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圖書館建築空間大會診 建築師解決疑難雜症

文:蘇士雅、耿詩婷、李奇儒 照片提供:蘇士雅、耿詩婷、李奇儒
本期封面故事專家觀點邀建築師蔡宜璋、盧俊廷針對自己設計的新建館舍——臺南市鹽埕圖書館、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進行深度剖析;請參與空間改造的建築師吳仕捷、李育聰談如何營造新世代的圖書館空間。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西南角整體夜間燈光。(CTLU Architect & Associates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要打造出美感、機能兼具的公共圖書館建築、空間,建築師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就像是專科醫師,必須具有了解圖書館功能、需求的專業,才能設計出具深度的建築空間;他們又像是醫美醫生,必須實踐對美的感覺與體認。
 

蔡宜璋開具處方箋: 光線、聲音、味道流動

  對蔡宜璋建築師而言,一座圖書館就是一個知識的盒子,作為圖書館的建築設計者,他思考的是:讓民眾如何去打開?因此,除了基本功能,想像民眾在這個空間中的行為模式與需求,進而以同理心提供完善的設備與服務,這才是成功的圖書館設計。


臺南市鹽埕圖書館外觀由一本本書堆疊加上結晶意象,彰顯出圖書館與鹽埕地名的精神。  臺南市鹽埕圖書館位在偏離市區南端,蔡宜璋接下這個建築案時,很快速在心中有了全貌性的想像;外觀要能彰顯圖書館的精神加上地方(鹽埕)的意象、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能夠誘發民眾進館的意願…。


  貫穿三層樓的大書櫃、書梯以及天窗,可以說是這座圖書館的主軸,這樣的設計,除了氣魄,還有著精心的盤算。


  臺南市是個文化濃厚的城市,大學和高中的設計相關科系也十分出色,喜歡設計的人不愛乖乖端正坐在座位上,蔡宜璋希望這個圖書館成為設計者或學子的天堂,因此,他設想中貫穿三樓層的大書櫃是用來擺放設計類的書,讓讀者隨性坐在緊鄰書櫃的原木書梯。此外,梯間平臺可以作為社區的演講廳;一/ 二樓梯間是較為親密的兒童活動空間,二/ 三樓則是較成人與社會性的活動場所,書梯則充當正式的座位席。


臺南市鹽埕圖書館貫穿全棟樓層的大書櫃改規劃為漫畫區。  自從開館以來,書梯的確發揮了預想的效果,但在斟酌藏書量的現實下,貫穿全棟樓層的大書櫃最後不是用來展示設計類圖書,而是變成漫畫區,這樣的轉換,意外滿足了喜愛嘗鮮的兒童和青少年。
 

  鹽埕圖書館周遭稍嫌偏僻,喜歡泡在圖書館中的人可能一待就是半天一天,為了解決小憩、吃喝的需求,蔡宜璋最初的規劃,是在圖書館設置便利超商或提供輕食區,館內大廳則有咖啡角落,他甚至希望咖啡飄香在整棟通透的空間中流動。
 

  回顧歐洲的咖啡史,咖啡館是資訊中心、文化藝術沙龍,甚至是孕育新學術思潮的溫床、新人文主義甚至是革命思想的傳播地。咖啡負載著如此神聖的精神,因此蔡宜璋認為「圖書館應該要有一個咖啡的位子!」
 

  光線流動,聲音流動,味道流動,這是建築師的美好想像。


  審視圖書館現貌,「光線流動」是最為成功的部分。在顧及周邊風景不夠迷人的條件下,蔡宜璋利用裝飾性小窗格,室內與室外的景觀透過長方形孔群過濾了不宜一覽無遺的風景,但又將自然光完美引入建築內部,加上玻璃天窗投射的溫和日光,連綿向上排列的階梯更顯詩意。
 

作品完成後,原始的意念能否被使用者延續,這是建築師最在意的事,對蔡宜璋而言更是如此。   臺南市鹽埕圖書館透過色彩豐富的公共藝術品「一起飛翔吧~孩子」襯托整棟素灰色的建築。

  提供知識補給的地方,不該是靜悄悄的。尤其在這個年代、在這個熱鬧不足的社區,熱絡的氛圍反而能形成吸引民眾的熱能。因此,蔡宜璋刻意以開放性設計來達到「聲音流動」的效果,但聲音的穿透卻也引發讀者的微言,這些反彈,自然讓館方與建築師都承受著壓力。 至於「味道流動」,因為商家認為商機不大不願進駐,委外供應輕食、咖啡等計畫從2015 年11 月開館至今仍無法落實。
 

  多數圖書館一進門就是感應關卡,這不是一個歡迎的形式,因此鹽埕圖書館的感應門刻意內推,護衛了入口閒適的自由度,這裡也成為一個緩衝地帶,進了門,像進入自家的客廳,可以坐在靠窗的沙發上喘口氣,發個呆,或看看報紙。
 

