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進步教育的省思─杜威名著《經驗與教育》閱讀心得

文:吳宗立(高雄縣鳥松國中校長)

著 者:杜威(J.Dewey)
出版者: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出版年:民81

壹、緣起

  杜威(J.Dewey)是影響近代教育極其深遠的重要教育家,他勤於著作,出版的論著甚為豐富,<經驗與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是1938年的重要著作。主要在探討傳統教育與進步教育的對立、經驗的理論、經驗的標準、社會的控制、自由的性質、目的的意義、進步的教材組織、經驗教育的方法和目的。歸納言之,乃在對傳統教育提出批判,並闡述經驗的特質。

貳、「經驗與教育」內容概略

傳統教育的批判

  杜威認為傳統教育的弊病在於:(一)以過去的知識技能體系為教材,學校的主要任務即是傳授知識技能給下一代;(二)以過去的道德規範訓練學生;(三)教師成為傳授知識及實施行為規準的代言人。因此,傳統教育其教育方法注重外部的強迫灌輸,把成人的各種標準、教材和方法強加給正在成長的兒童,其目的則在使學生獲得教材中有組織的知識體系和完備的技能,以便未來生活的童的經驗與能力之間存有相當的差距,教材陳舊呆板,毫無生氣,妨礙學生積極參與教育的發展進程,為了教育的順利進行,傳統學校教師必須以「維持秩序」為手段,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使學校達到「寧靜」的標準。這種由強迫而造成的寧靜和順從,過於注重形式表面,使學生掩蓋真正的本質,使教育失去原有的面貌。

經驗的特質

  杜威反對傳統教育,提出進步教育的主張,強調教育是「在經驗中」、「由於經驗」和「為著經驗」的一種發展過程。以經驗為基礎的教育,其中心問題是從各種現實經驗中選擇那種在後來經驗中能夠豐富而具有創造性的生活經驗。因此,「教育是經驗的改造」。經驗的價值指標在於經驗的連續性和經驗的交互作用。就連續性而言,每種經驗就是一種推動力,經驗具有主動性,經驗的價值則由其推動方向來評斷。就交互作用而言,任何經驗都是客觀條件和內在條件的相互作用,及有機體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連續性和交互作用成為經驗的「經」和「緯」,二者相互聯合,是衡量經驗的教育意義和價值的標準。

進步學校的特質

  杜威提出進步教育取代傳統教育,進步學校主張表現個性和培養個性,反對強迫灌輸;主張自由活動,反對外部的紀律控制;主張從經驗中學習,反對向教科書和教師學習;主張把知識當作直接達到切身需要的手段,反對透過訓練獲得孤立的技能和技術;主張儘量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反對為遙遠的未來作準備;主張讓學生熟悉變化的世界,反對固定的目的和教材。

參、「經驗與教育」的教育意義

  杜威對傳統教育的批評,主張進步的教育,從教育的發展言,具有正向積極的教育意義。

一、教育是經驗的改造
  杜威認為教育在經驗之中,經驗具有主動性,教育即是使學生的經驗不斷朝著正向的擴展,教育是經驗的改造,或重新組織,使經驗的意義增加,同時使控制後來的經驗能力也增加。教育必須以經驗為基礎,從個人的實際生活經驗中發展和擴大經驗的成長。由於每種經驗對於每個人都能產生較好或較壞的影響,所形成的態度也會造成偏好或厭惡,經驗的價值則由其推動的方向來推斷。經驗的改造則是朝著正向的發展才具教育意義。

二、教育活動是「做中學」
  經驗不是在真空裡產生,經驗是個人和環境之間發生作用的產物,原始經驗只是存在而非認知,知識作用在經驗中發生,在嚐試過程中改造,並在經驗裡表現其效用。進步學校是從經驗中學習,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從做中學。經由理智的自由,使人在知識上有自由成長的機會,教育活動是從做中學達成創造自我控制的力量。

三、教育責任是培養個性
  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教育的任務在培養個性,每一位兒童均具有個別差異性,教師必須個別對待這些兒童。教師也應從自己廣泛經驗中所得到的智慧,判斷哪些態度是真正的引導兒童繼續成長,而不須強加外力控制。兒童的團體生活則是以天賦的社交作為基礎,秩序的維持是靠全體人員所參與的活動作為控制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以教師的命令或監督要求學生屈服成人的意志。

四、教師是學習的領導者
  教育是以經驗基礎,教育經驗即是一種社會的過程,教師成為團體活動的領導人。教師必須把已經獲得的經驗當作一種動力和媒介,去拓展新的領域。教師的責任不僅要明瞭環境條件所形成的實際經驗的一般原則,而且也要認識到在實際上哪些環境有利於引導成長的經驗,有利於建立有價值經驗。衝動與慾望是學習的誘因,教師的任務是要了解誘因的所在,進行理智的觀察與判斷,並與學生的經驗、需要、能力相結合以擴展經驗。因此,成長的連續性原則必須成為教師長久不變的座右銘。

