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陽光清朗、天空藍得發亮的星期六下午,踩著期待雀躍的步伐,我走進了位於蘇格蘭格拉斯哥市(Glasgow City)素有「歐洲最大館藏公共圖書館」美譽的「米契爾圖書館」(Mitchell library)。
短髮嬌小的圖書館長喬瑟芬(Josephine)女士,帶著親切笑容,依約出現在迎賓櫃檯前。望著她手上抱著一疊事前細心蒐集好,準備讓我帶回去參考的相關資料,感覺得出她對於推介米契爾圖書館給遠洋讀者的熱忱細心。簡短招呼問候完畢,為期132年豐富的圖書館故事,即將濃縮在3小時的菁華導覽中,娓娓登場。
打造一座屬於每個人的圖書館
「我想,在格拉斯哥唸過書的妳一定知道,格拉斯哥人的直爽樂觀是出了名的。這個圖書館完全承襲著格拉斯哥人的特性,是一個瀰漫溫暖、熱情,樂於為每個人敞開大門的圖書館。不管是老人、年輕人、小孩、旅者、學生、商業人士,甚至只是無聊想打發時間的人們,米契爾圖書館都希望能讓他們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角落。」
走在挑高門廳的寬敞大理石走道上,邊聽著喬瑟芬的敘述,邊往四下顧盼了一番。
右手邊透明落地玻璃窗畔的室內咖啡雅座,一對父女親暱地邊喝下午茶邊討論習題,咖啡座後方的開放電腦區,有認真搜索資料的學生,也有看來像是在掛網的小蘿蔔頭,走道左邊五張舒適長形沙發和茶几前,三三兩兩地坐著幾個正在看報聊天的年長者。
順著長廊前進,左手邊是一個供外借的開放式CD展覽區和成列的書籍展示區。慢慢走近長廊盡頭,眼前出現了一個色彩繽紛,裝置著許多方形小沙發和玩具與童書的「兒童天地」,幾位帶著學齡前幼童的年輕媽媽聚集在一起,陪著小朋友唸書玩耍,空氣中偶爾傳來三角鐵般清脆稚嫩的笑聲,劃破館內原本密度飽滿的寧靜。
順著階梯走上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專為上班人士貼心規劃的商務中心。商業刊物、無線上網服務、線上行銷調查資料庫資源分享、製造商明細資料等,一應俱全。雖然是週末假日,還是有幾位看來像是在加班的上班族,聚精會神地盯著電腦資料,旁若無人地認真工作著。
這偌大舒適的圖書館空間裡,果然每個角落,都有著屬性各異的讀者。
在摩登與古典之間
於1877年開放的米契爾圖書館(Mitchell library),是由一位叫做史蒂芬米契爾(Stephen Mitchell)的煙火製造商,在1874年臨終前,捐款7萬英鎊所成立的(若以通膨物價來計算,當時的7萬英鎊在今日應該算是一筆天文數字了)。從最早的14,000本存書,累計百餘年至今,已成為擁有130多萬冊藏書、3萬多張地圖和成千上萬張攝影作品。
也由於館藏與日俱增,原本坐落於北街的古老建築,也不斷擴建,變成今日的三棟建築互相連通的壯觀景象。有趣的是,這三棟建築,在室內標示的時光痕跡,壁壘分明,從挑高極簡式的摩登現代風一直過渡到百年前的華麗石雕與木紋裝飾,每跫過一段連接建築的迴廊,就有種漫溯時光的奇特氛圍。
「雖然我很自豪於米契爾古典和現代兼具的特色,但嚴格說起來,這棟以白色『諾杉泊蓮石』(Northumberland Stone)為主要建材的古老建築,還是我的最愛。可能是因為跟它的感情最久也最深厚吧?從1979年開始在這裡工作到現在,這棟建築內,處處像藝術品般的裝置巧思,還是讓我百看不厭。」從最新增建的摩登現代館,經過狹窄的走道,慢慢走向年代最久遠的北街建築(North Street Building),再緩步沿階梯邁向室內頂端美麗的白色圓頂,喬瑟芬滔滔不絕地向我分享,關於米契爾圖書館建築的特色,眼中閃著「以館為家」般的幸福火花。
