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紐約公共圖書館書目控制自動化歷程

文:陳妙惠撰(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助理館長)、蕭頻盛譯(美國費城-律師事務所圖書館技術服務組主任)

一、前言

  紐約公共圖書館(以下簡稱紐圖)為全美館藏最豐富的圖書館之一,同時也是全球流通最廣的圖書館。紐圖之重要性不僅在其館藏與面積,且在於其獨有特色。它是世界上唯一既扮演全球研究中心,又擁有最大分館系統。館藏本身充分反應美國深厚的民主思想及包羅萬象的本色,幾千萬館藏不僅蒐藏了人類文化最重要的里程碑,如:古騰堡聖經、第二任總統傑佛森手稿,獨立宣言等珍貴歷史文件,同時也蒐藏了無名小卒的日常生活點滴。近年來,隨著電腦科技的進步,館藏目錄已遍及世界各角落。

  紐圖因其經費來源不同,分為兩大系統,一是由四個研究圖書館組成的研究圖書館(Research Libearies)系統,一是由八十五個分館組成的分館系統。研究圖書館為私人贊助,分館由市政管轄。兩大系統人員經費各自獨立,因此研究圖書館和分館採用不同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本文僅就紐圖之研究圖書館書目自動化過程作一介紹。

  紐圖研究圖書館於一八九五年創立,主要是由三個私人收藏組成:艾斯特(Astor)圖書館,李諾克斯(Lenox)圖書館,及提爾登(Tilden)圖書館。一九一一年搬進座落於紐約市中心的新館,藏書成長迅速,與美國國會圖書館,大英圖書館及法國國家書館並列為世界四大圖書館。該館為一閉架式,不流通的研究圖書館,通常不置複本,利用館藏的唯一途徑是查詢卡片目錄。經過數十年的高度使用,紐圖卡片目錄已磨損到不堪使用的地步,圖書館不得不另謀他途。經過幾年的研究與調查,紐圖在一九七二年決定關閉卡片目錄,一八九五到一九七一年約一千萬張的卡片目錄拍攝成微縮片,並印行為八百冊的字典式目錄。此舉雖然解決館藏目錄的問題,但緊接而來的問題是要如何處理一九七二年之後的目錄?所幸,電腦科技方興未艾,此一問題適時而解。

二、第一個自動化系統:SADPO

  一九六0年代中期,圖書館界開始尋找書目自動化的途徑。紐圖設立了一系統分析和資料處理辦公室(System Analysis and Data Processing Office,SADPO),從而設計了一個自動化系統。一九七二紐圖凍結了其卡片目錄,不再排片,所有一九七二年之後所編的目錄,均以機讀格式輸入SADPO。早期的圖書館員應還記得最初自動化的方式是將機讀格式先寫在工作表上,再送去另一部門輸入電腦,非常耗時。在SADPO有一個非常好的權威檔,和書目檔相連,易於修改維護。一九六0年代中期,國會圖書館發展出機讀編目格式(MARC),即現在的USMARC。現在我們將機讀編目視為理所當然,但在三十多年前,實屬空前創舉。紐圖決定採用MARC,後來證明此一決定對後來轉換不同系統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紐圖早期有其自行發展的分類系統,編目規則及標題,但自動化興起之後,紐圖不能再閉關自守,且體會到全國性標準之重要性,不僅嘉惠圖書館本身,且有助於與外界溝通。因此在一九七二年採用<英美編目規則>及<國會圖書館標題表>。

三、第二個編目系統:RLIN(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Network)

  一九七0年代末期,圖書館界開始體會到每個圖書館各自維護一個系統代價高昂,同時由於出版品成長迅速,而圖書館經費日漸拮据,各館均感無法維持過去的採購數量。在此前提下,三所大學(哈佛,耶魯,哥倫比亞大學)和紐約研究圖書館集合起來,在一九七四年組成了Research Libraries Gruop (RLG),主要目標是在採訪徵集,編目及保存上資源共享。RLG稍後擴展到其它圖書館,並在一九八0年開發了一自動化系統-Rseae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Network (RLIN), 一九八一年紐圖正式使用RLIN為其編目運作系統。

  此一改變嘉惠紐圖頗多,既可由國會圖書館磁帶轉錄書目紀錄,且可取得其他會員圖書館的書目紀錄,大為方便館際互借。RLIN的組成使得各館必需密切合作,遵循相同的編目標準。另一重大改變是RLIN提供了線上即時編目,原始編目及拷貝編目可在瞬間上線。唯一遺憾的是,RLIN當初承諾將SADPO所建的權威檔轉到RLIN,但RLIN未能履行諾言,反而將國會圖書館的權威檔輸入RLIN。紐圖原打算待RLIN轉錄其權威檔後,再一起調整其標題,因RLIN違反承諾,紐圖延遲至一九八五年才改用英美編目規則第二版,至今紐圖權威檔仍有許多分歧尚未修正。

