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臺灣紅樹林自然導遊》《思源啞口歲時記》《獼猴與我》等介紹

文:席家玉(臺中縣瑞穗國小訓導主任)

書 名:臺灣紅樹林自然導遊
著 者:郭智勇
出版者:大樹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五年

  紅樹林是指生長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河流與海岸沼澤的鹽生常綠灌木或喬木林,因紅樹林植物--紅茄冬之特徵而得名。紅茄冬的木材、樹幹、枝條、花朵都是紅色的,樹皮可以提煉紅色的染料,所以稱為「紅樹」。

  紅樹林的生育地,是在河流與海岸沼澤間,深受海水潮汐的影響,所以有「潮汐林」的稱號。漲潮時,下半部的莖幹枝葉泡在海水中,而露出水面的樹林部分,看起來很像是長在水上的森林。紅樹林的生長環境嚴苛,需要風平浪靜的泥質灘地,所以臺灣西部海岸有紅樹林,但東部處在海浪衝擊力強的海岸,泥沙隨波逐流無法形成灘地,這也就是臺灣東部沒有紅樹林的原因。

  紅樹林有其獨樹一格的生活方式:獨特的胎生苗繁殖,排鹽及保水的葉片,以及多功能的支持根與呼吸根,加上繁複的沼澤生命網路,使生活在紅樹林各種豐富的生物間,建立了自然循環依存的關係。{臺灣紅樹林自然導遊}全書除了介紹紅樹林的生存方式、生命網及相關的動植物之外,還有觀察紅樹林的方法及裝備介紹。當然,最重要的是臺灣紅樹林景點的導遊。臺灣西部紅樹林的分布概況裡,北部有九個區域,中部五個,南部十七個。本書選擇生物相當豐富、交通行程便利以及適合教學觀察的環境,選定十四個觀察區,簡介如下:

一、臺北縣的淡水河流域:社子、關渡、竹圍、挖仔尾,是水筆仔的生長區。
二、新竹地區:紅毛港是水筆仔與海茄冬的混生林,香山潮間帶可以觀察各種蟹類的活動。
三、苗栗地區:塭仔頭有豐富的蟹類,也可觀察花跳習性及水筆仔成長處。
四、嘉義地區:朴子溪口的鷺鷥林及好美寮潟湖地形的貝蟹生態。
五、臺南地區:北門有豐富的海茄冬沼澤生態,四草可同時觀察海茄冬、攬李、五梨跤三種老樹生長在一起的狀況;四鯤鯓欣賞五梨跤。
六、高屏地區:永安鹽田是高雄沿海最寬廣的紅樹林區,旗津的海茄冬老樹年齡都在百年以上;屏東縣東港鎮的大鵬灣是臺灣紅樹林分布的南界。

  書末有紅樹林生物的小檔案,以及魚、貝、蟹、鳥類部位圖,加上書中美麗的攝影圖片和精緻細微的插畫,圖文並茂,一定更能幫助大家對紅樹林的觀察和了解。週休二日何處去?去紅樹林生長區走一趟也不錯!


書 名:思源啞口歲時記
著 者:徐仁修
出版者:遠流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

  許多人和我一樣,認為思源啞口是位於南部橫貫公路上的一處地名,其實,正確的思源啞口位於中部橫貫公路宜蘭支線上,正好是蘭陽溪與大甲溪的分水嶺,也是兩種氣候的分界線。尤其是在冬季,啞口的北向是受到東北季風影響的氣候型態,經常起霧飄雨,寒冷潮濕;而南向則是晴朗乾燥的中部氣候。因為這種氣候上明顯的差異,也造成啞口兩邊生長著截然不同的植物。

  著者徐仁修先生所觀察的範圍,是從跨越米磨登溪的可法橋開始,沿著中橫公路蜿蜒上升,越過啞口一公里到思源二號橋,這裡也是通往南湖大山的岔路口。這段距離直線約為四公里,公路則曲折達八公里多。海拔高度則從一四○○公尺爬升至一九五○公尺。著者要請讀者隨他走過這個地區的四季,參訪隨季節變換容顏的大樹,欣賞開在山坡、林緣的各種野花與山果,以及結識這裡的原住民--各種野生動物。

