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閱讀同學會─新竹科園國小 閱讀活水源源不絕

文:蘇秀琴 照片提供:蘇秀琴

  走進科園國小,宛如走進童話世界,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風格的歐洲區、墨西哥人文景觀特色的美洲區,及閩、客、原住民建築特色的亞洲文化區,3種不同風格的建築將校園做了有趣的區隔,彷彿可以依心情找不同的情境沉思,多麼浪漫而迷人!這是校長黃美鴻和建築師商討出來的結果,可見,在建校之初,對於科園國小將如何發展,她心中早有藍圖,也難怪科園國小屢獲大獎:2007年全國校長領導卓越獎,2008年全國教學卓越獎,2008年教育部閱讀磐石學校,同年,志工媽媽組成的171科園城堡──多元讀書會,也獲頒「閱讀推手」團體獎。

校長黃美鴻以無比的想像力與堅持推動她理想中的教育目標。古色古香充滿想像的校園,是校長與建築師合作建構的學習空間。校長黃美鴻與志工媽媽的課程研討會議。

晨讀與志工

  志工團獲獎,絕非浪得虛名。學校每天有晨讀時間,老師陪學生各自看自己有興趣的書。每週二、四,老師晨會時間,則由志工媽媽上場。這個學校的志工媽媽非常有組織、有規劃,依不同年級做了合適的課程安排。在一、二年級只有故事家長來分享不同的題材。三、四年級的孩子們,除了故事家長帶來的各種活動之外,更安排一學期8次左右的「文字讀書會」。五、六年級則開設情緒管理(EQ)教育及性別教育課程。

  一早走進教室,台上戴著小型麥克風、手持雷射筆及放映機遙控器的女士正在講述情緒管理的內涵,發現志工媽媽在軟硬體的專業程度都不輸一般正職教師,孩子們的反應也很熱絡。原來,志工媽媽要站上講台,是得經過培訓過程的,而且,上課前要「備課」、做教案,課後要開會檢討得失。

  科園國小學生約800人,志工團人數卻多達200人上下,是什麼力量讓她們如此樂於付出?志工團長吳淑君說:「圖書館是個起點。」科園國小2003年創校,剛開始圖書館藏書不足,經過家長的爭取,市長林政則一口氣撥了2年250萬的購書經費。但學校人力不足,就由志工媽媽扛起選書的重責大任,利用暑假期間一本一本挑選,再挑燈夜戰進行圖書編目、上架,一個月內完成7,000冊書上架。這段期間培養出來的革命情感,凝聚了媽媽們的向心力。加上校長的溝通能力與支持,科園國小的志工團在學校裡有了揮灑空間。當老師們也發現志工媽媽對學生所造成的正面影響之後,進一步發展成親師合作的關係,彼此在課程安排上互相配合,發揮相乘的效果。

  成就創造了自信,自信擴大了影響力。加上志工媽媽在每年新生說明會上的努力,成功招募新血,使志工團平均維持在200人上下。因人數夠多,學校圖書館是由志工媽媽管理的。為了方便孩子閱讀,連暑假都做到每週一、三、五開放,讓孩子隨時可以來看書。志工可以做決策,圖書館儼然志工媽媽的「基地」。

  媽媽們在不鼓勵思考的年代長大,如今要鼓勵孩子思考,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是個挑戰吧?「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們,而且,我們也一起成長了。」吳淑君這麼說。以前,她是個嚴肅的人,她的嚴厲導致孩子和她有距離。透過培訓課程,她發現自己的觀念不對,其實孩子有很多很好的想法。現在,她會站在和孩子同樣的高度,想要和孩子說道理,教孩子處理紛爭時,要以敘述事實的方式溝通,不要以情緒處理,例如:「你踢到我了。」而不是其他情緒語言。當他們想說話的時候,認真傾聽。她坦承,在學校投入太多時間,有時,甚至比老公早出門。剛開始,老公不認同,後來從同事間聽到好評,他轉而支持,不再有抱怨,讓她有苦盡甘來的感覺。基於自己的經驗,吳淑君在辦研習活動時,也開放給新竹縣市其他學校的志工參與。她說:「我都鼓勵他們,只要默默盡自己的力,二、三年之後,大家看出你在做什麼,自然會認同你!」