四、第一個線上公用目錄:CATNYP/Carlye

  一九八四年,紐圖架設了其第一個線上公用目錄CATNYP (Catalog of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CATNYP為Carlye System公司所設計,此一系統花了紐圖一年多的時間裝修主閱覽室,終於在一九八六年完全上線,開放使用。紐圖所有機讀目錄均轉錄到CATNYP。CATNYP只是一個供民眾查詢的目錄,並非一個圖書館內部作業系統,RLIN仍是紐圖的編目系統,圖書館在RLIN編目或修正,每月將書目紀錄載入CATNYP。

五、第三個編目系統:OCLC

  一九九一年春,RLIN宣佈重組其技術處理程序,圖書編目將逐漸消失,一時反對聲浪高漲。在七0年代未八0年代初,大多數圖書館加入全國性資料庫,如OCLC或RLIN,主要是因為個別維護圖書館系統花費太高,但相對的電子通訊及線上處理費用逐年增高,許多圖書館漸感吃力;同時,圖書館自動化系統逐漸發展成熟,各館將分類編目由全國性資料庫轉移到個別的圖書館系統。圖書館不再作線上編目,而是在本館系統編目後,再以磁帶轉錄到全國性資料庫。這或許是RLIN決定重組技術處理程序的原因之一。

  由於反對聲浪太高,RLIN在一九九一年宣佈將不停止其編目功能,但為時已晚,紐圖已決定另謀他途,唯一的選擇只有OCLC。目前紐圖大多數的資料是在OCLC上編目,只有少部分如中、日、韓、阿拉伯、希伯來文等非羅馬語系資料在RLIN上編目。

六、第二個線上公用目錄:CATNYP/INNOPAC

  在RLIN風暴尚未平息的同時,紐圖在一九九一年決定更換其原有的Carlye系統,採用另一線上使用公用目錄INNOPAC。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經費,二是Carlye功能漸不敷使用。從Carlye轉換到INNOPAC又是一項大工程,主要是INNOPAC在設計及結構上和Carlye和RLIN完全不同。欄與段之間的相關位置對索引及螢幕顯示有決定性影響。經過館內編目高手多次開會討論,終於順利完成INNOPAC的過渡問題,在一九九二年一月正式開放,民眾反應甚佳。當時大約有一百五十萬筆資料在INNOPAC,之後每月由OCLC及RLIN磁帶轉錄約一萬筆新資料。

七、書目紀錄資料庫:RLIN或INNOPAC?

  採用INNOPAC之後的下一個問題是,要在INNOPAC上編目還是繼續在RLIN編目?這個決定將影響紐圖的編目作業及工作流程,關鍵是那一個是紐圖的書目紀錄資料庫。如果紐圖在RLIN上編目,再將書目轉到INNOPAC,則圖書館需另外付費給RLIN。此外紐圖想增加在OCLC的編目數量,因OCLC的資料較RLIN多,但圖書館需花另一筆經費將資料轉到INNOPAC和RLIN。直接在INNOPAC上編目似乎是最合乎經濟效益的方法,但問題是INNOPAC的編目模組在當時並不完整,所幸,INNOPAC一直不斷地研究發展,編目模組功能日漸成熟。在不久的將來,紐圖或許會選擇在INNOPAC上編目。

  此一考量不僅是順應編目的需求,實際上與採購及期刊控制也有直接的關係。開發INNOPAC的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同時發展一採購系統叫作INNOVACQ。過去紐圖以RLIN作為其採購系統,但RLIN採購功能不足,紐圖於是停止使用。一九八八年紐圖採用INNOVACQ為其採購系統,INNOVCQ和INNOPAC在功能上彼此相連,圖書館能提供採購資訊給讀者;同時INNOVACQ也是紐圖的期刊控制系統,所有的期刊都在INNVACQ上登錄,讀者可查詢期刊館藏。採INNOPAC的另一大好處是,圖書館可將採購時書商提供的書目資料作為編目的底稿,節省編目時間。總而言之,INNOPAC是一整合系統,集採購、編目、期刊、公用目錄及流通功能於一身。

八、結論

  紐圖多次成功的轉換系統,主要歸功於自始採用統一的標準-機讀編目格式。紐圖能從SADPO轉換到RLIN,是因其舊系統採用機讀編目格式。而RLIN和OCLC之間能互相轉換,也是因為兩系統均遵行統一的標準。由此可見,遵行全國性標準的重要性,編目標準尤其是其中關鍵所在。

  在此科技一日千里的時代,圖書館幾乎每五年就要更換系統,吾人需有隨時更換系統的心理準備。統一的標準固然是紐圖轉換系統成功的關鍵,同時也要歸功於紐圖能提供一多功能的電腦底層架構,供編目人員之間彼此連線,並和區域性及全國性資料庫連線,更重要的是,紐圖有一群訓練有素且善於應變的編目人員。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