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時,當大眾媒體開始關心起全球暖化議題時,在電子信箱裡收到1封email,講的是「全球黯化現象Global dimming」,呼籲在注意地球暖化現象外,還有黯化現象更值得注意。文章裡頭提到『觀點360°』曾經播過本片,這讓曾經製播過的公視同仁備感安慰,原來曾經努力過的付出,如今,在節目停播將近一年後,還能讓人們留下印象。
過去『觀點360°』曾經製播過兩次,一直以來都希望在資訊發達的倍數時代,藉由來自世界各國的紀錄片,建立自己的「觀點」,也學習尊重別人的「觀點」,在不同的觀點之間,相互激盪著狹義或廣義的對世界認知的可能性,擴展台灣島國人民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
八月二十五日起復播
如今,『觀點360°』已在8月25日(週六),開始新一季的復播。『觀點360°』這次不只是將選片範圍放眼到世界各地,還將選播台灣許多優秀創作者的作品,包括許多具有潛力的學生作品,這群台灣未來影視紀錄片的生力軍,如何以他們年輕的觀點看台灣。
精彩的紀錄片,除了純粹的觀賞過程外,還需要多元觀點的延伸討論,擴展紀錄影片本身更深刻的意義。『觀點360°』就是一個帶領大家用各種角度看世界的節目,除了紀錄片呈現事件本身,節目後半的延伸訪談,則是以台灣本土的觀點去觀察、解讀與探討,讓每集紀錄片的議題,可以與台灣、本土連結,讓紀錄片不只是看過就忘的視覺,也可以產生深化和本土化的心靈享受。
第一次復播日的『觀點360°』,就要選播拿下2007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短篇紀錄片的【穎州的孩子】。這支紀錄片是旅美華人導演楊紫燁執導,之所以選播這部紀錄片,目的是想藉由奧斯卡得獎作品,讓觀眾知道「愛滋」並非與「我」無關,多一點關懷,就少一分歧視和誤解。影片呈現中國安徽的穎州,愛滋孤兒高俊的身世,該片的每個畫面都充滿血淚,極具震撼力,這支僅有39分鐘的紀錄片,呈現中國鄉村遭受愛滋病影響的兒童的真實生存狀態,家庭的貧困與無力,親情的冷漠與無奈、周圍人們的歧視與無知,自己的恐懼與無助等。
【下一秒,無限】(9月1日播出)這部來自朝陽大學傳播藝術系李宜珊等5位畢業生的作品,拍攝2005年亞運金牌拳擊手陳嘉玲,在訓練前往2006年世界盃拳擊賽過程的紀錄片,為了拍片,五名學生集體打工,集資遠赴印度拍攝,終於完成拍片夢想,在2007年的畢業展中播出,也寫下自己的成長紀錄。
展現台灣人民生命力
這部作品或許在成熟度來說,並不如一些平常看到的作品,但是影片流露的生命力及主角陳嘉玲為了拳擊奮鬥的過程,當台灣的體育焦點放在像棒球的王建民、長跑的林義傑身上時,其實還有很多體育選手即使沒有得到相關媒體報導,仍然默默地流著汗水、努力付出。【下一秒,無限】與其說是描寫20歲出頭小女孩打拳擊的紀錄片,倒不如說是一部關於幕前幕後年輕人如何看待未來的紀錄片。
9月8日則是播出【人力時間銀行】。以前台灣社會常會宣傳「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但是現在社會人們越來越冷漠,資本社會也不如農村社會般來得有人情味,因此當有人提出「時間銀行」觀念,藉由相互認可的服務約定,讓人們將時間節省下來,藉由服務同時獲得愉悅與交流的機會。經濟、金融與金錢原本該為人民服務,但現在一切反轉,反而是人民為這些事物服務,長久生活在資本主義之中,讓人遺忘改變世界的能力,但透過人力時間銀行,讓每個人都可以貢獻自己價值,不再是非勞動人口的失敗者。「時間銀行」的觀念,不是種慈善事業,而是利用貨幣觀念,重新定義勞動的價值,不再單純的站在損益的角度來評估現今社會。
『觀點360°』在9月15日播放【維吉尼亞校園殺人事件】,這是發生在2007年4月16日,韓裔學生趙承熙展開槍殺,共造成包括凶手在內33人死亡,為美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擊案。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管道向世界表達他的聲音,是否要用這麼激烈的行動,讓世界聽到他呢?節目以行為心理學的角度討論這樁校園槍擊案留下的無解問題,一切究竟是否為心理疾病所致?長年忍受種族歧視、嘲諷、欺凌與污辱,放大這些負面感受,積壓許久的憤怒一旦爆發,便會造成莫大遺憾。
此外,【歧視的一課】(9月22日播出)以3個小學生的例子,談論小孩子在教室/校園可能會遇到的歧視,包括性別、外型及能力,利用小學生的真實例子及相關的歷史畫面,讓學生學習尊重他人的選擇、欣賞不同的人格特質。【維他命的真相】(9月29日播出)討論百年來,維他命變成今日許多人補給營養的來源之一,同時,也形成一個每年數千億美元的產業,在一顆小藥丸的背後,似乎隱藏著以健康、財富、權力寫成的維他命結構。
誘發觀眾思考
在紀錄片拍攝已經蓬勃發展的今日,『觀點360°』以紀錄片為主幹,以生活知識為範疇,用攝影機為筆,為台灣觀眾訴說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不同故事,最重要的還是希望有觀眾的參與,重點是看過以後想些什麼,勝過看到什麼,如果能夠引發觀眾對議題多一分的思考、討論,將會勝過許多精彩的紀錄片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