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部落客力量大─梁董的吧台後 分享圖書館樂趣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這個人一開始並不喜歡圖書館,直到真正進入圖書館的現場,他才慢慢發現,「其實圖書館沒那麼無聊。」四年前,還以「梁董的吧台後」(blog.pixnet.net/arshloh)為名,建置了與圖書館事務相關的部落格,沒想到原是自己館員工作的紀錄與心得,卻吸引了不少行外與行內的同好。

「三修王子」變身圖書館館員

梁鴻栩。  雖然梁鴻栩大學唸的是圖書資訊學系,但不知怎麼的,提到圖書館三個字就是提不起勁,還認真地透露著「當初覺得編目很痛苦」的心情。朋友們對於這位課業表現實在不盡理想、還有「三修王子」稱號的男子,能順利地從大學畢業感到不可置信,還頻頻直呼真是太神奇了。

  幸好,大學畢業那年梁鴻栩的腳受傷(相信梁董應該不會反對,否則我們豈不少了一個能以輕鬆方式了解圖書館資訊的管道),又恰巧在等當兵,才得以有機會在榮民總醫院的圖書室打工。當時他主要負責參考服務組的工作,接觸的對象多為醫護從業人員,在應對過程中發現,「館員工作涵蓋範圍涉及心理學、行銷學、肢體語言……等,好像沒那麼無聊。」

  雖然唸了四年與圖書資訊相關的專業知識,還是激不起梁鴻栩的興趣與熱情,直到進入圖書館的現場,與圖書館的關係才從一開始的平行線,逐漸產生交集。「那時候就挑自己有興趣的期刊、圖書來看,是真心想看的。」他主動地翻閱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而地點……?

  當梁鴻栩緩緩地敘述那段自發性的閱讀過程,同時也解釋了許多人難以理解,為何以「梁董的吧台後」為部落格之名的疑問。其實那是值得紀念的一段日子,「幾乎下了班就泡在住家樓下的PUB,一邊喝酒精飲料、一邊讀著帶去的期刊。」有一回,他愈喝愈起勁、愈讀愈有趣,喝到最後快撐不住了,便問店家「請問,可以寄酒嗎?」店家大笑還回他,「只有『董』字輩的人,才有此待遇。」之後,梁董、梁董就成了他在外的花名了。

  梁鴻栩那段在PUB裡讀期刊的練功時期,也因而改以梁董走闖天下。回頭望去,他與圖書館間多年的恩怨情仇,以「梁董的吧台後」定名並以資紀念,現今看來真是十分貼切。

以BLOG建構自己的圖書館學架構

梁董部落格網頁。  而那段味覺總是處於苦澀的自學期間,也造就了梁鴻栩人生的另一個轉捩點。儘管當完兵、到其他機構上了一年班,似乎還是覺得心是繫著圖書館的,「想說都讀了那麼多相關的論文報告,就考考研究所吧。」他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雖然從未想到自己真會考上,但錄取中興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的消息,可真是讓他樂呆了。

  於是,這位不僅順利從大學畢業,還考上研究所的三修王子,真是跌破一拖拉庫同學的眼鏡。當然,這對於圖書資訊學基礎並不穩固的梁鴻栩來說,是精進的機會,也是極大的挑戰。其實在這之前,他就很常上圖書館相關的部落格去獲取資訊,考上後更是廣為遍覽,而「我也行」的自信,也促使他設置屬於自己的部落格。

  「梁董的吧台後」不僅是梁鴻栩分享圖書館學、圖書館人之處,更是他建構起自己圖書館學基礎的資料庫。「因為大學時期不用功,就得將那塊模糊的拼圖拼起來。」他相信,在部落格裡累積的許多淺層概念,那天將有機會發展成厚實的立論基礎。

分享圖書館有趣之處

  記得剛點進「梁董的吧台後」潛水時,對於梁鴻栩在自我介紹中的一段文字記憶相當深刻,他寫道,「我是圖書館員,卻不是你以為的那一種圖書館員。」意圖推翻圖書館員被誤解的,帶著黑框眼鏡、板著臉孔,還會頻頻大叫「shut up!」的老古板。

  雖然梁鴻栩設立部落格的初衷,只為建構起圖書資訊學的架構,之後,投身為圖書館館員的他,也想藉由部落格的力量,以輕鬆的方式告訴大家圖書館學的有趣之處。

  或許敏感度較高的人會發現,怎麼最近梁董發表的文章變少了,那是因為他圖書資訊學的拼圖已經拼完了,接著「想等找到可以專精的議題,再繼續下去。」估計會找多久?他也不知道,還說「如果自己的部落格就這樣死去了也沒關係。」

  既然當初設立部落格的出發點是為自己,而今任憑它消失也無妨。因為梁鴻栩在意的是當初設立的初衷─身為館員應有的態度。他自嘲,「或許到淡江大學擔任館員已3年,對於圖書的編目還是很爛,仍希望自己能做好。」

  「梁董的吧台後」未來將如何與更多部落客分享圖書館的樂趣,令人期待。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