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社會大眾對於資訊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圖書館學也就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與專業性。因為最能與時代精神相互呼應的,是除了虛擬網路外,就是向來以資訊服務業自居的圖書館了,美國圖書館大師薛拉就曾說過:「圖書館最終目標是將人類知識、構想、思維予以傳播,知識的內涵才是圖書館的核心。」而一座好的圖書館最主要的關鍵便是擁有優秀的館員,一旦有好的館員,民眾才能真正深入圖書館的核心,善用寶貴的資源。
因此培養圖書館人才的專業教育,便是成就先進社會相當重要
的一環。圖書館教育包括了正規教育與繼續教育兩種形式,前者是指圖資相關系所的學校教育,後者是對於圖書館在職館員提供的進修訓練課程。台灣的圖書資訊學教育經過了40餘年的奮鬥與努力,從1980年以前的5所學校設有圖書館系所,如今已成長至10所學校,從大學部、研究所碩士班,至博士班的完整圖書資訊教育體系。未來更希望能建立如同英美國家的專業認可制度,使得圖書館界與圖書資訊教育密切結合,可以保證圖書資訊教育的專業品質,並發展出依市場需求的各類資訊服務人才的教育系統。
而館員的在職教育也是圖書館事業可以不斷創新、進步的主要原因,人事心理學家耶律克夫在所發表的「知能退化曲線(Erosion Curve)」學說中就曾表示:「圖書館員在擔任圖書館工作時,即使原先受過完善的專業教育,若不能配合外在環境變化而持續吸收新知,隨著時間的演進,原有的知能將會呈直線下降般的退化。尤其處在這個電腦、網路、多媒體等新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圖書館面對館藏類型呈現多元化、讀者需求日趨複雜化的改變,使館員的專業知能與提供的服務品質面臨重大挑戰,而變法圖強的方式之一便是從館員繼續教育著手。」圖書館員必須即時吸收新知,參與有系統的培訓課程,才能讓圖書館真正滿足大家對於新資訊的需求。
其實圖書館教育也代表著對於知識無止境的追求欲望,著名哲學家柏拉圖治學有個基本理念,認為一個人要在學問上思想透徹,必須掌握人類的所有知識。這個基本理念也成為了原始的圖書館概念,期待藉此專題能讓讀者更了解圖書館的使命與終身學習的意義,讓資訊素養不再是個遙不可及的名詞,而是成為全民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