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芬蘭什麼最好?我想我會說,圖書館最好,因為芬蘭圖書館,總是不斷針對民眾需求,提供美好的空間與便捷的服務,讓人覺得,上圖書館真是一種享受。
赫爾辛基圖書館 資訊服務獲國際百萬獎項
芬蘭圖書館的最大特色之一,我想就是有效的運用網路與資訊科技,讓民眾可以毫無障礙的求取知識,這一點,赫爾辛基的公立圖書館,甚至是得到國際肯定的佼佼者!
赫爾辛基圖書館曾在2000年時,獲得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所頒發的第一屆「Access to Learning」百萬獎項,獎項獎勵能夠照顧不同族群需要,提供人們獲取知識管道的世界圖書館相關組織,而赫爾辛基圖書館,正是全世界最早提供電腦網路等公共服務的圖書館之一,並且致力於運用資訊科技,提供人們更多便捷性。
得到國際肯定的百萬獎項後,赫爾辛基圖書館運用這筆經費,在2001年又發展出iGS(information Gas Station)資訊加油站,民眾可用電話、傳真、簡訊、網路等各種方式,透過資訊加油站,問圖書館員任何資訊,資訊加油站強調「問什麼都可以」(ask anything),問題不需要與圖書館相關,可以是五花八門的任何疑問,有人問芬蘭插畫人物姆米的俄文怎麼說,也有人問機場的購物方式,和單字生詞的字源,所有的問答也會歸檔,供民眾查詢。
這個可移動的iGS加油站,可以被搬到公園、購物中心、老人養護中心、或是參加節慶等,提供在場民眾服務,負責的圖書館員也會協助民眾搜尋資訊並回答問題。圖書館並與芬蘭國家廣播公司合作,讓民眾每星期有一個小時可以透過廣播,詢問圖書館員任何問題。「有問必答」的資訊服務,不僅擴大圖書館的服務範疇,對圖書館員們來說也是很好的訓練,必須要時常更新求取資料的能力,才得以回答各種領域的問題。
大約2004年左右,赫爾辛基圖書館又推出網路即時服務,在特定的時間裡,有問題想請教圖書館人員,只要在網頁上按一個鍵,當場就有圖書館員在線上「現身」解答,有如MSN對話一樣,方便極了!
芬蘭也將全國各式各樣的圖書館藏與相關服務,匯整成一個線上資料庫,讓人可以輕鬆查詢各大城小鎮圖書館的線上活動與資料展示,資料庫甚至還將資訊查詢、音樂、文學、兒童閱讀等分類特別匯整,讓人得以有系統的吸收相關領域的新聞資訊與活動。
圖書館密度高 提供不同族群平等閱讀管道
芬蘭是世界上公共圖書館分布密度最高的國家,首都赫爾辛基市不過50多萬的人口,就有36個圖書館,而人口不過6萬多的芬蘭小城,也有至少六個圖書館,目的就是要讓人們,無論居住在哪裡,都能就近閱讀與求取知識。
此外,每個城市都還有自己的「圖書館公車」,在特定的時間裡,繞行人煙稀少或是圖書館不夠靠近的的地方,方便偏遠民眾與學童借書,甚至還有專門給兒童青少年的圖書館公車,盡可能地提供最大的便利。
從1995年起,芬蘭教育部也立下政策,要赫爾辛基的圖書館總館,同時扮演「多語系圖書館」的角色,以服務芬蘭自1990年代開始,迅速增加的外來移民及外籍人士。
芬蘭各大小圖書館,原本就有許多北歐其它語系以及歐洲重要語系的圖書,因此這個計畫針對的,主要是歐洲主語系之外的語言圖書,各鄉鎮圖書館,負責根據當地不同語言族群的人口構成來採買多語系圖書與報刊,而赫爾辛基的市總圖,則負責居中協調規畫。
在赫爾辛基市總圖裡,就可找到約70國不同語言的圖書,光是中文的圖書就占了大約6大櫃書架,這樣的政策,不僅是要讓移民者都能夠接觸到自己的母語文化,也希望能幫助移民者更融入新的社會,圖書館並定期舉辦不同語言文化的相關活動,以促進族群之間的相互了解。
兒童們 歡迎來圖書館玩
芬蘭每一個圖書館裡,都有兒童借閱區,除了童書漫畫外,也有畫畫桌和玩具。赫爾辛基圖書館還設計了豐富的兒童線上圖書資訊平台,圖文並茂地介紹圖書館的使用資訊,強調來圖書館不只可看書,也可以來玩,來看漫畫、聽音樂、玩電腦遊戲、和朋友聊天,讓兒童愛上圖書館,也更能進一步培養學習的動機與興趣。
