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高雄市立圖書館草衙分館、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 打造全齡多元閱讀環境

文:梁雯晶 照片提供:高雄市立圖書館草衙分館、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

世代變遷迅速,科技也日新月異地發展,圖書館不僅扮演著提供民眾知識和資訊的重要角色,也因應不同年齡客群,提供相對應的圖書服務;或將館內服務與設施融入地方文化特色,替圖書館創造多元面貌,讓民眾更願意走進圖書館,享受閱讀。

 

高雄市立圖書館草衙分館 串聯跨域資源,以閱讀能量推動銀髮樂活

高雄市立圖書館草衙分館外觀建築新穎。

  創立於2014 年的草衙分館,不僅建築新穎,也呼應在地人文特色,建置豐富的勞工及多元文化特色館藏。教育部在2019 年推動「健全直轄市圖書館營運體制計畫」,草衙分館開始接受總館輔導,因應前鎮為高雄市舊聚落的特性,樂齡人口眾多,在2020 年逐步發展樂齡主題特色。草衙分館與小港醫院、育英醫護管理專科學校(以下簡稱育英醫專),以及地方社區單位夥伴合作,串聯文化、醫療、教育、社區跨域能量,打造以圖書館為中心,符合在地風土民情的永續樂齡服務。

 

草衙分館內的樂齡玩家一起玩桌遊。

  在館內不時會見到銀髮長輩穿梭其中,熟稔地使用館內的閱讀升降桌、擴視機等輔具看報讀書;在藝文研習室裡,長輩圍繞在操作縫紉機的老師旁邊,專心學習縫紉技巧;一旁還有育英醫專的學生正在陪長輩玩桌遊,氣氛和樂融融。這裡不僅是一座占地廣大、建築空間設計漂亮的圖書館,更是高雄第一座「樂齡長照主題圖書館」。

 

  時任草衙分館主任陳映后表示,為完善館內樂齡長照服務,她們積極整備館內環境,例如建置閱讀輔具、益智桌遊、縫紉機等設備。樂齡主題的館藏書籍原本只有3 百多冊,在總館協助下擴增至現今的2,700冊。除此之外,小港醫院每月派專業醫療人員至草衙分館舉辦樂齡保健相關主題講座,並協助民眾使用體適能機進行量測;育英醫專則為圖書館設計樂齡活動,帶領益智桌遊進行青銀交流。


全臺首座榮獲共老獎的公共圖書館

育英醫專為草衙分館設計樂齡活動。

  經過一連串的努力,草衙分館於2022年榮獲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1 年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共老獎」的肯定,亦為全臺第一座獲獎的公共圖書館。獲獎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草衙分館援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中的目標11「永續城市與社區」,將其精神融入在圖書館發展策略中。

 

  陳映后解釋,樂齡族群退休後,除了家庭與親人朋友,也需要社會的支持與陪伴,「圖書館向0至99歲全年齡階層開放,一直是支持城市與社區永續建構的重要場域,能提供退休後的樂齡族群豐富的知識、社交功能及基礎健康衛教知識。」


  草衙分館參與第2屆「標竿圖書館獎」評選時,除了原本的SDGs目標11「永續城市與社區」指標之外,進一步囊括SDGs目標3「良好健康和福祉」、SDGs目標4「優質教育」、SDGs目標10「減少不平等」,以及SDGs目標17「夥伴關係」共5項指標,獲得評審的青睞與肯定。「草衙分館希望打造親老、敬老、共老的場域環境,帶領社會大眾認識樂齡議題,共創高齡友善的社會。」陳映后說。

3樓閱覽區玻璃帷幕邊以自然光景伴隨閱讀。 閱覽區的座位以搭乘船座為意象,讓讀者開啟深度閱讀。


以祖孫活動吸引長輩前來 打造社區藝文中心

  多數長輩退休後常去的場域並非圖書館,草衙分館當初在思考如何吸引樂齡族群前來時,著實苦惱了一番。陳映后說:「親子族群是圖書館最主要的客群,我們觀察到現代社會父母大多工作繁忙,有很大的比例將孩子交託給祖父母帶。」因此他們開始針對祖孫族群策劃說故事、玩黏土、陪讀、做打包帶等活動,鼓勵長輩帶著孫子前來參與。

 

  當長輩逐漸走進圖書館,草衙分館也開始策劃一系列樂齡族群活動,陳映后提到,「園藝輔療的活動最受到長輩的歡迎,一來他們喜歡親近大自然,二來手作成果也可以帶回去與家人分享,促進彼此交流。」

草衙分館曾舉行:「樂齡好學習―學設計:Book!布刻」,讓長輩學習縫紉技巧。 草衙分館的長者們共同參與樂齡素描活動。


  隨著館內的樂齡資源愈來愈完備,也吸引社區成員的參與。退休民眾申請教育部高齡自主學習團體計畫,以「55樂齡閱讀團」為名,召集社區長輩們,在草衙分館舉辦各式樂齡活動,例如北歐式健走、推廣農業花卉、中醫經絡養生法等。陳映后表示,圖書館相當歡迎社區多加利用圖書館資源,對館方來說也是一種相互學習。「我們希望圖書館不只是圖書館,而是社區的藝文中心。」

 

  編舞家周書毅的舞作《波麗露在高雄》曾在草衙分館巡演,舞者走進社區巷弄親自邀請居民來看表演。有兩位80多歲的老人家在舞者邀請下,活動開演前4小時就到圖書館等待,「其實這兩位老人家就住在圖書館對面,但過去從來不曾進來。他們因為答應了舞者要來看表演,就信守承諾前來,不僅讓人感動,也藉此機會讓他們發現原來自家對面的圖書館,裡頭不只可以看書,還有很多豐富有趣的活動!」陳映后笑說。

