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為幕、以地為床、為自然與人之間搭起親善的橋樑」,是森林志工們的行為表徵。這群人之所以投入森林志工的行列,多為熱愛自然、致力推動環境保護、增長自然知識、享受徜徉森林美景、回饋社會、擴大自身視野及結交同好等因素。生態志工與一般志工不同的是,除了要有充足的專業知識外,更需要有良好的體力,以勝任志工工作。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李寶華技正說,如果缺少熱忱以及推動環境教育的傻勁,不會有人願意如此辛苦。
六個月的研訓與實習
林務局國家森林志工至去年為止,尚在服勤的志工人數共計584人,今年新招募84名,他們主要的任務在於負責國家森林遊樂區的解說服務與環境教育的工作。目的是為了傳達正確的林業與生態保育知識,提供國人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森林遊憩體驗。
因為國家森林生態志工是機關與民眾之間的橋樑,所以完整而嚴謹的培訓不能少,必須通過考驗,才能提供民眾專業的生態解說服務。
一般來說,國家森林志工招募後,會先安排林業、森林生態、自然保育、植物、昆蟲、兩棲爬蟲類、鳥類、地質地形、天文、氣象的解說技巧、生態遊戲以及急救訓練等相關領域的研習。這些培訓課程是為了讓剛入門的人,先對國家森林志工的工作有概括性的了解。
之後,再由前期解說經驗豐富的志工們以隨隊觀摩的方式,帶領新進志工體驗森林解說的奧妙殿堂。
最後,需要由志工夥伴們親身步入森林,經過長時間持續的觀察與紀錄,然後再轉化成個人解說的資源。新進的志工夥伴從入門到可以獨當一面,大約需要經過六個月的研訓與實習,才有足夠的自信帶隊解說。
自我成長及自我實現
林務局森林育樂組服務科謝尚達科長分析志工的組成,「實際上,大多數的志工夥伴都是在繁忙的生活與工作外,安排時間從事志願的服務,選擇彈性的服勤日期以及紓解平日工作壓力,持續服務。而有部分志工是退休人士甚至是銀髮族,投入志工是他們生涯規劃的另一個起點。這些志工共同的目標都在於追求人生的自我實現與滿足。」
他強調,喜愛自然是志工們共同的動機,當然加入了解說志工行列後,也會因不斷的自我提升、發揮專業、克服面對不同對象解說的挑戰性。當遊客愉快地體驗自然喜悅的同時,森林保育的重要使命也在志工的身上一一展現。
有人以為志工是「閒閒的人」,或者是為小額津貼的誘因而來,或者被視為「免費的人力資源」,其實很多人對於志工有更高的道德標準要求,因此常對他們的付出視為當然。
事實上,參與的志工多屬自覺性高、願意奉獻時間、不計較實質報酬的人。而志工們通常思考的是,這項服務對環境有益嗎?我還能為生態環境做什麼?更被自然的純淨氛圍深深吸引,不忍離去,但最令志工們珍惜的還有與被解說者的互動。在這付出與回饋間的良性循環下,讓森林志工們的服務熱誠不曾褪去。
心理需求更甚於其它誘因
李寶華說,在新竹處解說志工服務性質、森林場域及區位相仿的運用單位,通常會提供服務鐘點時數較長、交通往返耗時、交通油料、車輛磨耗以及潛在危險性較高的志工交通費用或津貼。
提到此,她分享多年前的經驗,在民國八十九年因經費困難,考慮暫停志工解說服務時,多位志工來電問起:「寶華,聽說妳不要我們了?沒有經費我還是可以解說呀!」而會長發起「拉長情、擴大愛、好還要更好」活動,竟然獲全體志工簽名同意不領津貼持續出勤。回憶當時情景,讓李寶華深受感動。
又有一次為了辦活動,志工們從早上六點就集合,搬運土包、盆栽及布置場地,一直到晚上八點還要面對川流不息的人潮,不斷地進行解說及引領DIY等活動。當時參與的志工沒有不聲音沙啞的,而李寶華說她自己只有偶爾代替任務,讓志工們喝點水、吃點飯,但志工卻絲毫不以為苦,還提醒她「妳不要累壞了」、再一句「我們的團隊會有好的表現喔!」
終身學習 從興趣開始
森林志工們不計付出時間與勞力,為守護台灣這塊好山、好水的土地默默耕耘。推動環境保護是一項需要長期經營的事業,為了持續推動,首先要做的就是強化社會參與並增進大眾對國土保育的知識。而森林志工團隊正是推動森林保護工作重要的力量之一,如果你是位熱愛自然並且充滿服務熱忱的人,擔任「森林志工」非你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