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世界不一樣─溫馨小鎮 散發濃郁閱讀風

文:周傳久 照片提供:周傳久

  在台灣已經有些人聽過,北歐的芬蘭談到教育有所謂「一個都不能少」的說法。其實這種協助學習的理念不只用在教室內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人,也用在鋪設社會學習資源。芬蘭北部偏遠地區的圖書館即為一例,這裡要介紹的是拉普蘭省首府Rovaniemi的公立圖書館。資料係根據筆者於2009年9月26日親訪及圖書館出版之簡介。

走訪北歐 不能錯過圖書館

圖書館一隅有公共藝術展覽空間。  據2009年資料顯示,Rovaniemi人口5萬9千人,這個城市是芬蘭第15大城,比台灣許多鄉鎮人數還少。位在北極圈上,在二次大戰時這裡曾經冷到零下42度,冷到使芬蘭和蘇聯士兵相遇而雙方開槍都不能擊發。這裡擁有歐盟全區最北端的大學。誠如一般所知,芬蘭學習資源的城鄉差距有限,這裡和首都一樣非常重視學習資源。所以除了校園有些重點科技研究外,當地政府也相當重視圖書館。一般台灣旅客若有幸來此,多半以非常商業化的聖誕老人村為遊憩目標,會來欣賞圖書館的恐怕不多。筆者以拜訪過許多北歐圖書館的經驗,非常建議以後台灣旅客能把北歐各地圖書館列為參訪點,這才是北歐的精華。

  拉普蘭圖書館設於1860年,現在這棟建築係1965年完工。由芬蘭最偉大的建築設計師Alvar Aalto設計,顯示該國對偏遠地區公共建設的重視態度,使圖書館不僅是書庫,也是值得欣賞的建築物。更重要的,Aalto提供讀者優質的走訪經驗,讓讀者覺得來圖書館是一件好有價值的事,好快樂的體驗。

寬敞的空間設計

  拉普蘭公立圖書館位在地方政府隔壁,和地方政府協調的處於一區。並不以有多高有多大取勝,地上一層地下一層,共2,515平方公尺,空間為13,000立方公尺。一進門後中間是擺雨傘大衣之處,旁有服務台和廁所。左邊有展覽區,成為地方公共藝術空間,人人可以登記展覽,制度明確,不必懷疑要靠什麼關係。右邊則為長廊延伸到各借閱區和館藏區。Aalto堅持用黑色白色和棕色,讓全區溫和協調能配合天窗光線。

  一樓借閱區天花板有透明玻璃以利採光,亦使晴天時天空的寶藍色成為景觀。而且這些天窗全都測量過一年四季的陽光走向,以便能有效取得最多自然光源。借閱台放眼望去,以景觀協調寬敞為特色,一樓和地下一樓採取開放挑高方式設計,豐富館藏在天光與折射層板下一覽無遺,高櫃書架全部置於各牆邊而不是集中於中央如同森林的壓迫感,四周藏書因視覺景觀凸顯知識價值而不只是堆置的貨物。空間夠大讓使用者動線也不至於會和其他尋書者及送書推車衝突。

  兒童區在地下室,最低處是幼兒童話區,更高是小學生區,再高是青少年區,各有不同裝飾和設備。考量冬天太冷不便外出和夏天是外出度假時間,各區在秋天都有講故事和放電影活動。情境裝潢和不斷在不同小孩的參與下更新,使這裡的價值有別於家庭和學校。圖書館和當地的托兒所、幼稚園以及小學有緊密的連結,這些活動有時是學校整班帶過來,這樣的制度亦使國民從小就有機會自然接觸圖書館,也認識到圖書館不是K書中心而已。通常活動結束都會引介一些藏書讓小孩繼續享受閱讀。

兒童區設計處處皆用心。兒童區的空間設計非常巧妙。兒童區位於地下室,最低處是幼兒童話區。

每天造訪人次達2千

  該館藏書50萬冊,另有許多光碟雜誌。一年訪客為70萬人次,平均1天達2,000人,一年借閱量為100萬冊,60%是直接來館借閱,其他為圖書車和郵寄。圖書館員工有43人。

  館藏就期刊書報而言,選取標準不只在有多預算和館方人員的偏好,而是只要在拉普蘭省能夠看到的報紙,館內也都會訂閱,使訪客能對此區言論資訊一覽無遺。其次是各種期刊。另外,由於二次大戰期間這裡戰況慘烈,加上北方有少數民族居住,這個圖書館的館藏特色還包括北歐歷史、藝術、語言、文化與極地資料等。

  為了方便讀者借閱,圖書館有兩個雜誌專屬閱覽區和兒童區、音樂區等,但全部借閱服務都集中於一樓最中央的借閱服務台,這也是Aalto把借閱台設得很寬的原因,動線順暢又不會擠在一起排隊,以免弄得借書成了麻煩的經驗。借閱服務台提供借閱服務還有資訊詢問。貼心的館方還在服務台角落設計一個比較困難的資訊的詢問協助區,而且把這區設計得格外舒適。因為較困難的資訊通常需要比較多溝通,放在服務台角落既不會讓訪客找不到,又不會影響其他更短時間可以完事的人,而且透過景觀、座椅和對話角度距離,為這些想找資料找不到而來求助的人營造情緒平靜的溝通氛圍。

  為方便讀者,圖書館雖然不很大,但是因設計獨特,所以備有館內地圖。除呈現全館布局,標示部分還有清楚的顏色管理。入口、資訊詢問區是綠色,借閱服務台與電梯是紅色,殘障通道和廁所為藍色,一般廁所和電話為黑色。

全看經營者的決心

  雖然拉普蘭在芬蘭屬偏遠地區,但國家對此地圖書館並不輕忽,具體落實憲法第二條強調的平等價值。生活於此的民眾依然可享有水準以上的公共資訊資源。請來頂尖建築師規劃,不僅造型有特色,採光、空間、動線能符合圖書館所需,以完善服務提供良好借閱環境,以各式活動誘發閱讀學習樂趣。從此經驗看來,如何讓全民共享完整的學習資源,讓圖書館的詢問和借閱氛圍帶來好的使用經驗,實有無限的發展空間,關鍵還是在於我們怎樣看待圖書館的價值以及主導者以什麼樣的價值觀去經營。

天花板以透明玻璃設計,增加借閱區的採光。在浪漫的北歐,圖書館也是值得欣賞的建物。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