2樓閱報室牆上的樂齡志工畫作,增添整體空間氛圍。 草衙分館的樂齡資源,搭配社區民眾申請的教育部「55樂齡閱讀團」計畫。


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 以地方文化中心為目標

草衙分館利用祖孫活動吸引長輩前來,藉此創造祖孫的療癒時光。  臺南市立圖書館歷史悠久,始建於1919年,後續因戰爭、館藏擴張、館舍老舊等原因,歷經3次搬遷,最終落腳於永康砲校舊址,見證臺灣圖書館百年發展變遷。一進入臺南市立圖書館新總館(以下簡稱為南市圖總館)的大廳,英國藝術家保羅.考克斯基(Paul Cocksedge)創作的〈陣風〉(Gust of Wind)懸吊於挑高3層樓的天井之上,漫天飛舞的白紙象徵閱讀的開闊恣意,而空白之處,就待讀者深入探索這座擁有許多可能的圖書館後,自由書寫。

 

  2023年底,南市圖總館榮獲第2屆「標竿圖書館獎」的肯定。「這個獎項是臺灣圖書館最高殊榮,作為圖書館界的一分子,我們自然不想缺席,也期待獲獎可以給予館員們更多的鼓勵與榮耀。」南市圖館長楊馥菱表示。

南市圖總館於2023年底喜獲臺灣圖書館最高殊榮「標竿圖書館獎」。 南市圖總館典雅中流露出現代時尚的氛圍,展現新舊融合的特色。


創新場域服務 打造無限可能

  「在規劃新總館時,我們就定位它是一座具現代化功能的圖書館。」楊馥菱說,隨著時代的變化,大眾獲得知識的方式,已經不再限定於書本,圖書館也不僅只具備藏書閱覽功能,搬遷後的南市圖總館積極創新場域與服務內容,打造劇場、書店、展場、烹飪教室、創客等複合式空間,提供讀者接觸文化知識更加多元的管道。

 

  她舉例,飲食是大家認識一個文化最立即的管道之一,尤其臺南是美食之都,許多民眾藉由各種美味小吃認識臺南。南市圖總館全國首創在圖書館裡打造烹飪教室「城市灶咖」,打開飲食與閱讀的可能性,讓民眾藉由嗅覺、味覺、視覺等五感,親身體驗飲食的文化知識。「新住民文化是近年來很受重視的議題,我們舉辦了多場有關新住民節慶飲食的料理教室,讓民眾藉由飲食認識彼此的文化,迴響相當熱烈。」

南市圖總館打造烹飪教室「城市灶咖」,打開飲食與閱讀的可能性。 小朋友參加城市灶咖,製作法式果醬餅乾。


  此外,在圖書館裡「開書店」也翻轉了許多人的認知―都可以免費借書了,誰還會在圖書館買書?楊馥菱認為,圖書館與書店可以相輔相成。南市圖總館與在地獨立書店Ubuntu烏邦圖合作,藉由選書的觀點不同,書店能在圖書館舉辦新書發表會,引領讀者進行更深層的閱讀思考。「讀者有時想看某本書,但圖書館沒有,或者他看完後很喜歡想買來收藏,都可以立即在圖書館裡的書店購買。」

 

  多元複合空間打開圖書館各種可能性,不只是閱讀K書,音樂節、料理課程、展覽、舞台劇、講座,甚至是市集,都可以在圖書館裡看到,「我們希望打破同溫層,吸引不同領域的人接觸圖書館,另一方面,也期待讓原本就喜愛圖書館的族群,接觸到更多面向的文化資源。」楊馥菱說。

臺南名人堂展示臺南兩百多位的歷史名人生平和事蹟。 名人講堂邀請陳志金醫師舉辦講座。


打造全年齡階層的多元閱讀環境 率先推廣全市性政策

邀請羅怡君老師參與:「名人帶路—踅冊店、買好書」活動。

  除了善用圖書館場域辦理各種活動,南市圖總館也與外部機構單位、在地社區合作,針對不同年齡族群舉辦閱讀活動,例如青少年族群的「真人圖書館」、學齡前幼童的「親親寶貝故事坊」、與奇美醫院合作舉辦失智友善講座、與臺南市政府農業局合辦青農市集、與博物館節、臺南國際音樂節、臺南管樂節等合作,以及在2023年舉辦後迴響熱烈,邀請名人帶路拜訪臺南市書店的「名人帶路―踅冊店、買好書」活動,積極打造全年齡階層的閱讀環境。

 

 

新總館2樓的上網區展示數位資源、電子書、資料庫等,讓民眾自由體驗。

  現代圖書館已成為住家、工作地之外的第三場域,「圖書館不只是圖書館,它是地方的文化中心,也可以是讀者的第二個家。」楊馥菱肯定地說道。展望未來,南市圖總館會一直與時俱進、求新求變,例如因應現今數位化的需求,擴增數位館藏,目前除了擁有全國最大的24小時自助借還書機之外,也會逐步增加電子書藏書、新傳媒影音平台等資源。

    楊馥菱表示:「總館是全市區圖的楷模,新策略與全市性的活動都會由總館開始策劃發動,測試民眾的使用度與接受度,再逐步推廣到各區圖。例如世界閱讀日、臺南閱讀節、臺南400年選書等活動,都是由總館籌劃發動,再連結各區圖共同舉辦。」

 

南市圖總館有全國最大的24小時自助借還書機。

  數位科技化時代的來臨,促使大眾閱讀習慣不斷改變,「但人終究是社交性的動物,圖書館提供人與人交流的空間,而且最重要的是―它是免費且完全開放的,未來,我們會繼續在圖書館創造各種閱讀的可能性,讓民眾獲得手機裡體驗不到的閱讀感動及交流。」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