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二月的第一週,是傳統的圖書館週,在這一週裡,許多圖書館會推出不同活動,例如主題書展、鼓勵辦證、介紹各項資源等。作為圖書館界的年度盛事,圖書 館週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和代表性,但在面臨服務內容、模式不斷創新,資訊管道日趨多元的今日,圖書館的型態有了很大的不同,我們不禁思索,圖書館的年度指標 活動,是否能走出以往的模式、跳脫建築體的框架,向外和更多的領域攜手合作,進一步形塑以「閱讀」為主體,共創屬於「閱讀人」的年度盛事呢?在國家圖書館 提出臺灣閱讀節的構想後,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在2013 年的12 月,首度嘗試舉辦了第一屆的臺灣閱讀節,希望朝向本土專屬的閱讀活動品牌努力,結合各界的力量,一起號召全民喜愛閱讀。
國外能,臺灣也能,塑造屬於臺灣的閱讀盛會
事實上,國外有許多國家已經發展出屬於本國特色的閱讀節慶,例如法國讀書樂、英國愛丁堡國際圖書節、美國國家圖書節等,都已經成為具有自身特色,屬 於文化人的盛會,更重要的是,這些節慶往往成為觀光旅遊的熱門景點,活絡了地方的經濟。以國內來說,節慶和表演藝術類型的文化活動,也已經成功發展出如海 洋音樂祭、臺中爵士音樂節……,出版界相關的活動也有臺北國際書展、華文朗讀節等。
就圖書館而言,每年舉辦的閱讀活動很多,各地圖書館也會不定期辦理各項推廣,一般民眾對圖書館的服務已有既定的印象。所以我們希望在傳統的閱讀形式 上,融入更多創意、探索更多可能性,讓所有參與的人「重新認識閱讀的美好」,進一步投入更多關注,才是這項活動的核心價值。因此臺灣閱讀節,可視為「以閱 讀為主體,加入更多的創意實驗,號召不同團體(特別是圖書館以外的團體)響應,屬於臺灣獨有、一同呼籲全民重視閱讀的年度活動」。
除此之外,近年各地公共圖書館紛紛進行空間改造,開闊明亮的空間、嶄新的傢俱設備,獲得許多民眾好評,藉著臺灣閱讀節的機會,我們可以展示各地空間改善的成果、服務的創新,讓民眾體會「現在的圖書館和以前不一樣了!」
「希望圖書館是讀者在家庭和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所有人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區位」―呂春嬌館長如是說道;詩人波赫士也曾說「天堂就該是圖 書館的樣子」。從2013年第一屆舉辦的臺灣閱讀節,希望緊扣住閱讀的「幸福氛圍」,在圖書館及戶外綠地打造出民眾的一日幸福區位。
2013臺灣閱讀節,探索閱讀的更多可能
喜愛閱讀的人也許非常認同閱讀是「美好的、幸福的、享受的」,但有很多沒有閱讀習慣的小朋友或大人,他們是圖書館的潛在讀者,需要努力開發;當中有 些也許是社會弱勢,需要各界給予更多的溫暖,並且透過閱讀和學習作為翻轉未來的契機。所以在構思臺灣閱讀節活動主軸的時候,要如何讓缺乏閱讀的人體會閱讀 的美好、讓經常閱讀的人「再次」體會與眾不同的優質閱讀感受,進一步讓人們有互相關懷、彼此成長的機會,便成為我們的首要目標。
因此2013臺灣閱讀節,我們利用人們生活中對休閒、樂活的追求,以及對於自然、清新的嚮往,再融合閱讀的概念,設計了幾項特別的活動――結合戶外 咖啡座的「閱讀百分點」和結合草地閱讀的「戶外親子閱讀宴」、募集知名人士推薦閱讀的「名人錄音」、透過不同團體共同參與的「閱讀嘉年華」,藉這些活動探 索不同的閱讀方式、發現閱讀中人和人的互動與連結,一起構築了別具新意的第一屆臺灣閱讀節。
閱讀百分「點」,專人桌邊說故事、教桌遊
2013臺灣閱讀節亮點 1
「我想點這本書。」「好的,請您在您的座位稍候,等下就會有故事姐姐帶著書,到座位上幫您的小朋友說故事,謝謝!」
這類的點餐經驗在咖啡廳、餐廳並不陌生,既然上餐廳可以點餐,上圖書館是否也能「點書」呢?在這樣的創意發想下,第一屆臺灣閱讀節,我們運用了大家 熟悉的點餐經驗和流程,發展出一套點書、借人的服務,並取名為閱讀百分「點」。讀者可以先在服務臺點選書籍,服務生會比照餐廳送餐的流程將書籍送到座位, 甚至連托盤、蓋子都和餐廳一模一樣。
「竟然還有舒服的沙發和咖啡座!」為了呈現更好的閱讀氛圍,特別精心設置露天沙發椅和咖啡座,民眾可以扶老攜幼,恣意的享受閱讀,也能夠在周邊的攤位點咖啡、輕食,在書香的陪伴下,體驗一次與眾不同的閱讀下午茶。
在體驗美好閱讀的同時,我們還賦予閱讀百分點更深層的意義,例如現代社會有許多雙薪家庭,父母忙於工作鮮少陪伴,或有許多弱勢家庭,父母沒有能力為 孩子說故事,所以除了點書,本館也設計「借人說故事」,由故事志工到座位替小朋友說故事,還有立體故事書增添互動和趣味。另外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孩子沒 有兄弟姊妹共同長大的經驗,本館也規劃透過「借人玩桌遊」,由年齡層更接近的年輕志工姐姐,桌邊教小朋友玩桌遊,陪弟弟妹妹一起度過快樂下午!
