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趨勢的快速改變,數位狂潮席捲而來,我們身處的環境無論社會或經濟都有大幅度的變化,身處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數位時代的浪潮也不斷推動著圖書館朝著數位圖書館的方向前進,因此不僅是圖書館、圖書館員甚至圖書館所提供的服務都必須與時俱進,才不致遭到大環境淘汰。
為因應此一發展方向,國立台中圖書館舉辦了一系列「數位圖書館講座」,並於3月26日邀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所長陳昭珍教授蒞館就「形塑數位圖書館」主題進行專題演講。陳教授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數位圖書館的相關課題,不僅僅由技術的角度,而是從各種層面來形塑圖書館未來發展的樣貌,精采的演講讓與會者得到相當多的收穫。
圖書館功能被網路取代?
陳教授首先指出圖書館面臨了社會、經濟、科技及學習環境的改變,包括全球性經濟發展趨緩、數位學習的普及,以及科技變革帶動數位版權管理等新興議題等,然而對於圖書館影響最大的當屬使用者檢索習慣的改變。OCLC於2005年針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發現,89%的大學生以搜尋引擎為起點查找資料,其中Google就占了62%,而圖書館網站則僅占2%,由此也可看出社會環境的大趨勢包括民眾個人檢索的自我滿足度非常高,以及使用者需要能夠整合所有服務的無縫式服務,因此目前搜尋引擎及入口網站幾乎已取代圖書館大部分的功能,這是一股不容圖書館界忽視的強大力量。
數位出版與數位閱讀
另外,伴隨著數位時代而來,數位出版與數位閱讀的議題也相當值得圖書館關注。相較於歐美及亞洲其他國家,我國數位出版的腳步緩慢許多,技術並不是問題,而是科技與使用兩層面之間仍未取得平衡,多年前蘭開斯特(F. W. Lancaster)預言的無紙社會至今尚未到來,是否代表數位閱讀習慣無法完全取代紙本的閱讀習慣?事實上,數位出版品有其優點,也必然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只是數位出版並不意味著數位閱讀,因此無論多麼先進的科技,在規劃時仍然必須回歸實際使用層面,以讀者的需求為考量,未來圖書館如能提供多元的出版品,讓讀者選擇適合的閱讀方式,並且喜歡閱讀,樂於探索知識,才是提升整體社會競爭力的方法。
Web2.0趨勢所產生的影響
除此之外,Web2.0趨勢所產生的影響,以及Google不斷推出的各種服務對於使用者行為帶來的改變等,也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課題。為了使圖書館邁向未來,我們需要一個更具整體性的規劃,例如芝加哥公共圖書館提出的2010策略規劃(Chicago Public Library 2010),乃是評估自身的任務、優勢及機會之後進而提出20個目標,以及從三個新策略機會規劃10個目標,充分了解讀者使用圖書館的行為及需求,才能提供更切合使用者需求的服務。而在圖書館的服務相繼改變之後,最後應該反思的則是館員的核心能力也應隨著數位圖書館的發展而有所調整。
科技並不會淘汰圖書館
美國國會圖書館的館長畢靈頓(James Billington)認為,科技並不會淘汰圖書館,人們將重新利用圖書館。然而正如宏碁電腦董事長施振榮提出的社會與組織微笑曲線:資訊科技的進步,將使得原本存在社會中或是組織內的中間階層消失。此微笑曲線也可應用於圖書館界,換言之,圖書館如果不在兩極化的另一端,最終也會步上消失一途,因此圖書館不該忽視環境的改變,而應該與時俱進,掌握時代的脈動,提供能夠滿足讀者各項需求的服務,真正做到「讀者在哪裡,圖書館的服務就到哪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