  吳淑君說,志工媽媽們的孩子本身,其實都很傑出,她們來學校不是只為了自己的孩子,也為了其他人的孩子。「把學校的整體環境營造好,孩子才會好。只有自己的孩子好,不如大家都好,才能大家一起成長。」因此,她們安排以讀書會的方式,讓孩子更深入發現閱讀的樂趣,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而為了方便認識不同孩子的特質,能給予適時的鼓勵或引導,志工團還安排每班兩位固定志工。她說,有些家長有能力捐大錢,但她是個捐時間的志工。

成長

  成長,是在這所學校採訪過程中最常聽到的一個詞,校長、老師、志工媽媽,似乎有志一同,說同樣的話。

  校長黃美鴻,42年次,有兩次機會可以退休,卻選擇繼續留在學校。她說:早就可以退休,但是,喜歡領導一群人,影響一群人,共同朝一個目標前進的感覺,大家一起成長,樂在其中啊!學校籌備期間,她和建築師討論,如何營造一個很好的讀書情境?她想要一個像誠品一樣的閱讀情境,於是,她很慎重的思考圖書館的所在位置與館內空間設計。但是,空有好硬體,書呢?學校家長一大部分是企業界的高級主管,當然找家長要資源。市長林政則看見有關學校圖書館窘境的報導,第二天就來了,立刻送來一大筆購書經費。

  可是,書籍必須時常更新,藉由資源豐富的家長會,學校每年有活水,每年都編列一定的預算額購買新書。為了讓學生養成閱讀習慣,進而培養閱讀能力,從2007年開始,學生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書,每週還有一堂閱讀課。黃美鴻說,本校和其他學校不同之處,是志工團和老師一定要互相搭配。這樣,選擇讀書標的時,才不會疊床架屋。「如果有任何問題,由我負責解決。」這句話充分展現了一個領導者的魄力與擔當,令人動容。

  黃美鴻說,她期望科園兒童不止擁有基礎教育的「基本基礎」知識,更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換句話說,不只給孩子魚吃,更要教他釣魚的方法。閱讀、品格是重要的釣竿,閱讀多,自然有東西可以轉化出來。首先,要讓孩子有閱讀習慣,然後擁有閱讀能力,過程中,最怕的是過多的壓力令孩子退卻。因此,絕對不要逼迫孩子讀書,更不要太早讓他們寫心得。她讓老師以身教引導學生閱讀。老師在晨讀時間只作陪讀,靜靜的看自己喜歡的書,孩子會好奇,進而產生興趣,這就達到目的了。

贈書

  除了親師合作推動閱讀,科園國小還有一項其他學校應該不太敢嘗試,在財務上恐怕也力有未逮的措施:贈書活動。這個活動特別之處在於:由學生個別提出自己想要的書單。校方不限制書籍價格或種類,只要學生能說出想要這本書的理由,有分享的意願,校長就可以變成神燈裡的精靈,讓你如願以償,而且是親手交給每個學生。

  這是個龐雜的工程,孩子的書單無奇不有,書商得費盡力氣找書,頭都昏了。但校方也不輕鬆,他們得審核孩子選書的理由,審核所選的書籍是否無害。黃美鴻說,之所以不辭勞苦做這件事,是要學生學會怎麼挑自己想要的書,讓他們主動快樂的閱讀。透過孩子的閱讀,老師可以觀察孩子的成長進度。黃美鴻甚至自己做筆記,記錄每班學生的寫作內容及閱讀傾向,找出「偏食」的孩子,進行診斷及療治。例如,有些孩子習慣使用金庸的語彙,可能偏愛武俠小說,就會建議增加閱讀廣度。

  此外,學校課程也持續推行「TOC系統思考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孩子能理性、獨立思考,面對問題能思考解決策略,訓練孩子具有「表達、溝通與分享」、「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及自我擔當的能力。這和志工媽媽的情緒管理課程也是互相配合的,不得不說,這所學校的推動閱讀工作,確實執行得很有策略、很有決心,也很可能培養出未來的優秀領導階層。

了不起的志工團長吳淑君,組成了200人的志工軍團。熱心的志工媽媽是校園閱讀的重要推手。志工媽媽的閱讀很專業,孩子反應熱烈。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