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對永續都有責任,企業更不能置身事外。企業的存在價值不僅止於追求利潤,更重要的是運用專長和能力,對社會做出貢獻。綠色金融、永續人才培育和關心永續議題,正是企業爭取民眾及投資人認同的重要途徑。
「2024永續發展論壇」邀請台達電子(以下簡稱台達電)、國泰金控、巨大集團3家不同領域的企業夥伴。台達電分享透過技術創新和能源效率提升來減少碳足跡;國泰金控則談論如何運用金融力量支持綠色項目和永續發展;巨大集團展示在綠色生產和環保產品方面的努力。他們的經驗不僅寶貴,也讓大家看到企業在推動永續發展中的角色至關重要。
節能先行 護航綠色未來
台達電秉持環保、節能、愛地球的企業精神,是源於創辦人鄭崇華的信念,「只要是對的事,就應該去做」。能源基礎設施事業群行銷處長李雅蓉娓娓道來台達電的種種努力,展現出為地球貢獻的決心。
2015年,台達電承諾自主減碳(SBT)、揭露氣候變遷資訊(TCFD)、參與氣候政策;2017年通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組織(SBTi)審核,成為臺灣首家通過審核的企業,並以2014年為基準,提出2025年碳密集度(CI)下降56.6%的目標。2018年承諾EV100(Electric Vehicle 100%,全球交通載具電動化倡議),在2030年前在主要營運據點將普設充電樁並轉型使用電動公司車;2021年承諾RE100(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目標是全球據點在2030年前使用100%再生電力。
此外,從2011年至2022年間,台達電的全球據點實施了2,826項節能方案,累計節電3.55億度,減少27.67萬噸碳排放。節水減廢則從2018年起至2022年,累計實施828項方案,節水1,204百萬公升,減少廢棄物17.28仟公噸,目標在2025年前減少水資源密集度10%,並達到100%廢棄物轉化率。而2010年至2022年,提供給全球客戶的高效節能產品節電約399億度,相當於2,105萬噸的碳排放。
永續行動不僅在節能減碳努力,也能結合科技與自然元素規劃綠建築。從臺南第1座綠建築啟動至今,台達電於全球共有17棟廠辦通過綠建築認證,採用自然採光、高效空調、LED照明、回收雨水的節水技術和太陽能光電系統等先進節能設計和智慧建築系統。其中,美洲總部大樓以淨零耗能設計聞名,結合地源熱泵系統和太陽能光電系統、儲能系統,實現了真正的綠色辦公。
李雅蓉分享,台達電首創內部碳定價機制,各事業單位需為碳排放支付碳費,這些資金能用於發展再生能源、能源科技發展和低碳創新技術,展現企業在環保與永續發展上的堅持,期盼各單位都能認識到自己在永續發展中的重要性,並積極行動起來,為地球的明天注入無限可能。
永續金融 推動低碳轉型關鍵
隨著全球對環境和社會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永續金融對資源分配和經濟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自2014年起,國泰金控便在國際平台上揭露其低碳投融資項目,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提到,「國泰金控以嚴格標準定義低碳主題投資,確保這些企業至少一半以上營收來自綠色和低碳產業,讓投資人更放心。」
國泰金控積極推動永續金融與責任投資,幫助企業在保持獲利的同時,實現永續發展目標。雖然許多企業因成本問題裹足不前,「但我們相信,將永續轉型視為投資而非成本,企業能更積極迎接挑戰。」程淑芬說道。其他領域的企業,像是台達電、華碩、台積電等公司也已成為典範,將永續視為未來發展的核心。
程淑芬強調,國泰金控在投資時,不僅要看企業的財務表現,也重視企業永續資訊的揭露和氣候行動的落實,這已成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事實上,全球投資人越來越重視企業的永續表現,許多股東也會提出要求,例如世界排名第2大的美國化工公司杜邦(DuPont)被要求每年揭露塑膠污染的排放狀況;美國跨國綜合企業奇異公司(GE)被要求設定2050年的淨零碳排目標,這些提案顯示投資人開始關注企業的ESG作為。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全球經濟損失逐年增加。國泰金控在2016年便加入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Asia Investor Group on Climate Change, AIGCC),2018年起由程淑芬擔任主席。2017年加入「氣候行動100+」(Climate Action 100+),成為臺灣首家參與計畫的企業機構,亦參與CDP未回覆企業議合倡議(CDP Non-Disclosure Campaign),與國際大型投資人促動企業採取更積極的淨零路徑。對環境與永續發展認識不夠的企業,有可能在未來的經營過程受到權益損失,同步影響其他股東或債權方的利益,因此金融業者即使僅從自身利益出發,也有必要對投資的企業進行永續性的約束。
國泰金控也以2050零碳營運為目標,轉型計畫包括提供承租戶綠色職場、綠色能源等綠色租賃方案,以及首創太陽能案場專案融資和離岸風電保險商品等,這些努力不僅為企業提供穩健的融資來源,也讓國泰金控在永續金融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國泰金控用10年的實踐證明,永續行動不需要犧牲獲利,反而可以帶來更多機遇。「Best for the world比Best in the world更有意義,期待更多企業加入行列,一起為將來鋪路。」
永續環境 共創綠色「騎」跡
自行車知名巨擘―巨大集團,自1972年創立以來,始終將企業社會責任視為核心。1978年率先發起國際自由車環台賽,至今已成為臺灣重要賽事之一。2000年時臺灣面臨產業轉型危機,集團創辦人劉金標聯合業界,推動自行車產業升級,鞏固臺灣競爭力;2007年,劉金標以73歲之齡,完成首次環島騎行,激發了臺灣自行車運動熱潮。
不只科技與金融產業在永續付諸行動,巨大集團的永續發展全面體現在企業活動中,涵蓋綠色生產和降低碳排,以巨大臺灣廠為例,2年來已實現減碳22%。經營企劃室經理劉家傑表示,2022年逢50週年慶,集團宣布「騎向淨好未來」三大ESG策略主軸:創新低碳生活、轉型價值循環及促進多元共融;在減碳方面,從產品生命週期的每個環節進行碳足跡計算,找出排放熱點,也成功實現減碳。
除了企業內部的努力,巨大集團率先倡議自行車永續聯盟(BAS),帶動供應鏈共同減碳,目標在2年內完成碳盤查,每年減碳3%,及2030年達到每輛車累積減碳25%或40公斤。為推動更多夥伴加入永續行列,透過聯盟舉辦大量教育訓練,涵蓋永續基礎概論、盤查工具及減碳方法等。又於2024年3月舉辦的「2024 BAS中華自行車永續聯盟協會ESG倡議論壇」,向世界體育用品工業聯盟(WFSGI)、世界自行車產業協會(WBIA)等世界重要的公協會分享成果,獲得國際認可。
巨大集團的努力得到外界肯定,2024年獲選「全球百大永續企業排行榜」第21名,蟬聯臺灣企業中唯二入選企業,更是全球自行車相關企業中排名第1。劉家傑也誠摯邀請民眾參訪坐落於臺中大肚山頂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這是創辦人送給大家的禮物,讓人們透過體驗,愛上自行車騎行,「和我們一同騎向淨好未來,改變世界,將臺灣打造成全球最棒的自行車島。」
企業在推動永續發展的道路上,不僅是參與者,更是變革的引領者。台達電、國泰金控與巨大集團以行動證明,經濟與永續並不矛盾,且相輔相成。當企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環保和永續議題,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競爭力,也為未來世代創造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