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廣角鏡-林之助、郭芝苑 台灣文化瑰寶

文:林慧珍 照片提供:文建會

  今年行政院文化獎頒獎典禮於五月十八日在台北市紅樓舉行,得主分別為膠彩大師林之助,以及民族音樂大師郭芝苑。一位是90歲的色彩魔術師,一位是86歲的台灣音樂之父,這兩位早年一樣都留學日本,一樣走過時代更替、歷經大環境的挑戰,卻也都以驚人的樂觀與積極在台灣藝術史寫下精采生命故事。

  文建會主委邱坤良說道:「看到兩位大師神采奕奕,他們跨過兩個世代,歷經日治與國民政府;從日語到國語,他們體驗過失聲、失語年代。面對大環境所需的自身的調適與努力是現代藝術家很難體會到的。

「小閑」創作故事贏得滿堂彩

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林之助,在台上談到當年於日本學畫與踢踏舞一段往事。  典禮中特別安排一段演出,模擬當年林之助如何創作「小閑」。在日本留學的林之助,某日衣著特別整齊,走進常去的森永糖果咖啡店。在店主人的熱情招呼與慫恿下,林之助在店內來了一段踢踏舞。之後心情頓覺輕鬆,見到三位店裡藍衣白圍裙女侍圍聚爐邊取暖,靈感突湧,立即提筆構圖;這就產生了日後的「小閑」。

  原來店主人與林之助相當熟稔,店家從林當日的穿著可看出當天心情如何。要是狀況好,林穿著較隨意,頭髮微亂;要是遇上創作瓶頸,則當日穿著特別整齊。

  在店內老闆與服務生的鼓勵下,林之助度過在日本的求學與創作生涯。

畫作取材自生活之美

  林之助創作題材取自日常生活,畫中人物多為身邊親人,兒女、太太皆曾入畫。遷居於台中柳川西路時,描繪許多住家附近的陋屋,這些陋屋近似今日違章建築。除了描繪屋簷下的日常作息,畫中的雞、貓、曬衣竿、衣服等,均充滿了生活感,為相當珍貴的台灣景物。說到林之助的最愛—花鳥畫,他說:「聽到鳥叫,鳥兒不停的叫,不知為何牠們為何要鳴叫,也不知道為何會這般快樂;花開的這麼肥美,但每朵都不是去學別人的顏色來的。這樣的精神讓我覺得花鳥是真正的藝術家。」

  細究林之助畫作,講求掌握整體與細節、結構與色彩;再鮮豔的顏色經過畫筆搭配在一起反而高雅脫俗,調和寧靜;堪稱色彩魔術師。

  林之助近年移居美國洛杉磯,近日偕夫人共同返抵國門,夫婦鶼鰈情深,二人結婚已逾六十年,回想結婚前夕《朝涼》一作入選日本「紀元2600年奉祝展」的一段往事,林之助不禁靦腆。赴日本東京深造畢業後,林之助曾經返台相親,與夫人王彩珠一見鍾情,雙方定下婚約,惟林之助仍重返東京準備參加「奉祝展」,他以王彩珠為主角,這一幅構圖新穎與配色大膽,一新了當時日本畫壇的耳目。除了表達思慕之情,當作品完成後,僱請貨車將作品運至會場,林之助便打道回台灣,準備婚禮的進行,臨走前託付開米店的房東,如果參選結果通知入選,則請他拍「入選」兩字的電報到台灣告知即可。房東心想,這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小子,妄想入選「帝展」恐怕還需磨練幾年,便說:「阿!如果你入選,我就從米店這裡倒著走到新宿。」未料在結婚的前一天,林之助收到了房東通知作品入選的電報,成了最佳的結婚禮物,但不知那位房東是不是依約倒著走到了新宿?

  林之助畢生致力膠彩畫藝術的推動,當年東洋畫被與日本畫上等號,長期以來不受重視。經過林之助的努力,1977年終為「膠彩畫」正名,成為獨特的畫種。大師不僅追求自身繪畫創作的完美,亦同時投注極多的心力在藝術教育教材內容的改善,他意識到中小學生美術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便身體力行地著手編製美術教科書,印行後並且親自到學校演示教學,如苦行僧一般地為中小學教育注入了更多的養分。

台灣的民族音樂之父

  「我的作品沒有艱深的理論,只求能具有音樂性、能表現民族性與現代感便於願已足。」

  郭芝苑從國民樂派的啟示出發,矢志投身音樂創作,強調音樂創作的「時代性」、「民族性」、「音樂性」為準則,在他的歌劇、管絃樂、室內樂、鋼琴曲、歌曲作品中,均展現了這樣的特質。為了提高國民音樂的素養,他將創作的範疇擴及廣播電台放送的廣告歌、流行歌曲,還為台語電影、戲劇譜寫過配樂、歌謠與編曲等。

  20歲的郭芝苑在日本學得一流口琴吹奏技術,當他得意地要踏上音樂之路時,竟得知手指側彎無法彈奏樂器,當時心中十分難過。雖然當不了小提琴家,也當不成鋼琴家,當時作曲的坦途已隱然展開。

  「我後來看到北歐、東歐與蘇俄作曲家的表現,他們以自己的方式結合自己國家的民謠進行音樂創作。」這給當時的郭芝苑相當深遠的啟發。致力創作民族音樂,郭芝苑的作品有著對家鄉濃烈的情感、兒時廟會的傳統戲曲,以及鑼鼓喧天的熱鬧氛圍。這樣的音樂創作源頭,從旋律中流露出台灣鄉土特有曲韻與風格。

  林之助與郭芝苑創作生涯均超過了六十年,其對於藝術的執著態度,實為青年學子的典範,為台灣留下了珍貴而豐富的文化資產,一同出席的行政院院長蘇貞昌也表示,「這些作品無疑是台灣最雅緻的藝術,更是台灣的文化瑰寶」。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