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台北有多大?台灣有多大?

文:邱奕嵩

  常聽「老台北」說以前台北市的景觀如何如何?信義計畫區以前是稻田跟公墓,敦化南路一帶沿線也是稻田,如今這些地方已成了台北市的精華地區,百貨公司和豪宅一棟棟地蓋,都市景觀大幅改變。

  時間再拉近一點,40歲以上的台北人,應該還有台北市中華路等平交道的記憶,如今鐵道及捷運都在地下,中華商場的人潮也擴散至附近商圈了。

  歷史變化的腳步,快得讓人目不遐給。台北的容顏不斷在改變,台灣的面貌也是一夕數變,錯過今天,明天常常又是全新的面孔。月底即將進行的5都選舉,又將是台灣發展史的一件大代誌,你手中的台灣地圖,到了12月底又要重劃了。

  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每天都有新事物值得我們去書寫、去紀錄。我們一面追逐當下的改變,一面重新去挖掘被我們忽略過往的種種,也要重新檢視及整理台灣史料的意義及價值。

圖片  這是何其龐大的工程啊!所幸,台灣從南到北,無論官方機構、學術單位或民間團體以及無數的個人,都用心投入台灣文史資料的收集、研究與典藏工作。以即將開館的台灣歷史博物館來說,雖然明年才要正式開館,但準備工作已如火如荼正在進行中。第一個以「台灣歷史」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選擇落腳於台南,正是台灣發展起源的映照。

  不只台南,往北到中興新村,過去的台灣省政府所在地,一度是台灣的政治中心,研究台灣,當然一定要來這裡挖寶。

  至於台北,重量級的文史典藏機構更是不計其數,國史館、國家圖書館、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以及中研院、台灣大學、政治大學也都不知典藏多少重要的台灣史料,透過系統性的分工,可以讓研究者各取所需,也讓民眾可以按圖索驥去進一步探索台灣的身世。

  如果再加上民間機構的努力,看看公民社會致力於留存台灣史料的成就,我們更會讚嘆台灣深厚的歷史文化,在台灣文史的世界裡沒有邊境,永遠都有題材值得我們更進一步去挖掘、去省視,更應有計畫地留存與典藏。

  現在就讓我們跌進台灣文史的世界吧!你會發現,台灣其實比你想像中還大,也比你想像中偉大!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