臺南市鹽埕圖書館室內與室外的景觀透過長方形孔群過濾了不宜一覽無遺的風景,但又將自然光完美引入建築內部。  這樣的閒散空間也成為建築的櫥窗;民眾行走在戶外騎樓,透過全牆的斜面玻璃,可以閱讀大廳內的悠閒,繞著騎樓走,接著映入眼簾的是親子共讀玩樂的幼童區。這些畫面,都足以誘發大家想要進入館內。


  另外,鹽埕圖書館也透過一件色彩豐富的公共藝術品「一起飛翔吧~孩子」襯托整棟素灰色的建築;「不同的人講述同樣的事情」兩者相襯,除了美感充足,更加重強調了圖書館的精神!
 

盧俊廷私人藥方:在地性+親切有感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猶如一本即將被翻開的藏密巨書。(CTLU Architect & Associates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負責設計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的建築師盧俊廷,從自身經驗出發,談到設計龍岡分館的經驗時,他認為,設計新型態圖書館,最需要注意的是在地性和親切有感。


  龍岡分館設計時,由於盧俊廷建築師本身即是當地人,對當地具有的生活方式較為了解,故以舊有環境經驗為主題,希望融入以前人們樹下乘涼的輕鬆心情,設計了低矮親切的閱報區作為入口。他認為,社區圖書館除了較嚴肅、寧靜的閱覽區外,當地居民亦可在進入後第一時間,便在其中感到簡單、輕鬆,不需有太多閱讀上的壓力,如同在老榕樹下看報紙的經驗。整體建築設計,便是由此出發。


  在整體空間設計的部分,主要希望空間明亮,採光通風良好,延續在老榕樹下行走的感受,讓民眾感到親切容易感受,例如建築南面的45本大書,兼具遮音、遮陽功能及自明性;北面大窗戶面對公園,象徵了書內的世界,窗戶上更遍布一條條垂木,則是象徵了氣根,連結上老榕樹,代表智慧與知識的傳承。這些都是延續了老榕樹的概念,將「書」與「樹」做出連結。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建築師盧俊廷。(CTLU Architect & Associates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從整體空間配置上來看,剛走入圖書館時,輕鬆、自在是主要訴求,往上層走則偏向靜態圖書館,越往上層會越安靜、嚴肅。為了達成這些目的,在設計上,從閱報區往內深入,會進入讀者大廳,空間上的放大感,會自然讓使用者安靜,希望能讓讀者有視覺、聽覺,更甚者心靈上的沉澱。
 

  龍岡圖書館作為一個社區圖書館,盧俊廷認為,當地圖書館使用上,需要先滿足閱讀需求,便在取捨下,不強調所謂人性化的數位設備,先選擇了較適合該館、該區域的紙本需求。在空間上,有多功能教室與兒童閱讀室的設計;由於龍岡圖書館當地外籍配偶多,所以多功能教室同時可以擔當新住民教學的地點,兒童閱讀室則有說故事活動等功能。盧俊廷表示,對於圖書館的想法,除了讓民眾相信在自家巷弄旁的公共圖書館,也能享有連鎖書店般的高品質外,希望能讓圖書館不只是個閱讀的地點,而是屬於當地人的文化交流或社區常民生活的親切核心。
 

  在現代新型態的設計下,盧俊廷認為,所有設計還是要回歸使用者及環境本身。數位化、科技化與否,建議因地制宜,而非一昧追求現代性。談及自身設計上遭遇的困難,他指出,在和館方管理階層溝通時,會因為公家機關人員替換問題產生困擾;而建築上考量使用者的需求,和管理階層上的考量又有所不同,但以現今社會氛圍來說,讀者投訴確實會對管理者造成莫大的壓力,少數人的主觀意見絕無法代表大部分讀者,但管理者仍必須回應,實為其辛苦及為難之處。


  總之,設計者應再多了解管理者的困難及使用者的需求,而管理者、使用者則應多以宏觀、尊重設計原意的角度觀之,三方共同維護空間使用性、整體性、延續設計原貌,而不是陷入自我主觀、便利自我的小眼光中,我國整體美學及空間素養才能更為提升。盧俊廷也特別提到,龍岡分館落成之初亦有類似的溝通盲點,但在一段陣痛及溝通後,現建築師與業主正攜手合作往永續維持空間使用性及整體風貌之目標邁進,他非常感謝業主的素養與大量,並相信若持續下去,這將成為我國公共工程業主的文化楷模與典範。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由45 本大書形成的書群過濾系統。(CTLU Architect & Associates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天窗下的溫書室。(CTLU Architect & Associates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岡分館二樓兒童閱覽室。(CTLU Architect & Associates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臺南仁德區圖書館新書區。( 境謙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吳仕捷、李育聰 為公共圖書館診療把脈

