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走進「行冊」秘密基地 享受孤獨的愉悅

文:葉俊甫 照片提供:葉俊甫

「行冊」一個在城市中相對靜謐的地方,裡頭有一處秘密基地,讓你可以自在閱讀,享受與自己相處的時光。
 

行冊三樓為圖書館空間。  坐落在大稻埕的「行冊(walkingbook)」,以「家」的概念貫穿各樓層,讓一棟具有歷史感的老建築搖身一變,成為咖啡廳、餐廳、圖書館的複合空間,藉由匠心獨具的設計意念,展現濃厚個人風格,讓曾歷經時光洗鍊的老屋,延續串連起旺盛的生命力。
 

  戲稱自己有「靈魂易感無聊症候群」的行冊創辦人Ting 說,當初因懷孕離職,其實並沒有創業想法,而是打算照顧小孩到某個程度,再回到職場工作;但跟有創業夢的老公Hank 反覆討論後,「覺得可以玩一些有趣的事情」,於是乎夢想藍圖漸漸清晰,夫妻攜手打造獨特的行冊空間。
 

以家為發想創意 建構旅人的歸屬感

Ting(左)與Hank 是夫妻,也是創業的好夥伴。

  Ting 說,會以家的概念出發,是深受泰戈爾作品〈倦旅的家〉的影響,「旅人叩過每一個陌生人的門,才能找到自己的家,人只有在外面四處漂泊,才可以達到內心最深的殿堂。」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歸屬感,行冊想做的,就是提供一個這樣的歸屬空間。
 

  行冊不若一般的商業空間。走入一樓咖啡吧,見不到桌椅,而是以階梯式座椅邀請客人席地而坐,Ting 笑說:「我不是一個很受控的人,我期待大家來行冊,能像在公園野餐、或者是像坐在美術館前的裝置藝術作品上一樣,感受、享受藝術家試圖想傳達的理念,而且你不覺得這樣的體驗很特別?」

一樓階梯式座椅以地理等高線方式,呈現了蔣渭水當年從宜蘭到臺北行醫的歷程。
 

行冊與蔣渭水有巧妙連結 增添空間意涵層次

  階梯式座椅還有濃厚的歷史意義。Ting 決定在大稻埕創業後,才發現行冊的原址是「臺灣新文化運動之父」蔣渭水當年開設的大安醫院。將蔣渭水當年從宜蘭到臺北行醫的歷程,轉化成一樓訴說故事的空間題材,以地理等高線方式,呈現了宜蘭到臺北的地形,中央有一條較深色略為凹陷的地板則是淡水河,頭頂上的燈光設計,則呈現了夏日星空,而吧檯上名為「蛇夫座」的星座,正是與蔣渭水生平呼應的刻苦鑽研醫術、為民治病的象徵,讓空間增添不同層次的意涵。

猶如秘密閣樓的小空間,可以向外觀察大稻埕的街景。 三樓圖書館空間設有蔣渭水專區。
 

  二樓餐廳延續歷史風情,餐桌是由Ting 從各地搬回來老宅院的門板改造而成,在極具現代感的風格間洋溢古味卻不違和。Ting 說,當初行冊選擇在大稻埕出發,其實是被對街略顯斑駁的永樂市場老招牌吸引,「老東西讓人有很多想像,想像東西曾在誰手上?誰會怎麼用它?把舊的結合新的概念,會有新的創意跑出來。」
 

黑道女兒透過閱讀找出路 每個人都需要安靜閱讀

一樓地板有一條較深色略為凹陷的設計,為淡水河意象。

  三樓的書吧是Ting 鍾愛的空間,「每個人都需要獨處,三樓其實就是要打造一個可以獨處的秘密基地。」曾經在2005、2009 年兩度深受憂鬱症之苦的Ting,回想那段無法入眠的時間,陪伴著她走過人生幽谷就是藉由大量閱讀與看電影。而有個黑道老大父親的Ting 說,人一定會遇到某個階段是需要有個空間可以獨處,透過反覆自我提問挖掘內心,「但我當時沒有,當時家裡人很多,我找不到地方躲,而我看著爸爸朋友的小孩一個個往黑道的路上走去,我很清楚我不想變成這樣。」Ting 強調,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閱讀,她想把這概念融入行冊三樓空間。
 

  Ting 表示,三樓圖書館空間的概念就是要打造,在行冊,你有100 種讀書的方法,或坐、或臥、或躺、或窩,任何姿態都可以閱讀,不需要受限,專心享受靜謐時刻,沉潛外界所有喧嘩,重新整理思緒,安靜地與自己內心誠實對話,愛因斯坦曾說過,他覺得最快樂的時候,是一種「孤獨的愉悅」。
 

各類閱讀空間任挑選 陳列珍藏小說、影像書籍

Ting 當初選擇在大稻埕開設行冊,是被對街的永樂市場老招牌吸引。

  三樓的閱讀空間以「木貨櫃」概念設計,以斜角、階梯、窗格組成不規則的切割空間,打造出能以各種姿勢閱讀的空間。你可以規規矩矩坐在類似圖書館的桌椅前閱讀;或者是找個僻靜的角落,窩在懶骨頭上,拿一本你愛的書;更可以躲在採光明亮,猶如秘密閣樓的小空間,向外觀察大稻埕來來往往的車水馬龍,讓閱讀有更多可能性。
 

