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書店風景》《故鄉魅力俱樂部-日本十七個社區營造故事》《臺灣建築閱覽》《兒童輔導原理》等介紹

文:施玲玲(省立臺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書店風景
著 者:鍾芳玲
出版者:宏觀文化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

  書店本身具有多樣的可能性,無論是書店的類型、歷史、藏書量、地點、裝潢、服務、活動,甚至店名,都可能是一大特色。一家家書店其實就像一幅幅風景,有的婉約秀麗,有的氣勢磅礡,有的細緻精巧,有的古意盎然,每一種書店總能吸引與它相契的顧客,在書的世界裡,每個人自有他的天地。

  <書店風景>是一本夾敘夾議的抒情導覽,本書共分為四個章節,第一章是「地標書店」,介紹四家極具知名度的書店,巴黎的「莎士比亞」、紐約的「高談書集」、舊金山的「城市之光」、費城市中心的「博得書店」,這幾家書店已成了當地著名的地標。

  第二章介紹的是特色鮮明的「主題書店」,類型涵括了飲食、旅遊、女性主義、同性戀、DIY、犬科、玄秘小說等,凡是人們有興趣的主題,只要書種夠多,總會有些熱中此好者開起相關書店。

  第三章介紹了幾家古董書店、二手書店,在許多地方,特別是在歐美國家,「古董書店」(antiquarian bookshops)及「二手書店」(Second-hand bookshops)是讀書人的最愛,兩者的劃分總體而言,二手書店指的是一般賣便宜書的舊書店,古董書店則專賣稀罕、絕版、裝訂和印刷精美等值得蒐藏的書。

  附錄部分將美國大型連鎖店及小型獨立書店的個別發展和相互對立作了一個簡介與比較,其中所提的現象不單是美國所獨有,事實上也是許多國家所面臨的狀況,對於臺灣旳書店從業者也能給予一些啟示。最後,還附了如何利用網際網路查詢書店位址的實用訊息。

  <書店風景>反映的是一個愛書人外在的觀察與極自我的品味,它同時也希望挑引人們對這些風景的渴望,書店之美一如山水之美,等待有心人的開發。


書 名:故鄉魅力俱樂部-日本十七個社區營造故事
著 者:西村幸夫
譯 者:王惠君
出版者:遠流出版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

  著者西村幸夫教授是「亞洲及西太平洋都市保存聯盟」(AWPNUC)發起人之一,並為「國際古蹟保存總會」(ICOMOS)執行委員,致力於古蹟保存暨社區營造工作,為此一領域國際知名學者。西村教授對古蹟保存的關切角度,全然不同於我們過去熟知的、傳統式的、技術取向為主的保存。他總是先關心地方居民的感受,由社區參與的角度,保存地方特色,塑造聚落形式,改善生活環境之品質。這種草根社區參與的過程,表現了日本地方社會的活力與自我組織的能力,是日本市民社會的重要基石,也是使日本能成為值得人們長居久留之鄉的根本力量。

  <故鄉魅力俱樂部>是描寫日本社區營造運動先進地區的書,蒐集了日本各地由傳統街屋開始推展社區營造工作的故事。主角都是一些打從心底深愛他們的土地之社區工作領導人,極其熱愛自己所居住的地方、熱心推動社區營造工作的人們,彼此之間的交流紀錄。不同的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背景和需求,讀到有趣的故事、日本的民情,或是專業研究的心血。

  目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正全面推動「社區總體營造運動」,臺灣正處於熱烈保存歷史環境運動的草創時期,「保存或開發」這個難以兩全的議題在各地都被沸騰地討論著,過去經濟高度成長期間,日本各地也曾四處湧現出這樣的情形,和臺灣可說非常相似。日本由於過去經濟的快速發展,比臺灣更早面臨到人口與設施極端集中於都會區,地方則日趨沒落的窘況。本書中所介紹的十七個故事雖然各有不同的人文背景和地理環境,卻都是在生活環境面臨人口外流,不當開發等各種不同危機時所發生的神奇故事。