五、教材組織注重活動性
  進步教育認為生活歷程即是教育歷程,教材係根據學生的經驗和需求來組織,以學生經驗為基礎,逐漸擴大其範圍。在經驗範圍內蒐集學習材料,將已經經驗到的東西累進的發展為更充實、更豐富、更有組織的材料。

肆、進步教育的省思

  杜威提出「進步教育」的理想,取代了「傳統教育」,對傳統教育的注重零碎知識的灌輸、奉教科書為教材經典、以強迫手段維持秩序的批評,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從教育的觀點言,進步教育強調教育是經驗的改造、做中學的教育活動、教育責任是培養個性、教師是學習的領導者、教材組織注重活動性,實發人深省。

  就教育是經驗的改造而言,強調經驗的主動性,以經驗的連續性和交互作用作為衡量經驗價值的標準,凸顯了經驗的教育意義與價值。然而以學生經驗為基礎的教育,藉由慾望與衝動作為學習的誘因,固然顧及學生的興趣、能力與需要,但對中小學生而言,經驗的有限性加上求知誘因缺乏時,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如果沒有老師從旁指導,或許只能被動消極的嚐試錯誤學習,對知識的擴展助益不大,對系統化知識體系的形成也會有不利的影響,難怪乎有些學者認為如此將形成弱式的教育(soft education)。

  做中學的教育對中小學教育的影響很大,尤其是自然科學教育。自然科學重視科學方法與科學知識的獲得。灌輸與注入式的教學,強記背誦對於科學知識的獲得,不僅事倍功半,也將徒勞無功。因此,必須透過學生的參與實驗操作,教師運用啟發、引導、發現,使學生從做中學以改造經驗,這種重視學習歷程的教學,與認知發展策略,對學習者而言,均有莫大的助益,其教育價值值得肯定。

  經驗的發展是交互作用引起的,教育是一種社會的歷程,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個性,因此,杜威主張重視個別差異的教育。這與現代教育重視因材施教的理想,可謂異曲同工,不謀而合。在教育的社會歷程中,培養個性發展學生天賦的潛能是重要的,而群性的發展也不可或缺。培養個性是教育的責任,杜威也重視團體活動,如何兼重群性與個性的教育,似乎是比較符合教育是社會化的過程。至於杜威反對傳統教育為未來生活之準備,強調「教育即生活」,忽略了文化陶冶的功能。事實上,教育也應培養適應未來生活的人,發揮創新文化的功能,對社會的進步才有助益。

  傳統的教育教師具有無上的權威,傳遞知識是主要的功能。杜威將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教師不再是班級秩序的維持者,而是透過團體參與活動達到紀律的要求,教師則是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引導學生朝著正向的生長。就今日開放民主的社會,除了教師角色日趨多元外,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從旁協助輔導,仍然是一進步的教育理念。

  進步教育注重活動性的教材經驗,依據學生的興趣、需求來組織,這種教材組織頗符合中小學生的學習心理,也有助於經驗的改造,但是,對於追求系統化的知識,或是程序性的知識,進步教育的教材組織將顯得較為鬆散,尤其是專門性知識,更需結構性的教材,使學生形成知識體系,進而擴展經驗。教科書雖不必完全奉為經典,如何活用,將是最大的教學藝術。

  綜合論之,杜威對<經驗與教育>的論述博大精深,對於中小學教育影響極大,然而也引起一些人的誤解。據說杜威晚年曾參觀一所學校老師的教學,只見這一班級秩序混亂,這位老師並不認識杜威,還一本正經的告訴杜威,他是根據杜威的教育理論進行教學。可見對杜威<經驗與教育>的闡述認識不清,極易形成失之千里之謬。

伍、結論

  進步學校的教育經杜威的倡導,曾經盛極一時,深深的影響美國教育,也擴及世界各國。惟自1957年蘇俄首枚人造衛星發射成功,舉世震驚,尤以美國為最,紛紛再次檢視教育,並提出「返回基礎」的教育,以加強數學、語文、科學等基礎教育。杜威主張以學生經驗為基礎,注重學生興趣、需要,強調自由活動,反對固定的目的和教材,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雖然引起了一些學者的論辯,但是其教育哲學理念,以經驗的連續性和交互作用調和經驗與理性主義的爭論,實是難能可貴的創見,其教育理念至今仍是具有相當的價值。

  <經驗與教育>的闡述,使我們更加了解經驗主動性的特質,從對傳統教育的批判,使我們更加體會到教育歷程的重要,尤其是教師如何協助學生擴展經驗,改造經驗和重組經驗。對中小學教育而言,做中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學生達成經驗改造;倡導教育過程培養個性,創造自我控制的力量;注重活動性的教材組織;強調教師是學習的領導者,這些論點實在具有深遠的影響。杜威對教育的真知灼見,實在是影響近代教育最偉大的教育家。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