為了完成閱讀百分點服務,我們特別設計專屬菜單(menu),讀者觀看菜單後在閱讀百分點服務臺「點餐」,再由服務人員完成後續的「備餐」、「上 菜」工作。「最困難的部分,是如何讓點餐、備餐、送餐流程保持順暢,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因此,除了圖書館志工,本館還特別和鄰近的臺中家商、明德中學合 作,招募一群年輕志工,組成陣容龐大的服務團隊,有人負責點餐、有人負責說故事、有人負責教桌遊,事前還特地到學校培訓和說明,務求分工明確、流程清晰, 確保「出餐」業務的順暢。
閱讀百分點服務,對民眾和參與的服務同學、志工而言,都是很特別的體驗,而藉由桌邊說故事、教桌遊等服務,更是圖書館主動關懷弱勢契機,因此這項活動首次嘗試,便獲得非常多的迴響。
戶外親子閱讀宴,延續傳統再造創新
2013臺灣閱讀節亮點 2
外觀漂亮的圖書館很多,內部空間廣大寬敞的圖書館也不少,但是,具有美麗的綠地園道景緻,並完美的和建築體融合,構成絕佳氛圍的圖書館卻不多。運用 館舍周邊的綠地,我們規劃了戶外親子閱讀宴和講堂,透過閱讀專家、讀者彼此近距離、分組在戶外綠地的互動,讓近百組親子讀者共同體驗不同於以往的閱讀。
其實在舊館時期,本館便結合週邊的臺中公園,將閱讀和綠活的概念結合,舉辦百戶家庭閱讀宴,由一百對親子在戶外進行小組閱讀分享、聆聽大樹的聲音等 活動。來到新館以後,除了復刻本館經典傳統,再次舉辦戶外閱讀宴以外,更結合現代科技再造創新,我們和廣播電臺、出版社合作,邀請親子天下張淑瓊、林真 美、林世仁和王文華四位老師,以談話節目的方式進行對談(當然也有「進廣告」時間),並透過網路即時轉播,將座談的優質內容和更多民眾分享,也讓在館內閱 讀、自習的讀者,可以在看書之餘「收聽」戶外廣場進行的活動。

活動的第二階段,大家在草地鋪起了地墊進行小組讀書會,四位老師各自挑選不同年齡層的書分組導讀,家長可以帶著小朋友參加適合的組別,有的家長為了 家裡兩個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應該參加哪一組而困擾,所幸老大後來能獨立照顧自己,才讓媽媽放心的帶著弟弟參加另一組分享,成為當天活動的小插曲。
戶外親子閱讀宴,讓從小缺乏和草地、綠樹、天空接觸的都市孩子,能夠重新認識大地、擁抱大地;也讓假日午後,一群人可以在樹蔭下、草地上,告別車水馬龍的忙碌喧囂、水泥叢林的冷漠灰暗,沉澱心靈、享受片刻寧靜,共築屬於彼此的一項特別回憶。
名人錄音,藝人、作家共同推薦閱讀
2013臺灣閱讀節亮點 3
我們也積極思考「聲音」的更多可能性,有沒有可能讓更多人聽到、讓無法參與活動的人,也分享閱讀的美好呢?最後我們決定透過交換錄音的方式,讓各界 推薦閱讀和交換。我們邀請許多藝人、作家參與錄製,而不論是學校、圖書館或其他團體,只要提供一則推薦閱讀的30秒錄音,就能夠「換」得我們全部的錄音檔,最後,我們共募集到藝人Hebe、倪安東、納豆、樓學賢、小蠻、金勤,作家楊恩典、宋澤萊,甚至來自捷克的童書插畫家Tomas等30幾支錄音,分別在廣播電臺、網路、圖書館的定時廣 播、校園和活動當日播出,等於把推廣閱讀的種子,交換擴散到20-30個不同的地方,影響了更多的群眾。
閱讀嘉年華,融合美食與綠地的閱讀饗宴
2013臺灣閱讀節亮點 4
正如臺中爵士音樂節將爵士樂從音樂廳搬到戶外,讓殿堂級的音樂能以親和的面貌讓民眾更親近,臺灣閱讀節也希望脫下閱讀嚴肅的樣貌,讓許多家庭也能以 輕鬆的姿態,在草地上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感受被閱讀環抱的氛圍。因此,當天我們邀請了出版商、閱讀協會、圖書館同道於本館戶外廣場設置攤位,加上輕食與咖 啡的美食攤位,讓許多家庭一起走向戶外,以參與嘉年華會的愉悅心情,在廣場綠地上感受陽光的輕拂、享受閱讀的樂趣,也能享用大小朋友都喜愛的美食。

