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話題充電站─學術成果數位出版 揮別市場夢魘

文:李欣如

  長久以來,出版社基於商業考量,視小眾化、專業的學術出版為「票房毒藥」;如今,數位出版的科技終於力挽狂瀾,讓過去與出版絕緣的學術好書有了出版、流通的機會。同時也因BOD(Books On Demand)以數位格式儲存、保存與便於重印的出版方式,讓學術書籍作者不需再受到「出版新書很開心,談到銷路就很擔心」的折磨了。

學術出版 知識分享

《十二生肖屬象─上‧下》作者陳益宗集結大中華地區的十二生肖圖稿與象徵意義深入探討。  專業的學術著作大多流通於特定的閱讀族群間,雖鮮少成為出版市場的暢銷書種,但卻擁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較長的銷售期。一般出版商在處理這類「冷門書籍」時,往往要求作者自行購回一定比例的印製量,也因此在無形中既增加研究者的負擔,因而斷絕許多好書出版的機會。然而,數位出版的出現不僅減輕了作者出版書籍的經濟壓力,也因以數位格式儲存可永久保存,未來若需重新出版或針對絕版書重印都是較為經濟便利的方式。

  兩年前,實踐大學出版組組長葉立誠為提供在校專任教師學術出版的服務,開始與秀威資訊科技公司合作規劃「學術書籍的數位出版」,並在兩年前開始著手「實踐大學數位出版合作系列」叢書。

  著手至今,於3月份推出了10本書籍,包括:《海東文獻初祖沈光文》(劉昭仁著)、《高等教育人士管理》(葉至誠著)、《十二聲肖屬象─上‧下》(陳益宗著)、《女性單親家庭就業培力與服務輸送機制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黃秀香著)、《高中生英文寫作錯誤分析與探究》(楊文賢著)、《台灣仁醫的身影》(劉昭仁著)、《華府智庫對美國台海兩岸政策制定之影響》(郭壽旺著)、《唐五代記異小說的文化闡釋》(黃東陽著)、《解構英語教師》(楊文賢著)與《主題探索式課程對成人英文寫作學習者影響》(李利德著),且出版數量持續增加中。

  新書發表會當天除邀請實踐大學謝孟雄董事長、張光正校長、謝宗興副校長、王又鵬教務長,以及秀威資訊科技公司宋政坤總經理等與會並致辭,並由參與實踐大學數位出版的作者群分享出書的喜悅及心得。擔任新書發表會主持人、同時為實踐大學資訊商務系助理教授彭思舟坦言:「一眼望去,具有暢銷書潛力的幾近於沒有,但卻有許多是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著作。」一席話道盡過去學術出版受限於市場,學者們出版個人學術著作的機會實在渺小。

跨領域合作

圖為《十二生肖屬象》上冊內頁中,屬象為狗的剪紙吉祥圖案。  而今,當「分享知識」的概念興起與「數位出版」科技的進步,在學校任職的師長們出版專業學術書籍也變得容易了。由實踐大學與秀威資訊科技公司合作的BOD學術著作出版計畫,使出版研究論著不再是勞神傷財之舉。

  作者不僅能利用資訊公司的全程出版服務發表研究成果,並根據實際需求決定印製數量,還因此可將出版費用與庫存風險降到最低。這不再像過去的傳統出版模式,作者至少需自購2000本的書籍,以因應最低市場的經濟量;時代發展至今,學者專家們轉而為與資訊科技結合,在不被商業利益扼殺出版生機的同時,作者還能專事研究、貢獻所學,對學術的流通實在具有相當程度的助益。

  「規劃在60歲出版個人學術研究書籍,然而,數位出版竟奇妙地讓夢想提早了20年。」作者郭壽旺說著。他的著作《華府智庫對美國台海兩岸政策制定之影響》以研究美國華府智庫對美國台海兩岸政策制定的影響,並就1995年李登輝總統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個案為例,剖析美國華府智庫在台海兩岸問題上所發揮的影響力。這看似專業、艱澀的學術研究著作,雖不具有暢銷書的潛力,但其對時代政局的影響卻有著長銷的機會。

  作者群們皆一致地表示:「儘管先前發表的學術研究文章多見於學報、期刊,但對於能各自出版書籍,在興奮之餘,仍舊感到不可置信。」其中,被歸為較具有暢銷力的《十二聲肖屬象─上‧下》是作者陳益宗累積十多年來在雜誌專欄發表文章的集結,此次的出版將他長期從事傳統造型研究的菁華統合為冊。當他分享動物造型後,未來關於植物、器物與人物的生動造型也將陸續出版,「而自己從事文化創意產業設計的圖騰基礎,也全收錄在出版的兩冊新書中。」

當出版遇見數位

學術數位出版,讓學術知識更為流通。(圖為秀威資訊科技公司提供)  有部電影《當哈利碰上莎莉》,當劇中主角因觀點不同而歷經幾次不歡而散,最後的相逢時,兩人卻因各自的感情出現危機而有了共同語言。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當出版碰上數位」激起的花火是否會因基於「知識分享」的基礎而愈發激烈,我們不得而知,但更應該確定的是,當知識的取得與散布變得更為經濟便利時,其出版的品質相對地也應須嚴加把關才是。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