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國立臺中圖書館更名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喜迎新紀元

文:楊文琳、編輯部 照片提供:國資圖

  原國立臺中圖書館,自今年元旦起更名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這是國內第一座國立級數位圖書館,未來除保留原有圖書館核心業務,將大量徵集各種數位資源,提供全國民眾結合實體與虛擬的閱讀環境。

 

102年1月1日起,原國立臺中圖書館正式更名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從民國12年5月創立至今,歷經幾度轉型的原國立臺中圖書館,在102年1月1日起正式更名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簡稱「國資圖」,組織架構也隨之調整。國資圖未來將以民眾探索知識的領航者、縮短數位落差的實踐者以及深耕全民閱讀的推動者,作為新館未來發展願景。


多次轉型 中部最具歷史的學習中心

  邁入90歲的國資圖前身為國立臺中圖書館,是國內少數歷史悠久的公共圖書館,從日治時代的州立、臺灣光復後的省立再改制為國立;從隸屬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及文化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乃至於教育部,一向是中部地區民眾重要的終身學習據點。


  國立臺中圖書館歷經日據臺中州立圖書館時代的萌芽期(民國12年至民國34年)、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隸屬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時代初期的開創期(民國34年至民國40年)、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隸屬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時代中期的成長時(民國41年至60年)、臺灣省立臺中圖書館精武路新館啟用的發展期(民國60年至88年)、國立臺中圖書館時代的轉型期(民國88年至民國101年)等5個階段的成長與蛻變。


  因時代變遷,國中圖業務日趨多元,空間漸已不敷使用,乃於民國95年奉行政院核定辦理遷建計畫。新館自民國98年9月9日動土後,在各界的協助與支持下,已順利於民國101年6月3日開幕啟用。此項艱巨的遷建工程歷時8年,歷經了文化部(前行政院文建會)5任主委、教育部3任部長及5任館長,帶領同仁全力以赴接力完成,正式轉型為國立級數位公共圖書館,邁入數位資訊服務的時代。


遷建新館 打造數位學習新殿堂

  民國101年正式啟用之新館係以建構全國公共圖書館閱讀學習服務網絡、完成實體與虛擬並重的數位公共圖書館、帶動以民眾需求為導向的創新服務模式為目標,並打造規劃為兼具「嶄新的閱讀模式」、「獨特的探索途徑」、「多元的休閒機能」、「舒適的終身學習環境」之優質圖書館,期望成為民眾在家庭與工作外最常使用的第三空間。在新館中,規劃了多種不同於傳統閱讀模式的閱讀體驗,擴大服務面向,滿足每個族群的各式閱讀需求。


  館長呂春嬌並提出,「從購買現成到自創品牌」、「突破談判模式創新局」、「從實體到虛擬」、「從實驗到分享」、「從館內到館外」、「從向上延伸到向下扎根」、「從政府到民間」、「從競爭到合作」、「從同業到異業」、「從國內到海外」等十大策略,作為未來經營目標。


國資圖上路 組織調整再出發

  國立公共資圖書館的定名始於99年教育部指示,謂恢復三級機構之名稱,需去區域化正名為國立級。當時除由國中圖同仁經多次會議討論,同時也廣泛徵詢國內圖資界及各界專家意見,圖資界多數認為數位圖書館專指在雲端的圖書館,無實體館舍,非專有名詞。而國中圖遷建計畫為虛擬與實體合一的整體計畫,故全盤考量後,以大多數共識決,決定更名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新館名與組織目標在99年7月29日經行政院核定,於組織法第一條明定如下:教育部為整合公共圖書館資源、推廣全民終身學習,及提供數位化、多元性、全球性資訊業務,並輔導地方公共圖書館,特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為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立法院於民國 101年1月20日三讀通過教育部組織法,國中圖組織法亦一併通過,將調整回三級機構,並更名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於民國102年1月1 日正式生效。

 

國資圖組織圖   配合更名,國資圖組織也隨之調整,包括臺灣省政府圖書館移撥至國中圖成為中興分館,並與原「黎明分館」及「精武分館」共同組成「分館服務管理中心」。館內組織也進行更名及整併,如原「採編課」改組為「知識組織科」,期以提升效率並擴大服務效能。(調整圖詳見附圖)更名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後,國資圖成為國內第一座國立級數位圖書館,除了保留原有圖書館核心業務,未來將大量徵集各種數位資源,提供全國民眾享受舒適的終身學習環境,結合實體與虛擬的公共服務空間,將圖書館全面進化升級為具有多元機能的數位圖書館,同時也將善用520所公共圖書館的「通路」,並成為提供各式學習與體驗的「平台」,以期一圓全民數位學習的夢,營造一個閱讀、休閒、探索、終身學習,虛實合一、一如親臨的REAL Library。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