或許閱讀並不全然是孤獨或嚴肅的樣貌,透過閱讀嘉年華,民眾可以實際參與各個單位使盡渾身解數推出的創意活動,在趣味與輕鬆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走進閱讀的世界。
2014 ,讓更多團體、素人發聲
回顧2 0 1 3 臺灣閱讀節,本館走出戶外、走向跨域,邀請作家、出版社、閱讀團體、文創團體等單位,也請到許多知名人士、藝人參與,由不同的團體和社會資源共同投入,期 望帶給民眾跨越傳統圖書館疆域,體驗不一樣的閱讀。因此,2014年的臺灣閱讀節,我們希望保留第一屆獲得好評的創新活動,並讓創意加碼、合作加碼,讓更 多領域的素人發聲,更結合不同地區行動書車聚集,展現來自基層的力量,並透過各界的合作,探索更多的閱讀樣貌。

閱讀講堂、資訊會客室,邀請創業家分享
2014臺灣閱讀節亮點 1
閱讀有幾種樣貌?科技與網路時代對於閱讀會帶來怎樣的衝擊與影響?在閱讀講堂與資訊會客室中,由資訊與網路界名人來共同探討此議題。我們邀請了 Taaze讀冊生活創辦人張天立與癮科技創辦人吳顯二兩位網路創業家進行戶外開講。兩位老師以自身的經驗與體會,分享了網路時代對民眾生活所帶來的改變,以及閱讀未來的走向。吳顯二老師分享了科技哲學家 Kevin Kelly -《科技想要什麼?》此書的讀書心得,透過導讀及觀念的交流,來談人與科技的互動;而張天立老師不僅是Taaze讀冊生活的創辦人,也是博客來的創辦人,被譽為臺灣電子商務先驅的他,對於網路、閱讀和教育
皆有一番獨到的見解,而老師的魅力不凡,正式的講堂結束後,在舞臺邊又和聽眾們「對談」了一個半小時,最終才因為接近天黑而收場,讓今年的戶外閱讀講堂,在假日午後劃下美麗的句點。
真人圖書館,各領域達人任君借閱
2014臺灣閱讀節亮點 2
「真人圖書館」見證這個時代素人力量的崛起,人人都可以是作家、人人也都可以是讀者,與傳統閱讀形式最大的不同,是藉由讀者與真人書面對面的溝通交 流,讓閱讀不再只是單向的接收,而能夠進一步向真人書挖寶及交流,也讓知識能以更多元的管道和型態傳遞和散播。因此,2014臺灣閱讀節,我們保留了民眾 喜愛的閱讀百分點,今年除了點故事、點桌遊以外,更延伸提供了多本真人書任君借閱。這10本真人書來自不同的領域,各有其專長或獨特的生命經驗,因此受到 讀者們非常熱烈的歡迎。
當天上午我們邀請了語言學習、寵物、藝術及自助旅遊等達人,其中包含:獲羅浮宮與大英博物館認可的中文解說員,由人文及藝術的角度走出不一樣的歐洲 旅行;也有寵物訓練達人,為了親愛的毛寶貝們,特地接受狗醫生的課程,當天他可愛的愛犬,也意外成了現場的焦點;下午則有各種異國文化的真人書大會師,包 含美國、法國、日本、英國及西班牙文化的真人書,他們除了熟悉當地文化外,也帶來不同的人生經歷與讀者分享,有別於坊間的旅遊書,真人書對於當地特色,以及音樂藝術等包羅萬象的知識,都樂於與讀者交流,當天更有即將出國旅行的爸媽表示,經由此活動,讓小孩也更熱衷於參與自助旅行的規劃,對於當地的文化也有 更深入的認識。
豐富又特別的人生歷練,往往比書籍內容更為精彩,因此這樣創新的閱讀形式,也受到讀者的熱烈迴響,當天共有超過200位民眾「借閱」這些真人書,而無論是真人書或讀者,臉上皆洋溢著笑容,想必也都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
行動書車大會師,各界愛心無所不在
