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臺灣影像歷史系列叢書》導讀

文:徐厚鈴(國立師大附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臺灣影像歷史系列叢書
著 者:施淑宜等
出版者:立虹出版社
出版年:民國八十六年

  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政治、文化、社會的多元化,繼而掀起對鄉土藝術的關懷與熱潮,立虹出版社有感於歷史教育為民族文化扎根工作,史料文物則為歷史作忠實的見證,故竭盡心力的蒐藏臺灣早期影像史料及文物真跡,特別是西元一八九五年臺灣因馬關條約割讓日本後,日人據臺五十年間的各種影像史料,約萬餘件,並將之做有系統的規劃與整理。

  此套叢書共計十冊,分別為:

一、見證~臺灣總督府(上、下):這是一部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的治臺紀錄,以圖片作為主軸,再賦予主題背景貫穿而成,蒐錄第一手的真蹟史料,從這些日據時期由日本人所發行的明信片中,可以解讀殖民地臺灣各個面向。

二、斯土繪影印(一八九五-一九四五):為日據時期臺灣美術史的造型,有不少圖像是戰後首度曝光,其中有許多的著者為非知名畫家,以及佚名設計者謳歌臺灣風物的創作,每一張圖均是有關臺灣的人物、事物與風景,可說是一部民間性極強的文化資產,提供我們有關臺灣美術史的參考,頗具可讀性,最難得的是,這段期間的著作,以淺顯的文字來敘述每一幀圖像的背景,實在是最好的傳達方式。

三、典藏手繪封:為日治時期的手繪明信片、浮世繪或印刷品剪貼等作品介紹,由這些卡片中,可看出著者的內心感情,和反映當時中、上流社會的生活片斷及人際關係的資料。手繪明信片有些用水墨、有的用水彩、甚至其它各種技法。編者用精簡的篇幅,對每一件作品的材質、製作的手法、畫面的構成以及其寓意、民俗背景做介紹,這些資料可做為研究當時的民俗、社會生活及人際關係的參考資料。

四、開臺尋跡:本書是針對臺灣早期開發的幾個城鎮聚點,從古城堡、老街到古建築的歷史作定點式的巡禮及介紹,如<街紀行>一章中則把歷史線索追溯至五○-一○○年,甚至於更早的清領時期的臺灣,屋舍與街道之變遷,從<古築物語>中可以一窺臺灣曾擁有的閩、日、西等豐富的建築風貌,並旁述每棟建築,因改朝換代,制度更替所牽動的面貌演化;<驛站巡禮>一章中網羅各地的驛站風情,並著眼於建築特色的介紹,由總督府交通局所發行的各地驛站戳,以原戳本羅列,在印刷上儘量要求忠於原戳顏色,一方面可當成版畫藝術欣賞。

五、殖產方略-臺灣產業開發(一八九五-一九四五):本書著重於日本治臺時,所規劃以主導臺灣產業發展的策略,其中包括了對各種產業的政策、內容作陳述,以農立基是日治前期的殖臺產業方略,並以增加產量,提高品質作為發展動力。以香蕉、製麻、糖業、製茶等四種產業的介紹,讓我們通過時光隧道得知以農立基,建立自足經濟體系之下,對整個日治時期的臺灣產業生產研發體系及產銷制度的操作系統有一概念性的認識。

六、臺灣古書契(一七一七-一九○六)本書蒐集的地契,主要係桃園地區若干地主家族,和中、北部一些平埔族部落遺留的土地契約和分產契書。這些字據雖然在數量和類型方面有所限制,未能涵蓋整個地契文獻,不過,它們卻具體顯現個別家族從十八世紀初期以來,在臺灣北部拓墾草埔,發展水田稻作以及累積財富的過程。同時,它們也反映土著族群在漢人墾佃和貨幣經濟雙重侵蝕下,學習插秧、播種以及管理田業的經驗。本書一方面將地契加以歸納,並以實例解說它們的社會現實意義,另一方面對於每一張契約均加以解讀,協助讀者了解它們的內容及其意義。這為研究臺灣傳統社會私有土地權利的源流、村莊聚落發展以及家族興衰的重要文獻。

七、蓬萊舊庄-臺灣城鄉聚落:本書是描述臺灣的街庄與農村,臺灣聚落的興衰,經常與河流條件和經濟內容的互動關係密切不可分,如淡水河與臺北盆地三百年來血脈相連的歷史,臺灣聚落發展,可從各地遺存的地名窺見一斑,最早的小規模屯墾組織形成,像五結、九份、壯圍等聚落,經過政治、經濟、社會的長期盤整,逐漸融合、演化成街、市、鄉、庄等不同生活風貌的聚落,日本治臺之後,基於其殖民政策的需要,將臺灣農庄聚落「改正」為近現代新都會。如此相沿相襲,造就今天臺灣的各種不同聚落層級與類型。

八、高砂春秋-臺灣原住民之文化藝術:本書是一部原住民文化資產的紀錄,呈現了近百年來原住民最真實的生活圖像,以建立原住民文化的主體性論述,為本書最大特色。全書由臺灣各原住民族群所擔綱,可謂一部臺灣原住民的集體著作。所揭示的是原住民與土地間的發展歷程,及其究竟受何種因素支配,其內容涵括了臺灣原住民的衣飾、建築、獵俗、原住民生活群像;乃至於階層、家族、婚姻、社會等制度,其中隱含了原住民哲學觀、藝術觀、生活思維、性別意識中的社會機制等面向。

九、海國圖索-臺灣自然地理開發(一八九五-一九四五):是一部日治時期臺灣自然地理面貌的紀錄,其主題的涵蓋面,除包括日治時期臺灣自然地理的開發之外,還呈現了臺灣百年前的生態體系,地理景觀、林產資源、古道、港口發展……,在文字內容上,並儘可能提供與主題層次相關的敘述。全書編輯主要在勾勒出一幅幅日治期間臺灣自然地理開發的面貌,所羅致的地圖和影像資料,距今年代約為六○至一○○年,儘量保留自然景觀的各種風貌,藉由它的導覽,除了讓人領略昔日臺灣的山川景物之美,亦在傳遞圖像背後更多的歷史訊息,至於地名部分的英譯,為便於了解,則採今所熟悉的通用名稱,以羅馬拼音譯出。

◎該套叢書編輯的目的:
  希望藉由影像歷史的表述,帶給讀者更真實、貼切的閱讀方式,進而領略臺灣歷史文化的內涵。

◎其編輯的方式:
  以臺灣的影像史料文物為主軸,呈現歷史原貌之理念,蒐羅編輯當時官方或民間發行的紀念性、宣傳性照片、圖片等,同時參考已有的文獻論著,編寫各影像主題之背景說明,提供讀者一較客觀有系統而完整的影像解題。

◎該書的特色:
一、在內容方面擺脫了過去「舊相簿」圖文對照書籍的方式。
二、主題規劃頗具用心,節奏明快。
三、確切掌握歷史焦點與脈絡。
四、採客觀實證的方式敘述,為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史所不可或缺的參考文獻。
五、在編輯、視覺、質感及整體形象設計,皆具精心設計,具有典藏的價值。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