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青田街7巷6號的日式老宅,曾是臺大地質系教授馬廷英的故居。這不只是一棟具有歷史的老房子,裡頭承載著馬廷英教授學術的貢獻,以及彌足珍貴的時代記憶。

「記憶中父親用一台Royal牌打字機寫論文,鍵盤敲打聲非常大,打得飛快,不論是醒著、睡著的時候,在家中我的背景音樂,就是爸爸的打字聲。這敲打旋律伴隨著我整個童年、少年時期,經驗了一生中最可貴的歲月。」作家亮軒(本名馬國光)回憶起父親以及這棟老房子的故事。
坐落在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7巷6號的日式老宅,具有80年的歷史,曾是臺大地質系教授馬廷英的故居。在這裡可以看到馬廷英對學術研究的貢獻、見證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歷史變遷的軌跡,以及作家兒子亮軒娓娓道出過往的深刻情懷。如今,如礦脈般沉睡的老宅,在2006年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經過重新整理後,以「青田七六」之名重新開幕,懷念馬廷英不凡的一生。
「青田七六」在日治時期曾為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理農學部教授足立仁的住所,二次大戰後,由馬廷英教授接手,歷經80年的歲月,見證了歷史變遷的痕跡。
臺大地質系校友、黃金種子文化長簡肇成回溯,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臺灣出口產量最大的茶葉也受到影響,面對經濟不景氣,臺灣帝國大學開校在即,教授則面臨了「住宅荒」的危機。許多大學教授發起「大學住宅信用組合」,集體開發自力興建住宅群,足立仁為其中成員之一。
80年日式老宅 封存時代記憶
1931年足立仁在青田7巷6號建造日式房屋,為洋和混合的型態,從車寄(門廊)、書齋、子供部屋(兒女房間)、寢間、座敷(日式廳堂)等,散發出優雅的和式風情,而百葉窗、凸窗等則為洋式元素,別具巧思,相當典雅。如今,走到廣緣長廊外的陽光室,這5根洗石子的柱子、地板,都是當年所留下的,而屋外環繞許多植栽,像是大王椰子、楓香、觀音棕竹等,都具有百年歷史,富饒綠意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