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社造陽光照亮東港溪畔

文:維多 照片提供:侯聰慧/攝影

  十一月的一個下午,一向寂靜的屏東內埔鄉和興村鑼鼓喧天,村民扶老攜幼,集結在一起,等待文建會主委陳郁秀的到來。對於第一位踏進村內的中央部會主管,這個一向含蓄的客家社區好像在辦喜事。遊行的車隊浩浩蕩蕩行經內埔,一路不絕於耳的鞭炮聲吸引了鄉民的注意,在眾人的期盼當中,陳郁秀帶著笑容走進社區內。社區裡的一位許太太說:「這真的是社區內一大喜事!」

  包括麟洛、內埔在內的六堆地區,是南部地區最主要的客家人口聚集地。在此地區,無論是建築和信仰:昌黎祠、圍龍式建築,抑或是飲食上的客家粄條和客家小炒等,都透露著濃濃的客家特色。也因此,列為「客家白皮書」中重大建設的南部客家文化園區也坐落在內埔隔壁的麟洛鄉。

  上任以來,走過山巔海濱各地社區,和興這個客家庄的凝聚力還是讓陳郁秀印象深刻。她說:「這樣的凝聚力,對於社造工作十分有用!」事實上,這種聚落內的凝聚力也讓派駐在此地的警察林光憲感動不已。

  老家在屏東潮州,本身也是客家人的林光憲提出他的觀察:「這個村落雖然是內埔鄉最大庄,治安卻非常良好。由於客家人傳統上有較強的約束力,很少有人酗酒打架,連竊案發生的機率都很低。」

  「此外,這個庄也幾乎看不到什麼外籍新娘,大概與對於傳統的執著有很大的關係。」他說。

從禦外到內聚

  傳統上,為了防範盜匪,該地區的客家圍龍建築大門外常常種滿刺竹。此外,部分的圍龍大門上更設有槍眼。

  今日這種自保的設計已慢慢減少,但是昔日禦外的心理卻轉化成保護傳統文化的最佳後盾。村內的曾氏圍龍屋已有百年歷史,卻依然保存完整。而「李氏夥房」雖已無人居住,但是設計典雅的舊式樓牌、石柱也仍然完好。

  而由於大部分的居民都世居於此,歷經幾代的交往,成為生死相依的鄰居,在固有的習俗和活動上也會彼此相邀參與。例如社區內仍保有的一年一度的元宵祈福活動,新丁都會在家人的陪同下參與。而以「新丁粄」發給左鄰右舍的習俗也一如過去的百年歲月,除了象徵薪火相傳,農事順遂外,更有庇祐新生命成長的意涵。

  與國內許多農村相比,盛產水果的和興社區可說是相當幸運。當地所生產的檳榔、椰子、蓮霧、香蕉等農產仍足以支撐當地的經濟需求。儘管如此,退休教師李雪菱所領導的「燈籠花社區營造協會」仍積極探索其他社區型產業的可能性。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