2014臺灣閱讀節亮點 3
穿梭在偏鄉角落的行動書車們,皆是滿載著各地公部門、民間團體以及社工夥伴們的愛心,他們共同會師在這個閱讀的盛會,彼此共同的信念就是期望能藉此喚起全民對閱讀的關注。這樣感動人心的活動,緣起於2014年10月底,本館與民間團體合作舉辦的一場行動閱讀論壇,當天邀請了各地行動書車的夥伴們聚首,進行經驗交流和分享,這些平時默默地在各個偏鄉地區服務的行動書車工作人員所分享的許多小故事,都帶給與會人士滿滿的感動,也因此促成了行動書車大會師的契機,我們期望讓都市的民眾也能共同認識這群推動偏鄉閱讀的無名英雄。
本次的行動書車大會師共有9輛行動書車參與,來自宜蘭、新北、臺中、南投等地,這些行動書車分別來自公部門及不同的民間團體,社會各界有的出錢、有 的出力,讓閱讀的資源深入更多偏遠地區,使偏遠地區的學童能夠獲得平等受教的機會。而這些行動書車,除了有各自不同的故事以外,還具有專屬的特色,例 如:18度C巧克力工房的巧克力冷藏車,總是伴隨著埔里鎮圖書巡迴車一同出現,現場免費贈送巧克力給小朋友,還透過各種獎勵措施,讓南投的圖書借閱率成長 了非常多;仁愛鄉的行動書車提供卡拉OK,由於當地人口以老年人居多,藉由銀髮族喜愛的卡拉OK歡唱,吸引他們接近書香,透過簡單有趣的繪本閱讀,重新找 回閱讀的樂趣;除此之外,有的書車還布置滿滿的布偶和玩具,吸引小朋友前來;也有不少行動書車擁有多媒體設備,能夠變成行動蚊子電影院。考量不同地區的民 眾需求,行動書車透過各種有趣的行銷方式,讓書香能夠傳遞到偏鄉的各個角落。
為了回饋參與的書車,本館特別贈送給每輛書車一箱書籍,希望藉由行動書車的力量,將知識送到各偏遠地區,也藉此拋磚引玉,吸引更多資源的投入,更期望未來能在政府和民間的共同努力下,讓地方的閱讀建設得到良好的發展,造福更多大小朋友。
如臨實境,創新科技近距離親身體驗
2014臺灣閱讀節亮點 4
創新科技是否能為學習與閱讀帶來更多的可能?就交由民眾親身體驗。為了因應科技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本館在新館建設中,提供多種創新的資訊科技設備讓民眾體驗,例如擴增實境繪本、體感互動故事等,許多民眾紛紛表示如同走入科技的太空船,或是闖進未來的科技樂園。而我們也一直致力於平衡城鄉差距,透過 資源共享、下鄉巡迴和推廣課程、人才培訓等方式,讓不同地區的民眾都能享受相同的資源,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第二屆的臺灣閱讀節,我們延續館內提供的各項體驗裝置,走出戶外,更引進了時下最夯的3D列印、3D電視和AR擴增實境,藉由3D電視和AR擴增實境彷彿如臨實境,讓民眾近距離體驗數位學習的嶄新樣 貌,此外,我們也將民眾平時不易看到的3D列印機搬至現場,讓民眾能親身感受3D列印的奇妙,藉由臺灣閱讀節的場域,讓民眾能在輕鬆的嘉年華會中,體驗許 多創新而有趣的資訊科技。
展望未來,期待更多跨界合作,全國公共圖書館攜手並進
閱讀的奇妙之處在於,它是一件多麼個人化、內在思考面的行為,但是透過閱讀,我們得以實現更多人和人的知識、經驗交流,因此臺灣閱讀節希望探索閱讀 的不同型態、場域和閱讀的不同互動面向,因而有了閱讀百分點、真人圖書館等嘗試。第一屆的臺灣閱讀節,是創意的發起和實驗,第二屆則在前一屆的基礎上,探 索更多互動交流的可能,所以臺灣閱讀節設計的創意活動,希望有更多屬於「人」的互動,回歸人與人交流,分享知識、生命經驗的本質。
