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閱讀城市─北部篇 文化資源豐沛 城市閱讀不打烊

文:李欣如

  台灣北部因資源豐富、文化建設新穎,可謂是以閱讀展現城市魅力的最佳代表。近年來,台北市、台北縣與桃園縣因地狹人稠,因而從地理特色中迸發出的創意閱讀潛力,令人驚喜。

利用RFID借書證,可自行辦理書的借還手續。(本刊資料室)台北市 文化深入生活

  以「文化深入生活」、「傳統出現代」、「本土走向國際」為台北市發展文化相關單位立下的三大努力方向。發展至今,台北市的閱讀推廣活動成效,可由台北市立圖書館所辦理的活動與提供的資源略窺一二。

  先從「文化深入生活」方面切入,台北市自1967年改制為直轄市後,因全面發展都市建設讓北市圖獲得不少助力,因而提升讀者服務的業務。加上政府文化建設方案的推動,截至目前為止,除北市圖總館外,於各行政區已設置有40所分館及12所民眾閱覽室。

  各分館為促使民眾充分運用圖書館資源,特以市民生活講座、電影欣賞、讀書會與多樣的研習課程……等各種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閱讀活動,來拉近圖書館與民眾的距離。居民不僅能就近享有圖書館提供的多樣服務,從0~99歲的市民都能進入館內,恣意地遨遊於浩瀚的書海中。

  同時,為讓文化能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台北市立圖書館還相繼於家樂福內湖店設立「Open Book智慧圖書館」與捷運西門站「地下街智慧圖書館」。除了讓市民可以方便借閱書籍外,此兩座無人現場服務的另類圖書館,也以活潑多樣的色彩運用及空間布置,吸引市民親近閱讀的目光。

  想享有這項便利的圖書服務,只要申辦北市圖發行的RFID借書證,不僅能於台北市立圖書館各閱覽單位借書,更可以於上下班、放學後或是結束西門商圈休閒娛樂活動時,自行刷卡入館閱覽或辦理圖書借還的手續。

  另外,由台北市立圖書館與信誼基金會合作,於去年起正式推出代表台灣特色的「Bookstart閱讀起步走」運動,更是閱讀從小扎根、具體融入生活的代表。活動做法以設籍台北市且家有6~18個月的台北市嬰幼兒家長為贈送閱讀禮袋的對象,並協助報名參加「嬰幼兒父母學習講座」,以便嬰幼兒父母能藉由課程,瞭解嬰幼兒的學習歷程,以提供孩子不同階段最適切的閱讀和學習引導。

  再試圖從「傳統出現代」、「本土走向國際」方面探尋發現,圖書館的功能還是與資訊提供脫離不了關係。在一般的圖書借閱之外,圖書館資源也已逐步利用資訊科技來達成電子資源、遠距學習的技術來輔助館內資源的運用。這對公共圖書館由傳統轉型為符合現代科技的過程,或是讓台灣由本土走向國際的視野,都有著滿足民眾學習、工作及休閒方面的資訊需求。

  為營造書香社會、擴展社會教育,北市圖在全市各行政區的分館遍布全市、深入社區,而台北市歷經了長時間的累積,發展至今就宛如一座閱讀不曾打烊的書香城市。

北縣圖推動的「社區閱讀植根計畫」,使偏遠地區的鄉鎮圖書館能充分發揮閱讀推廣的功能。(北縣圖提供)「一書一桃園」,深入校園演講以推廣閱讀。(桃園縣文化局提供)北縣圖深入偏遠地區,傳承與發揚豐富多元的地方文化。(北縣圖提供)

台北縣 從地方特色發展閱讀

  文化是不斷地累積與發展,而處於淡水河流域的環境生態中,不同時代人們的生活、聚落與產業,逐漸交織成台北縣特殊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在「新北縣,好生活」的大方向下,台北縣也逐步孕育出豐富多元的文化,其傳承與發揚,除了生於斯、長於斯的住民外,台北縣文化局與縣立圖書館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負責台北縣公共圖書館整合與輔導的北縣圖,在今年年初逐步推展的「一卡在手,全縣通」館際間的通借通還連線完成,只要一張借書證在手,就能借遍全縣各鄉鎮的圖書。

  由於台北縣的幅員廣大,雖然各鄉鎮皆設有圖書館,但由於經費與空間的限制,導致無法購置大量的圖書,讓喜愛閱讀的縣民常有借不到書的遺憾。因此,北縣圖特別聯合全縣29鄉鎮、近80所公共圖書館合作,開辦通借通還的服務,預計全縣將有超過200萬的圖書可供利用。

