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草茵茵的寬闊公園裡,三三兩兩的老人家繞著圓形的步道漫步走著,大樹下的一片沙地上,不時傳來一陣陣笑談聲,每天午後的槌球聚會正描繪著城市裡人們的悠然閒情,府城的生活美學散發著一種自然而然的古都氛圍,不只徜徉於歷史古蹟的建築與文化,還有來自於人際之間的互動,思古幽情的雅興總是無時無刻,也無所不在。
跳脫社教 結合文化藝術新定位
坐落於台南行政機關要地,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鄰近台南市政府、市議會,進而成為舉辦藝文展演及推動民間交流活動的主要行政場域,除了完備的演藝廳、展覽館,並設立長青生活美學大學,另外也建置鄉土生活展示館及南台灣風華館,不僅致力保存珍貴的地方文化資產,更提供校外教學最貼近生活的文化素材。
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前身為台南社教館,館舍原是位於民權路與公園路交接處的吳園藝文中心,清朝時曾是鹽商大賈吳春貴的宅第,華美匠氣之形勢與板橋「林家花園」、新竹「北郭園」、霧峰「萊園」等號稱為台灣四大名園,亦是日治時期台灣最早創建的一座公會堂,然而由於年代久遠,舊館舍建築老態,於是民國78年核定遷建新館,並於民國87年完工啟用,而舊館隨之啟動修復工程,經過一番再造後,如今已重現百年風采,更成為府城遊覽古蹟名勝之一。
遷入新館後,台南社教館自97年3月起更名為「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著重於功能定位、區域特色及社團推動輔導等實務層面,強調全民美育,開辦藝文研習,包括體能舒展、休閒藝術、語文進修、生活技藝、生活進修等,課程類別愈來愈多元、內容設計也愈來愈活潑,除了國畫、書法、水彩、攝影、國樂、國劇等休閒藝術,還有花藝設計、蛋糕點心烘焙,老少咸宜,可增進生活情趣,甚至可培養創業就業專長。此外,結合時下主流的風潮也別開生面,活力有氧、肚皮舞、印度舞、拉丁舞、瑜珈等體能舒展一推出即廣受歡迎,面相、姓名學、紫微斗數、命理規劃等生活進修,更成為這一波不景氣下另類的熱門研習課程,不論展現健美活力的塑身美體,或者提升精神層次的心靈饗宴,生活美學的範疇廣泛且深入淺出,也是何以跳脫社會教育的基礎,而以文化藝術歸納出新內涵。
鄉土生活展示館 重溫兒時記趣
除了藝文研習展演,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推展鄉土教育,一向不遺餘力,相繼成立「鄉土生活展示館」,並增建「南台灣風華館」,相對於制式刻板印象的行政機關,形塑出不同以往的豐富形象,彷彿一座小型博物館,充分寓教於樂。
走進鄉土生活展示館裡,映入眼簾的景象教人不自覺時空倒轉,原汁原味的庄腳味令人不禁深深陷入回憶中,即使未曾經歷過的新世代也會迷戀上這一股懷舊氛圍,這裡沒有拍賣會場上的稀世珍寶,有的只是阿公、阿嬤時代的樸實生活,客廳裡放著老舊的木桌、木椅,房間裡也只有木頭床和梳妝台,灶腳裡找得到鍋碗瓢盆,每一磚、每一瓦,甚至竹簍、麻布袋,全是先人日積月累的生活智慧,細說從頭總是回味無窮,難怪復古風一直以來都不退流行,每隔一段時間總能重新引領話題和時尚舞台。
鄉土生活展示館開館之初,獲得各界仕紳鼎力協助,包括台南市文物協會理事長蔡正義、高雄縣旗山聞人許伯夷紛紛慷慨捐贈長年收藏的古董文物,屏東縣滿州鄉農家鍾阿妹更是將傳家的牛車提供作為館藏展示之用,農具區、稻田區、童玩區、竹編區刻畫出純樸古意的農家生活,田蛙簍、泥鰍簍、魚簍幾乎已不復見的竹編器物,以前在農村下雨過後,農田間、稻埂邊大人小孩捕田蛙、捉泥鰍的畫面一一浮現,彷彿勾勒起鄉下村莊的兒時記趣,龜印區、甕區重現農婦家庭生活的緊湊繁忙,廚房裡的灶火正燒旺著,飯廳的飯桌上擺放著碗公、湯匙、湯盤,想像著一家人熱鬧地吃飯、聊天說地的景象,不知不覺一股溫情滿滿的暖流早已流進心底,教人不禁會心一笑。
為了完整呈現鄉土生活全貌,鄉土生活展示館除了特別規劃專項器皿展示櫃、閩式三間住屋和生活環境布置、生產日常生活用具等主題空間展示,另外設有語音導覽、器皿尋寶徵答遊戲、台南府城傳統諺語的認識,開放石模、龜印、摔桶等器物,提供參觀者直接接觸操作,重溫台灣農村世代的古早生活,增加趣味性,每每令小朋友玩得不亦樂呼。



南台灣風華館 再現福爾摩沙之美
南台灣風華館則是整合了八縣市之瑰寶,呈現台南縣市、嘉義縣市、高雄縣、屏東縣、澎湖縣、金門縣等八縣市的風土文化,展示內容包括:台南市「做十六歲」習俗以及台南「城」的發展演變;台南縣介紹七股鹽田、白河蓮花、黑面琵鷺等自然生態景觀以及鹽水蜂炮、學甲紅腳笭等地方民俗祭典;嘉義市著重於北回歸線、射日塔之地理特色;嘉義縣坐擁阿里山國家風景區、森林鐵道、高山茶以及鄒族原民文化為旅遊重點;高雄縣分佈幅員遼闊,鄉鎮文化自成一格,別具特色,美濃客家庄、旗山老街、岡山佛光山大佛、皮影戲、田寮月世界、內門宋江陣,值得探索深度的文化旅程;屏東縣位居國境之南,恆春半島四季皆美,墾丁國家公園美不勝收,東港三年一科王船祭、鮪魚季、黑珍珠蓮霧更同時是漁鄉與水果之都;澎湖縣有漁人之島之美名,七美雙心石滬、保育類綠蠵龜保存著天然奇觀的海洋生態,小島上古蹟林立也深具價值;金門縣為國家戰略前線兵防,戰後古蹟、風獅爺等多元文化,獨樹一格。
台灣素有「福爾摩沙」之稱,意指「美麗之島」,若非親眼所見,真不足以讚嘆造物者之鬼斧神工,為此南台灣風華館今年將首度舉辦戶外旅遊,在參觀之餘,亦同時邀請民眾與志工實地走訪台江內海,領略台灣400年來的自然演變及歷史進程。
生活美學無所不在
在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的戶外廣場中庭上,一座銅圓雕的「鳳凰」呈現S形,仿若蓄勢待發,展翅高飛的優美姿態,襯著陽光投影下,更顯耀眼燿耀,台南府城正是一座鳳凰城,孕育著美學融入生活中,如同鳳凰銅雕的創作宗旨,當人們穿梭遊憩之間,會令人親近互動,會使人其樂融融,發自內心地喜愛生活,生活與倫理常教導的口號「德智體群美」,唯有美學自然地身體力行時,城市也將因人而更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