區周邊為主,是具有在地與人文特色的導覽路線,也是臺中許多街友聚集的區域,民眾透過參加導覽解說進一步了解這個城市的不同面貌,成為創造在地價值的一環,更重要的是,提供了隱者們一份工作來源,協助他們改變人生。


  城市導覽員的培訓過程也是一種陪伴街友的療癒歷程,他們可從中與志工們互動、得到老師的認可、獲得社會大眾的尊重等,藉此重建信念和尊嚴。角落微光工作人員更從中發現,其中一位隱者福哥會在導覽冊子中自行收集報章雜誌做剪貼,因此和他一同完成了一本小刊物,包括寫、拍、畫,連絹印封面都自己來,部分內容由曾經流浪街頭的街友共同參與完成,出版了第一本與無家者有關的《小書The Small Issue》,」第二刊收錄了街友如何在街頭求生的生存策略,而這些原本總是被給予的隱者們也為了小書的製作,成為服務者。
 

資源相互連結 缺一不可

「隱者地圖」是具有在地與人文特色的導覽路線。(角落微光提供)

  為翻轉大眾對街友的刻板印象、培植再生能力,呂建德表示,臺中市社會局為不同樣態的街友量身打造了多元化協助方案,培養他們成為城市導覽員、開設培力商店等,讓街友有能力「服務」他人,甚至帶著民眾「閱讀」城市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在當中,社會局扮演了統合資源的平臺角色,提供街友資源連結和協助,公共圖書館同樣也是為街友張開社會安全網的重要一員。他希望,將來能有更多愛心民眾或團體願意與政府攜手合作,不論是一份短期社區工作或就業機會,能以公私合作方式,讓有心振作、自立自強的街友,感受這份接納與包容,因而增進自我能量,努力用實際行動,提升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期待,成功脫離遊盪的流浪生涯。


  角落微光也表示,協助街友需要所有單位的資源相互連結,收容安置、急難救助、工作輔導、心靈重建、戒癮與醫療照護等,缺一不可,環環相扣。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局長呂建德(左)參加街友培力商店開幕。(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提供)  有較多街友聚集的三重分館,在三重區區長劉來通的支持下,胡東宏也長期與社會人文課以及當地警察局合作列冊街友資料,連結彼此互助的網絡。他表示,未來只要適於圖書館的服務,館方都樂意跨界合作。當初,胡東宏在得知要到三重分館擔任主任時,還特地去進修社會工作課程,就是希望以更合理、更溫和、更有效率的方式,協助將街友拉回正常生活。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