據說這棟位於北街的最古老建築在興建時,吸引了70多位建築名家爭相繪圖投稿,在激烈的競爭之下,由一位叫做威廉懷特(William B White)的建築師拔得頭籌。而今日成為象徵性地標的米契爾圖書館圓頂,卻是後來透過市議員建議,在以塑造整體融合性為前提的情況下,請另一位建築師增建的。雖然不曉得威廉先生如果地下有知,會不會對於旁人擅改他的設計而大為光火,但米契爾圖書館的建築外觀,因此而更增特色,成為當地的旅遊指標之一,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秘密藏書室尋寶
從北街建築往回走,慢慢步行至連接新舊兩棟建築的第二棟中心建築。
「來吧!我帶你去參觀一下館內不對外開放的私密藏書間。」掏出了特殊藏書室的鑰匙,喬瑟芬對我眨了眨眼睛。
由於米契爾圖書館擁有許多百年以上高齡的書籍,這些珍貴的書籍,至今也成為只能在館內觀看而不能外借的珍貴館藏。知道要走進所謂的「私密藏書室」,竟然有種即將進入神秘洞穴尋寶的興奮感。走進深鎖的窄門,裡面出現的,是一個刻意保持陰暗狀態的廣大藏書閣(光線對於書籍容易造成折舊效果)。
一層層高大的書架上,擺滿了含括各類主題的珍奇古書。每本充滿指痕和歲月塵埃的書,在空氣中,沉默地流轉著,一個個,鮮活過往的傳奇故事,彷彿打開書頁,就會聞見清雅的記憶香氛。
「雖然圖書館的目錄已經走向數位化,但是,調閱陳年古書所用的目錄,還是得用最傳統的方式。」走出了藏書室,在一個像是中藥行裡才有的「木製迷你小抽屜集藥櫃」前,停下了腳步。雖然知道,這迷你小抽屜裡,放著的不是中藥,而是紙做的目錄卡,然而,想像讀者們認真搜尋書籍,以填補知識缺口的模樣,不也像是開抽屜尋藥方?
「米契爾圖書館的古老館藏和紀錄片,往往也為許多想尋找家族歷史的市民,提供了最好的線索。有許多人在這裡找到了祖先們從前生活的圖像,像是坐著時光機,回到了美好的舊時光,或者是藉由這裡的資料,找回了失落的族譜,每每聽見這樣的故事,總是讓我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動。這裡不只是一座圖書館,更是人們沿著記憶尋根的最佳去處。」
不容錯過的特殊館藏
米契爾圖書館還有個特色,就是由當地捐贈者樂捐的珍貴館藏,這部分比重極高。裡面最有特色的兩個館藏室,就是「伯恩館」(Burns Room)和「傑佛瑞館」(Jeffery Room)了。
伯恩館裡,收藏著蘇格蘭民族詩人羅伯特伯恩(Robert Burns)的手稿,和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版本的各類作品。才華洋溢的羅伯特伯恩,除了寫詩還會創作歌曲,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致哈奇士〉(Address to a haggis),一首寫給蘇格蘭傳統美食的詩。「哈奇士」說穿了其實就是「羊雜」,因著羅伯特伯恩「致哈奇士」這首詩,人們每逢一月份,在這位浪漫派先驅詩人生日時,便會吟唱他的音樂作品,朗讀伯恩詩作,再品嘗哈奇士,這樣的配套行程,也就是俗稱的「伯恩晚宴」(Burns Super)。伯恩館中的館藏,除了書本之外,還有各界捐贈的古董瓷器和紀念小物,上面刻畫著詩人的浪漫形象,供人們緬懷。
另一間盛名遠播的「傑佛瑞館」(Jeffery Room),整間館內的古老書籍,都是由已故的格拉斯哥居民傑佛瑞先生所捐贈的。傑佛瑞先生在捐贈書本時,還有個額外特殊要求,就是希望圖書館能夠一起接受他的藏書櫃,妥善保存他心愛的書籍。
「仔細看藏書櫃裡的每一本書,書背上都貼有傑佛瑞先生的藏書貼紙喔!上面的圖案是「太陽從雲朵後綻放鋒芒」,這是不是很像「知識照亮矇矓人心」的景象?為了不辜負傑佛瑞先生的一番心意,我們把這樣的圖騰,也運用在建築裝飾上,請抬頭看看橫樑上方的白色圖騰,那可是和藏書貼紙一致的美麗風景呢!」
仔細觀察藏書貼紙上的圖案,再抬頭望著白色石砌屋簷下方的圖騰,心裡洋溢著一種莫名的醺然──我愛極了喬瑟芬為「雲朵後的朝陽」附上「知識照亮朦朧人心」的這番詩意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