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特色館-巫家捏麵館 留住傳統技藝

文:林明志 照片提供:林明志

巫家捏麵館門面唯妙唯肖。  文建會推廣地方特色館,唯一以「捏麵」為主題,是坐落在溪湖鎮「巫家捏麵館」。巫家捏麵館就是以巫家為成員,涵蓋祖孫三代,推廣民俗技藝——捏麵,目前執掌捏麵館是由巫俊德領軍,全面推廣逐漸消失的傳統技能—捏麵,巫家捏麵館是別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館。

捏麵的傳說與演進

  相傳捏麵的祖師爺是諸葛孔明,巫俊德表示,真正的捏麵緣由已不可考,民間的說法是三國時代的諸葛孔明。諸葛亮(孔明)率兵攻打南蠻,七擒七縱蠻將孟獲,孟獲臣服後,諸葛亮班師回朝行經瀘水溝,正在渡江之際,突然狂風大作,浪激千尺使得大軍無法回朝。

巫家捏麵館座落於彰化縣溪湖鎮。  諸葛亮問孟獲到底怎麼回事,孟獲說「二軍交戰,戰亡的將卒無法返鄉團聚,故興風作浪阻撓回程,如果軍隊要順利渡江,須用49顆人頭祭江,始能風平浪靜。」諸葛亮不願再興殺戮,命廚子用米麵為皮;內包黑牛、白馬之肉,捏成49顆頭顱,陳設香案、灑酒祭江,讓大軍順利渡江。

  巫俊德說,捏麵人又稱「江米人」,後人將諸葛亮奉為捏麵人祖師爺。巫俊德說,台灣的捏麵藝術來自中國北方,主要的材料是麵粉,後來傳到南方,加入江南特產的「江米」,也就是現在的糯米,所以又稱「江米人」。

  台灣又有「捏麵尪仔」、「麻茲尪仔」之稱,在學術上稱為「米雕」。巫俊德指出,捏麵人原本是家家戶戶皆會的民俗技藝,捏麵作品大都是生活常見的動物,例如雞、鴨、鵝、牛、羊、豬等,也就是捏麵藝術是常民文化的一種。

捏麵人是童玩的一種。  由於材料的取得便利,捏麵人是童玩的一種,也是可食用的造型玩物,現在傳統技藝逐漸消失,捏麵文化也隨著流逝,巫俊德說,過去的捏麵材料是食用性,現在已成為「看」、「玩」的性質,主要是材料的改變,添加色素及石灰粉等,讓捏麵文化不再有食用性。

常民的捏麵文化

  巫俊德指出,現在常見的捏麵文化,區分成二種,一種是廟會做醮祭拜神明的祭品,又稱為「看桌」,早期以麵粉捏成牲畜,例如,豬、羊、龜等,加上紅色的食用色素,現在轉變成在餐碟上,捏飾小型動物、蔬果、牛羊等祭品替代,只是,現代的「看桌」重視造型及色彩,未有食用的價值。

  另一種是民藝常見的捏麵人,重視技巧與工藝,插在竹筷子上面供孩童把玩,巫俊德將傳統的把玩捏麵人,化成精美的捏麵米雕世界,巫俊德的捏麵是以糯米與中筋麵粉為主,製成容易保存、不易破裂及腐壞的材料,專研色彩的調配等,以傳統捏麵材料作為創作的藝術。

照片捏麵藝術造型多樣,也是值得深耕的創意產業。照片

巫俊德的抉擇

  巫俊德原本在航空公司上班,深受母親巫陳蘇的影響,最後放棄航空公司工作,返家從事捏麵藝術推廣及創作。巫陳蘇老太太的手藝很巧,從小喜歡流連市集看捏麵人表演,巫陳蘇表示,她從未想過要把捏麵人當成職業,單純是喜歡捏塑與把玩捏麵工藝。

捏麵工藝可表現傳統產業再造精神。  巫家原本是製餅業,村庄裡有很多從事羽毛製衣業,巫家轉行從事羽毛衣製造,巫旗軍與巫陳蘇夫婦在中部收購鴨、鵝毛,有次在南投埔里鎮看到小時喜愛的捏麵人,正值彰化有廟會做醮需要大量的「看桌」,於是邀請捏麵人師傅到溪湖幫忙製作「看桌」祭品。