為了能有更多創意激盪的可能,因此在這個閱讀的嘉年華會,我們邀請到許多不同的單位共襄盛舉,包含圖書館、閱讀團體、藝人、學校機關、出版社、文創 商品等,透過這樣的結盟,除了讓活動更為精彩、多元化以外,也能呼應從圖書館週轉型為臺灣閱讀節的原始發想―希望全民共同響應閱讀。藉由各種異業結盟合作,圖書館可以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讓民眾認識這些學有專精或長年默默耕耘的幕後英雄,展望未來,除了期盼他們繼續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也希望搭起一座橋樑,喚起各界的關注和投入。
本館自新館開幕以來,透過各項輔導機制,協助全臺灣520所公共圖書館從空間改造、設備升級、人才培訓到活動創新,臺灣閱讀節也基於同樣的出發點,希望和全臺灣的公共圖書館攜手並進,在各地引起共鳴、形成力量,一起展現圖書館的活力,共同為閱讀而努力。
臺灣閱讀節精采活動
閱讀Cosplay,童話角色穿梭會場
「猜猜我是誰,猜對有獎品!」由臺中家商、明德中學同學打扮成童話故事角色,穿梭在廣場和民眾互動,只要答對問題,就能獲得獎品。除了考驗小朋友對童話故事的理解,也測試大家對圖書館服務的熟悉程度喔!
機器人也參加臺灣閱讀節
國資圖最紅館員Bopi 機器人,首度開拔戶外廣場,由全國廣播主持人森林一對一進行訪問,Bopi 還現場秀了一段繞口令,最後用有獎徵答和現場的小朋友互動。
可以借野餐墊
綠油油的草地和陽光,怎能讓人不想席地而坐?國資圖在規劃精采活動之餘,設計沙發椅、咖啡座、野餐墊等不同座位,讓民眾闔家大小享受別出心裁的閱讀盛宴。
作家簽書會
捷克知名童書畫家湯瑪斯‧ 瑞茲克特地來臺參與盛會,超有親和力的湯瑪斯先生,除了舉行簽書會,還在兒童學習中心說故事給小朋友聽。第二屆閱讀節則由旅遊達人擔任真人書,也為自己出版的作品進行簽書。
免費巧克力、咖啡現場放送
由埔里18 度C 巧克力贊助本活動、挺閱讀,將巧克力冷藏車開到現場,免費贈送巧克力、現沖咖啡給民眾品嘗。
漂書旅行,賦予好書交換活動新生命
設置一日漂書站,將閱讀完的書籍放在漂書站「放漂」,由其他民眾自由取閱,將幸福分享給下一位有緣人。
草地音樂會,席地而坐聽音樂
除了戶外閱讀講堂,也邀請獨立樂團戶外演出,古典樂、輕音樂放鬆你的心情。
國內外大型閱讀盛事
世界書香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
4月23日是西班牙的「聖喬治屠龍紀念日」,因著一個古老而浪漫的傳說,每年的這一天,男人與女人會互贈「玫瑰與書籍」象徵愛情與知識的傳承,而這 一天也是大文豪莎士比亞及多位傑出作家逝世的日子,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鼓勵閱讀、促進出版和版權,便於1995 年起將每年4月23 日訂為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簡稱世界書香日。值此節日,世界各國多會結合圖書館及出版社等,共同辦理活動以推廣閱讀及版權的重要性。
香港閱讀繽紛月(Summer Reading Month)
香港公共圖書館每年暑假期間均辦理以兒童及青少年為主要對象的大型閱讀活動,透過展覽、親子閱讀講座及互動故事表演等多元化的活動,帶領家長與兒童一起快樂共讀。
英國愛丁堡國際圖書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
每年8月舉辦的愛丁堡國際圖書節,起源於30名作家在夏洛特廣場花園小帳篷中的閱讀活動,至今已成為世界知名的閱讀盛宴,包含世界規模最大的愛丁堡書展,並邀請數百位世界各地的知名作家到場與民眾對談。