  為因應此一便利的網絡運送機制,北縣圖代理館長吳介宇表示:「接下來將補強北縣各公共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她以「深坑鄉立圖書館」的特色館藏「豆腐」為主題與「鶯歌鎮立圖書館」的特色館藏「陶瓷」為主題舉例說明:民眾只要網站上點選想借的書,無論讀者住在鶯歌鎮想借閱與豆腐相關的書、或是住在深坑想借閱與陶瓷相關的書,只要在指定鄰近的圖書館取書,就可省去舟車勞頓的奔波。重點是這項貼心的服務,完全免費!

  而這項運用資源交流、互利互惠的概念,除便利民眾使用圖書資源外,另一個思考則是希望縮短城鄉的差距。當通借通還的服務,已將台北縣的公共圖書館通通融合成一個超大的圖書館後,位於市中心或偏遠的圖書館雖已消弭了館藏的差距,但是,閱讀推廣活動及藝文研習課程還是存在著不小的差距。

  為使偏遠地區的鄉鎮圖書館能充分發揮閱讀推廣的功能,由北縣圖推動的「社區閱讀植根計畫」已發展至第2年了。這項由北縣圖統籌說故事志工到偏遠地區示範說故事、進行閱讀扎根的工作,不僅讓聽故事的小朋友能沉浸在閱讀的喜悅中,也讓故事志工們有機會相互切磋琢磨。

  而今年營運深耕的計畫,還包括「北縣四季讀好書」。藉由戶外長效掛圖,行銷四季活動的主軸分別為:閱讀生活、閱讀人文、閱讀科學與閱讀藝術,讓圖書館的觸目所及,都有引發民眾生活更美好的潛力。

用書擁抱幸福的「發現桃花源─認識圖書館」活動。(李欣如攝)透過「桃園兒童閱讀月」系列活動,逐步進行閱讀的扎根與推廣。(李欣如攝)桃市圖以車型書架啟發兒童對圖書館的興趣。(李欣如攝)

桃園縣 一書一城發現文學桃花源

  因為一篇報導,讓桃園成為台灣第一個推動「一書一城」的城市!為推動全民閱讀、提升閱讀興趣,2003年桃園縣文化局首開全國先例,舉辦「一書一桃園」全民閱讀活動。而後的桃園詩歌節、發現文學桃花源與今年展開的桃園兒童閱讀月,則逐步地進行閱讀的扎根與推廣。

  閱讀如何成為全民運動?桃園縣散播閱讀種子的做法是舉辦「一書一桃園」活動,讓全縣民眾共同票選、參與。此活動概念源自於1998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圖書中心「一書一城」(One Book, One Community)的作法,由該中心主任南西‧波爾女士集思廣益,為市民選出一本書,請西雅圖各地圖書館和讀書會配合,成功地推薦給市民閱讀,引起廣大的回響。

  為讓閱讀成為全桃園縣民共同參與的休閒活動,2003年桃園縣首先藉著SARS肆虐的特殊時空,辦理這項得以穿越時空限制的閱讀活動。做法是先透過全縣大學、高中、國中、小學校長以及讀書會、桃園縣籍作家的推薦,讓民眾參與票選及專家學者的擔任評審,選出一本足以為「桃園之書」的書籍。之後,更辦理一系列的閱讀、討論、徵文與前進校園演講等活動,相關閱讀活動足以持續一整年。

  然而在馬拉松式的閱讀推廣活動之外,「發現桃花源─認識圖書館」活動也是鼓勵閱讀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必要方法。為配合九年一貫教育、推廣全民終身學習運動,文化局特別設計一系列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讓兒童學習如何善用圖書館。

  課程規劃主要以輕鬆有趣的活動,輔以實地圖書館室導覽來啟發兒童對圖書館 的興趣。內容包括:「圖書館之旅」、「書的世界」、「分類概念」、「參考世界」、「非書世界」、「網路世界」與「圖書館小博士加冕活動」,都有助於引發圖書館運用教育的樂趣。

  另外,諸如用書擁抱幸福的「桃園全國書展」活動、美化生命經驗的「桃園詩歌節活動」……皆是桃園縣推動閱讀的大型活動。然而,在大型與常態性閱讀推廣活動的相交織下,閱讀的濃厚氣息也會因此而飄散不去。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