網路兒童圖書平台,也針對兒童不同的閱讀需求,推薦閱讀圖書,針對「我剛開始學閱讀」與「我已經會閱讀」的兒童,推薦的圖書就不同,針對「我不想閱讀」的兒童,則推薦有聲書,當然還有「薄的書」、「厚的書」、「最酷的書」、「好笑的故事」、「驚怖的故事」等等,共分15種,也有許多與城市自然歷史相關的知識性圖書及活動競賽,都以人的興趣活動做為閱讀出發點。
此外,兒童不只是資訊的接收者,也是內容的創造者與分享者,他們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推薦圖書館員想購買的圖書、詢問問題、創造故事發表、也可以寫書評,推薦喜歡的書,與其它的兒童分享討論。
圖書館也常與學校合作,帶領學童認識圖書館的資源,或是提供不同年齡的學童閱讀建議,剛上小學的小朋友,有學校的第一天等相關書單,針對二、三年級、七年級的兒童,書單又不同。
根據國際調查,芬蘭學生不僅閱報率最高,上圖書館借書的次數在統計中亦高於其它國家,每天下午2、3點過後,圖書館中都是放了學的學生,相信芬蘭圖書館優秀又人性化的服務,也在其中扮演著鼓勵閱讀的重要角色,而且圖書館本身,就是讓人樂於優遊的去處。



圖書館 將藝術與美帶給所有人
很多圖書館與文化中心和展覽活動結合,並在其中擺設獨特別緻的藝術品,而圖書館的空間與建築,則潛移默化地提供了美感的訓練。芬蘭有許多在建築形式上有特色的圖書館,而圖書館的建築及空間規畫,也常紀錄著在地歷史。以我婆家小鎮為例,圖書館原址曾是當地的製子彈工廠,不僅建築上保留歷史原貌,圖書館大門上的把手也設計得讓人聯想到子彈的形式,當年子彈工廠與小鎮相生相息的歷史,則被長期陳列搜集在圖書館中,免費開放參觀,人口只有一萬人的小鎮,圖書館的豐富規畫與美好空間都讓人驚艷。
我喜歡看書,也喜歡欣賞建築,因此常前往不同的圖書分館借書,只為一窺圖書館的空間之美,幾乎每一個我去過的圖書館,都空間寬敞光線明亮,芬蘭設計大師著名的經典桌椅,也總是毫不吝嗇地被使用在各個圖書館,建築與空間,古典也好、現代也好,提供的都是視覺上的享受。
圖書館也將藝術帶給所有人。位於赫爾辛基一座老建築內的圖書館,不僅保留了古色古香的建築細節,城市的藝術家協會,也從1995年起與圖書館合作,在地下室推出「藝術出租」的服務,有興趣的民眾,只要每個月付10-200歐元的租金,就可以把畫帶回家,看膩了可以隨時來更換。每一件作品,都有月租的價格和購買的價格,不少民眾最後也乾脆把作品買回家,而這樣的服務,早已從首都蔓延到其它的大城小鎮。
芬蘭還有些特別主題的圖書館,比方赫爾辛基去年新開放的音樂圖書館Helsinki 10,裡頭不僅音樂相關的書籍與CD很多,也提供錄音室讓人們免費預約使用,同時經常配合節慶舉辦市民音樂活動,我曾參加一個「市民卡拉OK」的活動,民眾高歌一曲之後,就有專人錄成CD免費贈送,只見一位40多歲的先生,唱完後捧著他的個人CD,掩不住臉上的興奮,圖書館這麼好玩,難怪大人小孩都愛去。
從圖書館的密集分布、跑向偏遠地區的圖書館公車、到豐富的資訊服務,芬蘭圖書館展現的,正是提供所有人知識管道的理念與努力,對於熱愛閱讀的我來說,儘管北歐冷清安靜,只要有圖書館,就不覺得無聊,光是看書就看不完了,圖書館的存在,讓人不論貧富,精神上的自我薰陶與享受一律平等,上圖書館,就是一場生命的美麗饗宴!
(註:作者凃翠珊,定居芬蘭的自由撰稿作者,常於報刊雜誌發表芬蘭社會文化與設計創意專欄,著有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一書,作者部落格北歐四季透明筆記http://life.newscandinaviandesig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