  {思源啞口歲時記}以四季來介紹思源啞口迷人的風情,簡介如下:

一、春情:春天什麼時候降臨思源啞口,是沒有一個準兒的,每年來到的時間也都不同,無論陽曆、陰曆,或者節氣,只能作為參考,隨著山菊抽長著花苞,春天就悄悄降臨了。
二、夏鬱:梅雨季常在五月二十日前後降臨,大量的雨水使森林日益蒼翠茂密,六月的思源啞口全是綠意,亟需許多色彩來點綴這人間仙境,隨著稀有植物「黃花鳳仙花」的點綴,使這裡的夏季更出色!
三、秋寂:溽夏在午後隆隆雷聲漸歇後,開始收拾它的行囊。當九月中旬,百合花謝了,淒厲的蟬聲息止了,雷聲漸漸遠了,思源啞口進入一種沈寂、幾乎靜止的狀態。在兩極端之間,總有一段美好的緩衝。秋,正是這樣可愛的季節!
四、冬息:時序入冬,思源啞口的落葉樹更差不多已經落得一絲不掛了。在思源啞口,因為氣候、地形的多變,大樹把所有可能姿態全都擺了出來。停滯的霧,把每一棵大樹的個性,分別描了出來,讓人更清楚地看枝條的變化、樹幹的姿態。

  我喜歡著者那充滿情感的筆調與優美的圖片,它也勾起我一些熟悉又陌生的回憶,以及興起前往思源啞口的念頭。不管你想馬上去或尚未挪得出時間去,找到這本書,先睹為快吧!


書 名:獮猴與我
著 者:徐仁修
出版者:遠流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

  根據圖鑑的介紹,著者徐仁修觀察了十八個月的,是臺灣特有種動物--臺灣獼猴。從臺灣獼猴在動物界的位置看,臺灣獼猴屬於靈長目舊大陸猴中的馬來猴系,是臺灣珍貴的特有種動物,也是臺灣除了人以外唯一的靈長目動物。他們的壽命約二十至三十歲,約四歲達到成長交配期,每年九月後發情交配,一般母猴懷孕期約一六○天,翌年生產一胎仔猴。在臺灣,由平地到三千公尺以上的森林,均可成為臺灣獼猴的棲息地。臺灣獼猴的生存適應力極強,牠們的天敵包括大型猛禽及石虎、雲豹等動物,這些動物在臺灣又已近絕跡,但由於林棲地的大量破壞,再加上獵人濫捕,臺灣獼猴今日已成急待保護、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

  {獼猴與我}記錄著者在恆春墾丁中央珊瑚礁臺地的背脊上,觀察、拍攝一群臺灣獼猴群--大聖家族的生活與體驗。每一個族群都有其生活習性、生存空間,對於猴群來說,著者是一個陌生的入侵者,無法一下子觀察到猴群真實的生活情況,所以必須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觀察,才能看到他們自然的生活過程。

  臺灣獼猴是一夫多妻的社群動物,以猴王為大家長。如果猴王所統領的猴群在十隻左右,通常只有猴王是雄的,其他的成員全是雌猴或幼猴。大聖家族約有十隻獼猴,就是這種型態。如果成員更多,那麼猴王會收留一隻雄的作為副手,如果族群更大時,也有可能再收留老三、老四。臺灣由於開發太快,破壞了天然棲地,加上人類的圍捕,族群有越來越小的趨勢。

  {獼猴與我}全書分成十七章,分別介紹著者走進森林觀察大聖家族的領袖行為、發情、繁殖、覓食、哺育、天災與人禍、與鄰族的相處、野生動植物、社交行為、居住環境、王位交替,其過程和人類其實有許多相同之處,加上許多珍貴的照片,是時間、心力與金錢換來的「歷史畫面」,讓我們能有機會一窺臺灣原產獼猴的真面目。

  大自然提供許多寶藏給人類,人們卻時常無情地回報。臺灣獼猴也因自然環境的破壞,使得族群生態不停改變,以後也許只能靠圖片來回憶了。著者希望文明人應覺醒,藉著{獼猴與我}這本書重新了解大自然,學習與自然和諧相處。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