  身為文化之都的臺南,這幾年大刀闊斧地推動「區圖書館閱讀環境優質化計畫」,成效有目共睹,如今圖書館已成為各個年齡層都可以閱讀、學習、交流、休閒的好所在。這期書香特別採訪了參與改造龍崎區圖書館、新市區圖書館、安平區圖書館、臺南市立圖書館的建築師吳仕捷,以及仁德區圖書館、山上區圖書館、新化區圖書館建築師李育聰,兩人皆主持過多件圖書館改造計畫案,從他們專業角度來分析舊式公共圖書館的問題以及如何營造新時代圖書館的空間樣貌。
 

降低書櫃 把圖書館還給讀者

建築師李育聰。( 境謙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首先,是從前的圖書館比較著重於藏書量,吳仕捷認為如此一來,使用空間的就變成「書」而不是「人」,且為了要擁有更多的藏書,書櫃就會越來越高,不但讀者取書不易,影響到自然採光的導入與空氣的流動,也會讓整個空間顯得擁擠,並且阻隔讀者的視野與動線,館員也較無法快速掌握各角落的狀況,大大增加管理的難度。因此李育聰就建議,必須先降低書櫃的高度,減少圖書館的死角,從以前的6 層櫃變成現在的3層櫃,若非不得已使用高櫃,就一定要靠牆,而不是聳立在中間。一旦書櫃降低後,書櫃上方也瞬間變成展示的空間,除了可以不定期舉辦居民的手工藝品展,也能擺放植栽,增加空間的綠意,讓讀者即便長時間的閱讀,也較不會感覺到疲憊。
 

讓空間成為館員的分身

  書櫃降低以後,為了讓讀者更容易找到想要的書籍,指示系統與動線安排就顯得格外重要,「直接讓空間就成為館員的一部分」,意思就是讀者不需要丈二金剛地浪費時間尋找或是開口詢問,一個擁有良好指示系統與動線的圖書館,讓民眾踏進圖書館後,就可以很容易地獲得他所需要的服務,無論是使用電腦或是找資料、閱讀報章雜誌打發時間等等。李育聰還強調,「隨手看書、就近閱讀」的設計概念,在每個主題書櫃附近都會擺放桌椅或沙發,讀者不必再來來回回找書、回到位置上閱讀。
 

燈光是空間的魔法師

臺南龍崎區圖書館營造活潑的圖書館空間。(吳仕捷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許多人會覺得自然光越亮越好,但放在圖書館空間設計內,這其實並不是件好事。」吳仕捷建築師表示。因為這樣會影響閱讀,過亮的環境會造成眼睛的負擔,因此需要燈具的輔助。而為了讓圖書館不單單像個教室或是K 書中心,色溫也不能太過偏冷;另外,因應「分齡分眾」的需求,燈具造型也會有所區隔,從小地方能讓民眾感受到圖書館是為了自己而設計、存在的。
 

  除了光線外,為了營造清爽、活潑的圖書館空間,桌椅、地板、書櫃等色彩上的選擇,也要相對豐富,也能藉由色彩來取代隔板,成為區隔空間的方式。如此一來整個空間設置上,才不會讓每個分區( 親子區、青少年區、東南亞區等) 過於獨立,讓圖書館有被切割之感。李育聰建築師表示,有鑑於偏鄉地區的人口結構,大多數為老人與小孩,而圖書館以社區交流中心為發展目標,就是希望每個年齡成都可以相互學習與照顧,學生可以教老人用電腦、老人也能幫忙看照來圖書館看書的孩子,因此在分區的設計上需要看似獨立又融合,才能真正達到增進人際交流的目的。
 

結合在地特色 成為獨一無二的圖書館

建築師吳仕捷(圖右)。(吳仕捷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圖書館若是沒有的在地的文化特色,就像是沒有經過調味的燙青菜,雖然對人體有幫助,卻無法滿足饕客的味蕾,沒有辦法創造出回頭客、也無法吸引外地人客,因此圖書館空間改造計畫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便是結合在地特色,讓每一間圖書館都不一樣,為了做到這點,建築師必須先進行田野調查,了解這個地區的文化與歷史,將當地獨特的意象融入硬體改造當中,不但能提高當地人的向心力與榮譽感,也能讓外地人多多利用圖書館資源,成為了解此地區的重要窗口之一。
 

  透過吳仕捷、李育聰建築師改造圖書館的經驗、案例,可以了解到新世代的圖書館空間樣貌,必須是軟硬體的相輔相成,不但要保有實用性,更重要的是氣氛的營造,讓讀者延長停留在圖書館的時間,進而誘發閱讀興趣。圖書館不再只是學子考試前窩的K 書中心,而是每一個人的!讓圖書館成為文化的容器,每一個人在這個容器中,都能感到愉快而滿足,而要做到這點,圖書館空間大變身功不可沒。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