  Ting 也替三樓空間選書,其實都是她喜歡的書。她鍾愛小說,不論臺灣或國外的,「有一度迷戀抗戰小說,幻想自己是書中的角色,在戰火蔓延中見證時代變遷。」這裡也陳列許多臺灣歷史文化書籍,甚至有蔣渭水專區,Ting 說,蔣渭水在日治時期為臺灣社會診斷病灶,曾撰文〈臨床講義〉開出五味藥方,當中就有「設置圖書館」處方,「在規劃空間前,其實我並不知道,發現後有一種驚喜,可以做一點跟他一樣的事,彷彿冥冥中有些契合之處,期待這空間能影響其他人,或者,這也是為什麼到這裡來的原因吧。」
 

以斜角、階梯、窗格組成不規則的切割空間。  而學影像的Ting 也把自己喜歡的有關電影理論、攝影、影像等相關書籍陳列在這個空間中,還有很多的電影小說;她說,她喜歡對照電影跟小說之間的差別,看看文字的想像跟影像的想像哪個比較厲害。當然,裡頭也有婆婆廖玉蕙的一些收藏作品,大體上以文學性的小說、散文作品為主。
 

  問Ting 有沒有哪本書影響她較為深遠?她選了《傅雷家書》。Ting 說,當初看完跟朋友討論,朋友說要是爸爸是傅雷會覺得發瘋,每週都要寫一篇家書給兒子傅聰,也管得太多了,但Ting 卻說:「大概是移情作用吧,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很羨慕傅聰,也希望我有一個這樣的爸爸,書裡頭有很多東西影響我很深。」她說,行冊開幕後爸爸曾經來參觀,「我想他不大明白我做這些事情在幹嘛?只問說這樣會賺錢嗎?其實我很愛爸爸,他大概不知道我會變成現在這樣子,他對我的影響有多大。」
 


獨立書刊推廣集散地 曾獲社會企業肯定

學影像的Ting,把攝影、影像、電影理論等相關書籍陳列在三樓圖書館空間。

  三樓空間比較特別的是,還有收藏許多臺灣的獨立書刊。獨立書刊簡單來說,就是包括內容、編輯、排版、校對、美術設計、行銷和販售,完全不仰賴出版社,也不受出版社限制,不以圖利為目的,忠於自我想法,自費發行的實體刊物;但臺灣的獨立書刊僅於某些獨立書店販售,對創作者來說「被看見」的機會很少,所以行冊致力成為臺灣獨立書刊的集散地,以館藏為主、販售為輔,蒐集、整合散落四處的臺灣獨立刊物,透過推廣讓更多人認識這些獨立書刊。
 

  Ting 說,臺灣有許多年輕人的創意與想法透過獨立書刊展現,「我覺得看這些東西很有趣,呈現當代年輕人的想法。」這些獨立書刊獲得Ting 青睞,正是因為他們沒有設限、語彙也沒有修飾,看不到華麗詞藻、經過設計的照片,有些還可能有點自溺讓人看不懂,但卻展現出他們的態度。而因為推廣臺灣獨立書刊的理念,行冊被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審核為社會企業。
 

閱讀空間付費使用 尋找自在不需昂貴代價

三樓圖書館空間藏有臺灣獨立書刊。

  三樓圖書館空間是付費使用,全日(8 小時)300 元,半日(4 小時)200 元,而且可換一杯160 元的飲品,不開放拍照、不能飲食,只能喝水。Ting 笑說:「可以在書房裡喝水跟呼吸,人生給得夠多了!」她說,會有限制是因為書房有許多書,擔心飲食弄髒書籍,影響到其他使用者,因此需透過規定維持環境水準;書房是一個「不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你就能得到自在的空間,因為人生自在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Ting 說,三樓空間設計與一、二樓不同,書房空間的視覺做得非常滿,空間的發展有限,但她希望能夠讓書房更有活力,所以將在今年重新啟動當初想做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但強調並非與產業有關,而會與創作有關。Ting 分享,「對我來說,行冊理應是一個思潮匯聚的地方,也就是有很多不受限制的創意,天馬行空奔馳。」
 

花兩年時間紮根 勇氣滿出來從未想放棄

  經營兩年多下來,參觀行冊的人形形色色,有人會說這地方很有趣、有人直言不會賺錢、有人說很羨慕這樣的店、也會有人高喊書房空間是做文創的啦;Ting 說,這兩年行冊在紮根階段,緩慢地成長著,解決許多困難,也獲得許多經驗,這些都是讓行冊繼續前行的動力。
 

  問她曾經想放棄嗎? Ting 說,自己是一個「勇氣滿出來」的人,很拚很衝不輕言放棄;對創業這件事,她笑說,傻傻一路走來,最重要「要找到一個愛你也相信你的人」,她不諱言夢想跟現實總有差距,「腦袋在天空飛,雙腳要在地上走,若是沒有辦法平衡,就需要找到可以一起前行的好夥伴,很慶幸跟Hank 往同方向前進。」
 

  就好比一樓凹陷地板的設計,常被說好像很容易跌倒;但李遠哲曾說:「這地板要讓你慢慢走,放慢你的腳步,讓你的靈魂跟上來。」行冊,就是想要提供一個空間,當你走進來時,好好跟自己相處,停下繁忙腳步,學習獨處思考生命意義。

階梯除了可以行走,也能陳設書籍,或坐下來閱讀。      陳列珍藏小說、散文。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