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作家在回憶他們成長的歷程時,都特別強調小時候那段優游自在的童年歲月;沒有功課壓力,天真無邪,無所事事,充滿好奇,使他們得以毫無目的的探索,因而意外地發現閱讀的樂趣,並接觸大量的作品,也因此奠立縱橫想像的創作基礎,正印證了「童年是最好孵育想像的溫床」這句話;這一段童年的優游歲月,真是人生最寶貴的階段。
看著孩子成長,無限喜悅之餘,最令人珍惜的就是在國小以前這一段沒有升學壓力的歲月。他可以隨興閱讀,任意探索,尤其是充滿想像的文學作品;如果能在這個階段裡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總是能從閱讀中獲得喜悅與趣味,當他閒下來的時候,就不會只坐在電視機或電腦前面了。往後的人生能否閱讀,就看這段童年歲月如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我們把握孩子這珍貴的童年。
略施小計 引發興趣
閱讀環境是可以經營的,首先,大人最好能以身作則,閒坐下來的時候,千萬不要只是打開電視而忘了享受閱讀的樂趣。其次,多為孩子準備各類好的雜誌(如小牛頓)、報紙(如國語日報)和各類好書。書籍部分我最推薦閱讀小說。好的小說,必定有動人的情節,精妙的文采,流暢的描寫,更重要的是,充滿想像。不僅可以訓練遣辭造句的能耐,更能培養豐富的思維。尤其有動人的情節,所以最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如何「引誘」孩子來享受閱讀的樂趣呢?最好把希望孩子閱讀的書,無意間「亂」放在孩子最可能接觸和發現的地方;如置書架上就要放在他眼睛高度的位置,或者放在床頭、書桌上,讓他唾手可得,他就更樂意取閱了。孩子尚未閱讀之前,無法窺探好書之妙,可以就書中情節,略舉精要,用提問的方式,引發他的好奇。例如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系列,以《狼王夢》一書而言,可以就狼的世界,和孩子討論如何產生狼王,狼如何覓食,狼如何在艱困的環境中求生,主角母狼紫嵐是如何訓練小狼成為狼王。記得我的孩子在國小三年級時閱讀這本小說的時候,連續好多天一放學就和我談論關於母狼紫嵐,他會用驚嘆的口吻說:在狼的世界哩,武力就是權力。也會用悲嘆的語氣說,紫嵐的下場好悲慘啊!經由討論的過程激發他更多的思考,也更深刻體會作品的精髓。因為這部精采的小說,使孩子渴望閱讀沈石溪其他的作品;《牧羊犬阿甲》、《愛情鳥》、《保母蟒》、《殘狼灰滿》、《第七條獵狗》、《成丁禮》,一口氣讀下去,這樣的結果令人興奮不已,從此孩子便很能享受閱讀小說之樂。
何妨陪孩子讀漫畫 看卡通
如果孩子一時仍對那些全是文字的長篇作品不能接受,也許可以從漫畫書加以誘導;有一些漫畫書頗有啟發性,如漫畫成語故事(牛頓出版);漫畫版老子、莊子(蔡志忠畫);三國演義、水滸傳(牛頓出版);畫說中國歷史(光復書局)等,都是孩子童年最好的消遣書;但是經由這些初略的認識,使孩子更有可能接觸原典。如果能慎選一些漫畫書,也可以讓閱讀有很好的開始。
電影或卡通也是很好的引導,記得孩子小時候就愛看三國演義卡通,所以有關三國時代的人物及事件,大約都有初略的概念。孩子後來迷上金庸武俠小說,是因為收看華視播放的神雕俠侶卡通,他才到書架上去找書來看。那時孩子才剛上小四,我看他抱著書不放,還開玩笑問他看得懂嗎?沒想到他一次又一次地讀,竟然讀了好幾部,不僅小說裡的人物清清楚楚,也練就一身武功。我常問他楊過、段譽、蕭峰誰利害?故意問孩子裡面情節,聽他品評人物性格。我想孩子若真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即使沒了電視,電腦,也不至於太沮喪,他會去拿起書來,這是令人欣慰的事。
讀書是生命的源頭活水
不斷的學習,生命才有樂趣,閱讀是學習過程中最容易做到的事,仿若生命之泉,正如朱熹的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孩子的成長就像一條小河,只要順勢,不慌不忙地,依地勢高下流去,就能蜿蜒綿長。若能不斷地注入活水,這一灣生命之流,就能生機煥發,清澈如鏡。能享受閱讀之樂,正是生命的活水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