美國國家圖書節(National Book Festival)
美國國會圖書館自2001 年起,每年秋天都會在華盛頓舉辦國家圖書節,在這個慶祝圖書與閱讀的節日中,會邀請當年度暢銷及重量級作者與會,並開放讓民眾簽名及討論其作品。透過與作家面對面的交流,激發民眾對於閱讀的熱情,也造就了這個閱讀的盛會。
圖書館週(Library Week)
圖書館週是由各地圖書館學會特別訂定的一週,旨在促進大眾對於圖書館界及圖書館各項服務的了解與支持,臺灣則是自1970 年起正式訂定每年12 月1 日至7 日為圖書館週,藉由辦理各種閱讀相關的比賽、活動與展覽等,促進閱讀風氣並推廣圖書館的服務。
法國讀書樂(Lire en Fête)
此活動是由法國文化局創立,訂於每年的10月中旬,希望藉由各種以文化、教育為主題的活動,促進民眾對閱讀的熱愛,並能感受到閱讀的美好,並且藉由此活動於世界各國的推展,能進一步推廣法國文化及其文學內涵。
華文朗讀節(Wordwave Festival)
華文朗讀節自2013 年起,於臺北華山文創園區及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同步展開,首創結合表演藝術的閱讀嘉年華會,除了有精選好書展出,更透過明星與知名作家以朗讀的方式,傳達知識的魅力,並引領民眾進入閱讀的美好世界。
國資圖近期創新服務紀要
2012.6-桌遊借用服務
桌上遊戲( 通常簡稱為桌遊) 泛指在桌子或任何平面上玩的遊戲,由於在德國非常興盛,發展出各類型的圖版遊戲,這些產品又可稱為德式桌上遊戲。國資圖自2012年新館落成啟用後,即購置數款兼具益智及娛樂效果的桌遊提供借用服務,滿足青少年及親子讀者的娛樂需求。
2013.7-機器人說故事
國資圖當紅館員Bopi 實在太受歡迎,為了讓小朋友近距離接觸,圖書館安排週末Bopi 說故事的時間,和眾多小朋友一起閱讀。
2013.11-真人書借閱
真人圖書館源起於丹麥,透過面對面的交流方式,讓真人書與讀者能做更切身的溝通交流,也能藉此認識社會上不同的族群,達到多元交流的目的。國資圖自 2013 年起開始試辦真人書借閱服務,以素人交流及小型講座的形式,公開徵求各種主題領域且樂於分享的達人,讓民眾在輕鬆與舒適的空間裡與真人書對話與交流,雙方 彼此都能得到回饋,並從中昇華出屬於自己的體會。
2014.1-星巴克進駐
國內圖書館首見由知名連鎖咖啡品牌進駐,在閱讀之餘可以享受生活。
2014.10-還書得來速
為了提供讀者更便利的服務,國資圖與好鄰居麥當勞合作,創新推出還書得來速,讓民眾可利用麥當勞得來速車道,享受免下車即可還書的服務,於2014 年10 月24 日至年底進行試辦。
在臺灣閱讀節遇見你/妳

姓名/ 暱稱:高小倩、彭小貓、白禮寧
年齡:18 歲( 意思是秘密)
喜歡圖書館/ 閱讀節的原因:圖書館有很多資源可以使用,如Acer 的電子雜誌,熱門期刊都看得到!非常方便!

姓名/ 暱稱:陳世宗
年齡:目測30,實際40 歲
職業:資訊業
喜歡圖書館/ 閱讀節的原因:可以增加很多的知識,有很多電子資源可以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姓名/ 暱稱:湘涵、郡玲
年齡:3 人平均10 歲
職業:平常是學生,今天是韓風姊姊
喜歡圖書館/ 閱讀節的原因:常常有新書可以閱讀,每一本書讓我們開啟不一樣的世界。

姓名/ 暱稱:哲有、玟均
年齡:16 歲
職業:平常是學生,今天是公主
喜歡圖書館/ 閱讀節的原因:閱讀能增加知識,學到更多!透過閱讀節,感受閱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