  社區營造工作者初期常常都會感到孤單且長路漫漫,相信日本所發生的這些真實故事,會令每一位默默耕耘的地方工作者備感鼓舞。也希望經由此書,對於有志於臺灣社區營造的朋友們,能了解日本經驗,並更進一步地接合上臺灣的具體特殊情境,推動改造臺灣的城市與聚落,從全方位來提升生活環境的推動方式,讓臺灣慢慢能成為有魅力的地方。


書 名:臺灣建築閱覽
著 者:李乾朗
出版者:玉山社出版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五年

  建築是人類為求生存和生活而與自然調適之產物,它很忠實地反映出人與外在環境之間的關係。因此,從臺灣建築的閱覽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臺灣人的生活如何改變,臺灣人的生存價值觀又是如何,我們從建築史的解讀裡,發現古早的臺灣人大都順天知命,刻苦耐勞。

  本書大體上是以歷史發展的過程來介紹不同族群在不同時間裡所創造的建築,包括史前與原住民、荷蘭、西班牙佔領時期,清代漢人以及日本統治時期等。

  <臺灣建築閱覽>除了介紹臺灣史上一些重要的建築外,也提供另一種觀點,就是從匠師的立場來看建築,本書特別介紹二十世紀初三位對臺灣寺廟建築深具影響力的木匠師-北派的掌門人陳應彬、作風細緻的葉舍萬、泉州來臺的溪底派大師王益順。一般人住的房子樸實無華,但神住的廟宇則五彩繽紛,顯示在開拓完成之後,人們懷抱著苦盡甘來的回報心理,使得臺灣的寺廟成為臺灣建築的最高指標。所以,我們欣賞這些充滿著精彫細琢的民間信仰的廟宇,在評論繁瑣的裝飾之前,必須先了解早期移民的共同心理訴求,才能了解彫刻背後所代表的真正意義。

  本書所選擇介紹的並不是最宏大美觀的建築,但都具有不同設計路線的代表性,內容從史前時期談到近代與當代的建築。同時,在書中也簡略地分析古人建屋的理論與指導原則,臺灣山多平地少,但山勢起伏,水流曲折,風景秀麗,是相傳風水極佳的地方。古時有一套勘輿理論在左右著人們的居住生活,為了求吉納祥,建屋的高低寬窄尺寸也要合乎規矩。這種觀念實際上也沿續至今天,我們欣賞臺灣古建築時,這些道理不能不知。

  建築在表面上看來只是一座構造物,但它的深層內容卻是一頁一頁的歷史文獻,瀏覽建築像是翻閱歷史書籍,希望李乾朗先生所著的<臺灣建築閱覽>能為熱愛臺灣文化者打開另一扇窗子。


書 名:兒童輔導原理
著 者:廖鳳池、王文秀、田秀蘭
出版者:心理出版社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

  心理輔導是協助正常個體成長發展的一種專業工作,而兒童則是個體成長發展最重要的基礎階段,因此,兒童輔導可說是一切輔導工作的根本所在。

  <兒童輔導原理>本書以有意從事兒童輔導工作者為對象,內容著重在介紹兒童輔導的理念和實務,全書探討四大主題,共分為十五章。第一大主題介紹兒童輔導的基本概念,內容包括兒童輔導的思想淵源、基本觀點、實施方式,兒童發展與身心各層面的發展性輔導方法,兒童輔導專業人員應有的訓練和應遵守的專業倫理,乃兒童諮商的基本理論。第二大主題探討一般性兒童輔導工作領域,包括兒童個別諮商的歷程與技術,團體輔導與班級經營,親子關係、親師溝通、親職教育與家族治療,兒童學習問題與輔導,及兒童的生涯發展與輔導。第三大主題介紹對適應困難兒童所實施的專業輔導工作,包括兒童遊戲治療,心理測驗在兒童輔導上的應用,兒童適應問題的診斷與處理,及兒童個案研究。第四大主題探討推展兒童輔導工作的理念與步驟,內容包括兒童輔導工作方案的發展與評鑑,兒童諮詢技術及社會資源的應用。

  本書各章節除介紹重要的理論、概念、技術和相關研究結果外,於各章後均附有關鍵詞,討論問題乃參考文獻,協助讀者統整所學,做為進一步思考和研究探討之引導。三位著者對兒童輔導理論與實務頗了解,撰稿內容兼顧理論與實際,本書該是有關兒童輔導最佳基本教材。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