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的社頂地區,無論是植物、動物、地質、人文、景觀都稱得上數一數二,因而被墾管處列為發展生態旅遊的首選。
被劃設為國家公園的地區,必然是擁有這個國家最具代表性的地質景觀、生態體系、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或人文史蹟,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的社頂地區就是具備這些獨特的條件。社頂部落緊鄰社頂自然公園、高位珊瑚礁保留區、梅花鹿復育區、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試驗林地及國有林班地,其資源豐厚之程度自不在話下。調查發現,社頂地區無論是植物、動物、地質、人文、景觀都稱得上數一數二的,例如:毛柿林、大雀榕、螢光蕈、螢火蟲、梅花鹿、灰面鷲、赤腹鷹、食蛇龜、珊瑚礁岩、木炭窯、姥咕石屋、啞巴海、三面海等,這也就是社頂部落會被墾管處選為發展生態旅遊地的重要原因。
社頂部落在實際推動生態旅遊試辦的活動達半年之久,原本當地居民一直要求墾管處相關部門,能夠有更多的硬體設施的建設,尤其是路燈的設置更是他們主要訴求的目標,但推動生態旅遊以來,居民認清硬體設施,似乎沒有太多好處,像路燈的設置雖可說能照亮部落,但卻會影響螢火蟲的生態,居民有此體認,目前已打消設置路燈的想法,全力保護這屬於他們部落的珍貴自然資產,也由於每晚的自發性巡守工作,不但讓參與巡守的解說員能更清楚生物的習性,也間接的保護這些自然資產。
鳥類資源豐富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倡導生態保育工作不遺餘力,每年均有許多新鳥種被記錄到,截至2005年為止,累積的鳥類紀錄已超過340種。然而僅社頂地區就曾記錄了118種鳥類,鳥類相主要以留鳥為主,其次為夏候鳥、冬候鳥、過境鳥、迷鳥。經三季調查發現83種鳥類,其中20種池鷺、黑冠麻鷺、夜鷺、尖尾鴨、棕三趾鶉、領角鴞、普通夜鷹、叉尾雨燕 、針尾雨燕、翠鳥、白鶺鴒、白頭翁、白環鸚嘴鵯、粉紅鸚嘴、棕扇尾鶯、灰頭鷦鶯為社頂以往不曾記錄物種。
平時常見大冠鷲、五色鳥、樹鵲、烏頭翁、紅嘴黑鵯活躍森林上層,竹雞、小彎嘴畫眉、台灣畫眉、黑枕藍鶲等於林下和灌叢經常可見。另外冬季於該地區有時可發現稀有鳥種黃鸝,鶇(柬鳥)科鳥類如赤腹鶇、藍磯鶇亦普遍可見。每年9月為赤腹鷹與灰面鵟鷹過境期,並夾雜紅隼、蜂鷹等過境猛禽,數量在高峰期單日可達上萬隻。根據歷年來的觀察,每年過境之赤腹鷹可達4至7萬隻,最多更高達10萬隻,其次為灰面鵟鷹,數量也可超過一萬隻。
原生植物大不同
墾丁國家公園位處台灣最南端,以港口溪為界,南北兩側之地質及植被組成有很大差異。社頂生態旅遊動線範圍西臨墾丁高位珊瑚礁自然保留區,北至滿州鄉與恆春鎮界,東面臨海,南至籠仔埔。在地質上屬於更新世時代的石灰岩,由珊瑚、有孔蟲、石灰藻、貝殼所組成,根據碳14定年法之測定,恆春半島每年約以2.5cm的速度上升,在經過50萬年左右,形成了現今的高位珊瑚礁地形。在氣候上,該地區屬於潮濕季風林,乾濕季明顯,上述地質及氣候條件,加上其他時空條件,直接或間接塑造出此一地區之特殊原生植物相。
社頂村以東之原生植物社會可區分為兩大區塊,北側及西側山區部分屬於高位珊瑚礁原始林,學者於研究墾丁國家公園植被時,將此區植群歸類為黃心柿—白榕亞型,其組成除白榕及其他榕樹類以外,另有大量的珊瑚礁岩生植物,如黃心柿、鐵色、象牙樹、毛柿、紅柴、大葉山欖等,其植物組成較趨近於菲律賓及西太平洋島嶼之森林,與台灣本島其他地區明顯不同。
受季節風之影響,生長在珊瑚礁岩塊頂部的樹木呈低矮匍匐狀;相對的,在岩塊間窪地生長的樹木呈高大直立狀。東側鄰海部分屬於海岸林植物帶,主要有分布於砂地上之草本植物帶及往上之灌木植物帶,草本植物帶以馬鞍藤為最大優勢種,其他的伴生種如海埔姜、濱刺草、台灣灰毛豆、圓葉土丁桂等,而灌木植物帶以林投為最優勢,夾雜以黃槿、草海桐、白水木、水芫花等,往上之衝風地區則或多或少有台灣海棗之分佈。
但在經過人為之造林及開墾後,該地區之植被組成及分布出現很大的變化,目前全區以開墾過的次生林佔大部分,主要組成樹種為相思樹、血桐、蟲屎、魯花樹、銀合歡、番石榴、九芎、馬纓丹及土樟等;日治時期開始建造之毛柿造林地,亦成為此區特殊之植生景觀;除此之外,亦有小部分的相思樹及木麻黃造林地,私人栽植之檳榔園、竹林及農耕地,以及放牧或火燒後形成之草生地等,形成該區域今日所見之豐富植被樣態。
蝴蝶資源多樣
由於該地區位於台灣最南端,植被種類多屬熱帶林,其孕育的昆蟲相與台灣中、北部與中、高海拔地區差異甚大,反而與蘭嶼、綠島及菲律賓所產的昆蟲較為相近。根據墾丁國家公園動物調查文獻顯示,墾丁國家公園區內曾記錄204種蝴蝶,約佔全台灣已知蝶種的五成,其中不乏由菲律賓來之偶發性迷蝶。
根據墾丁國家公園昆蟲相研究顯示,蝴蝶以外之昆蟲相主要以鱗翅目蛾類、鞘翅目為主,草原環境則以直翅目之蝗蟲類、蟋蟀類居多。
豐富的蝴蝶資源為社頂地區最適合進行生態解說之昆蟲,於規劃路線經實地調查後,共記錄5科11亞科80種蝴蝶,其中弄蝶科9種、鳳蝶科12種、粉蝶科16種、灰蝶科9種、蛺蝶科34種。在台灣其他地區少見的尖粉蝶,於梅雨季節之後經常成群聚集在社頂通往梅花鹿復育區小徑上積水處吸水。此外,屬於珍貴稀有的黃裳鳳蝶,因其寄主植物「馬兜鈴」僅分布在恆春地區,夏季在區內的馬櫻丹或長穗木等蜜源植物附近偶爾可以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