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出版大挑戰─再差的時機 也有叫座的書籍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去年,以出版自然書籍起家的大樹文化公司因不堪資金長期虧損,選擇停止營運;相隔2月後,天下文化確定與大樹文化以策略結盟的方式聯名出版,由大樹負責選書與內容篩選、天下則負責管理與行銷工作。遠流博識網主編林皎宏推測:「未來,大型出版社與中小型出版社的結盟還會再發生。」

  雖然整體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影響到圖書出版市場消費力的不振,不過,長期觀察圖書出版市場的林皎宏卻認為:「再壞的時機,都有賣得好的書;相對來看,處於好的時機,當然也會有賣得不好的書。」因此,經濟環境的好壞只是影響文化消費部分、而非絕對的因素。

當今環境 有助出版社淬煉體質

林皎宏預期出版社結盟的情形還會發生  回顧過去兩年多來,台灣圖書出版業展現出的多層次、多元性內容,以及書籍的裝幀形式極富變化……等,皆是在華文圖書市場上深具號召力的。以過去出版市場來看,在相對飽和的今日,林皎宏覺得:「現今的出版環境,反而有利於出版社創意的展現與鍛鍊出更健康的體質。」

  於是,台灣圖書出版成敗的關鍵則在於「出版人是否有創意」。而創意的範圍,無論是選題、製作以至於行銷……任一環節都不可或缺。然而,令人好奇的是一本精采絕倫,稱得上是好書的書究竟長得甚麼模樣?林皎宏明確地指出:「好書的樣貌與台灣民主的進程一樣,不停地在改變著。」過去的好書是直導式的,通常由菁英分子與學院派決定;而現今的好書則隨著口碑而有不同的認定,有啟發的、有艱澀的……,過程是充滿許多疑問的。

  因此,林皎宏引用改變企業行銷與生產思維的長尾理論提出:「出版社的書種只要搭配得好,儘管是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書籍總銷量,也能夠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書籍銷量相互抗衡。」也就是出版社的書籍必須要多元搭配,讓生命周期不長的暢銷書與有用的,自然會賣的長銷書,都能成為維持出版社生存的文化商品。

文化消費抵減所得稅

  話說回來,當出版社用心策劃、出版書籍後,還是要回歸到最根本的商業考量就是,究竟要如何,才能讓書籍不只得到讀者的青睞,並願意將書買走?除了視書籍類別,加強媒體對文化的重視與報導外,林皎宏還建議政府提供,「個人文化消費抵稅額的優惠」。因有感於文化力是社會水平的展現,所以,政府一旦提出文化消費抵稅額的優惠,無論是加速圖書出版市場蓬勃的或是國家整體文化力的展現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作法。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生活形態的改變,出版業正面臨著一波又一波的挑戰。然而,大型出版社因出版的書籍多元、資金周轉力強,受到的波及就較小;反而是中小型出版社在缺乏因應挑戰的先天條件下,較易因此而受到大環境的劇烈衝擊。最後,林皎宏直言︰「就像天下文化與大樹文化聯名出版的方式一樣,大型出版社與中小型出版社的結盟還會繼續再發生。」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