  巫旗軍與巫陳蘇從旁觀看學習,學會粗淺的捏麵技巧,也開啟了巫家捏麵人的傳承。巫俊德表示,傳統的捏麵素材是糯米加中筋麵粉,製成品之後約五天內,素材的水份蒸發後,捏麵人的製成品會乾裂、呈現粉粉剝落狀,埔里聘來的捏麵師傅製成品,置放的時間較久,也容易保存。

  巫家詢問後得知,原來是要加少許石灰粉,由於素材的保存受到限制,巫家開始研究捏麵材料的保存,十餘年的研究心得,巫家捏麵的保存期限可達十年不壞,原來的基本五色(色母)紅、黃、藍、黑、白,巫家研發出桃紅色,六種色彩的調配,讓巫家捏麵的色彩較其他捏麵工藝者漂亮、鮮艷。

  巫俊德表示,家業原本是羽毛衣製造,兼賣捏麵人與廟會「看桌」祭品,母親巫陳蘇的手藝很巧,不管是「看桌」祭品與捏麵人都大賣,受到廟會與市集的歡迎。巫陳蘇表示,她很喜歡捏麵人,甚至可說是著迷了!

捏麵館經常舉辦各式推廣活動。  巫陳蘇說,剛學捏麵時,經常構思捏法,早晚都在練習,甚至突然想到有新捏法,就不睡覺一直練習,直到有滿意的捏法為止。當捏麵人是巫陳蘇的夢想,巫陳蘇說,她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對麵團與捏麵有份特殊的感情,此也是巫家推動捏麵工藝的因素之一。

  巫旗軍與巫陳蘇在市集當捏麵人,曾被日本人相中,聘請巫家到日本大阪進行表演,巫俊德回憶,聘請到日本大阪表演,是受日本觀光飯店的業者邀約,到大阪進行觀光季捏麵人表演,時間長達一個月餘,大阪的表演受到日本人的歡迎,同時也推廣捏麵藝術,當時巫俊德向航空公司請假一個多月。

  日本表演受到熱烈的歡迎,巫俊德徘徊在航空業與民俗技藝,最後巫俊德放棄令人嚮往的職業,投入傳統技藝的黃昏產業—捏麵。巫俊德說,他根本沒有後悔,而且在捏麵工藝找到自己的夢想,他也不擔心捏麵是沒落的產業。

巡迴授課 傳授技藝

巫俊德(左)積極推廣捏麵藝術。  巫俊德除了在傳統市集當捏麵人,也在學校社團教授捏麵藝術,巫俊德表示,傳統技藝代表時代的文化,如果流失後就不易尋回,憑著對捏麵的情感,巫俊德無私的付出心血,目前巫俊德除在巫家捏麵館傳授捏麵技巧外,也在學校、社團及彰化少年輔育院教授課程。

  巫俊德遺傳母親巫陳蘇的巧手,成為巫家捏麵館第二代傳人,巫陳蘇表示,巫俊德喜歡捏麵藝術,更喜歡以人物、神像、民間故事、農村景物等為捏麵創作題材,由於捏麵技術熟稔與創新,深獲各界的好評。

巫家捏麵館是極富特色的地方文化館。  許信良參選總統時,曾經委託巫俊德捏製各式歷史場景,包括中壢事件、許信良人頭像及成長的家鄉等。巫陳蘇喜歡捏麵工藝,告訴巫俊德說,在市集賣捏麵與到處教授捏麵,倒不如自己在家裡設置教室與展覽館,讓喜歡捏麵工藝者可以欣賞,她同時可以時時刻刻的欣賞。

  彰化縣推動地方性的小型文史館,文建會正好也有相關補助計畫,巫俊德與同好先成立捏麵學會,提出「巫家捏麵館」地方文化館計畫,經過學者、專家評鑑,獲選為地方文化館補助計畫,溪湖巫家捏麵館正式成軍。

海外表演受歡迎

捏麵工藝也可走向國際。  巫家捏麵館推動捏麵工藝,曾經多次代表台灣到國際表演,包括日本大阪、行政院新聞局邀請到東歐(波蘭、捷克、匈牙利)、德國、中南美洲(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巴拉圭)、俄羅斯及亞特蘭大等地表演,巫俊德說,國外並沒有捏麵藝術,表演期間經常湧入人潮聚集。

  溪湖「巫家捏麵館」是傳統產業再造,同時保留推廣文化產業,目前巫家捏麵館除了展示館與傳授教學之外,更成為中部學校戶外教學的展場。無心插柳的推廣捏麵,使傳統技藝獲得保留,巫俊德有說不出的喜悅與滿足。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