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公共圖書館是會更重要還是更沒落?

文:陳昭珍(輔仁大學圖資系副教授)

【摘要】

  二十一世紀即將來臨,資訊社會也即將來臨,但是我們的公共圖書館是否已作好準備?本文從一個逆向反省的角度來思考公共圖書館所面臨的困境,並以最具危機感的心情提出公共圖書館的「廢省效應」,希望藉此與同道共勉。

一、廢省的省思

  在中國圖書館學會正撰寫的「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中,提出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所面臨到的問題。這些問題雖是針對各類型圖書館所做的全面性檢討,但幾乎每一條都和公共圖書館有關,這些問題包括:(註1)

  1. 圖書館專業人員質量不足;
  2. 缺乏合理的年度預算、館藏發展困難;
  3. 教學方式僵化,圖書館未能被充分利用;
  4. 民眾資訊利用素養普遍不足;
  5. 圖書館服務未能滿足現代社會需求;
  6. 各類型圖書館未能均衡發展;
  7. 圖書館設備及服務城鄉差距大,資訊傳布及需求多集中在都市;
  8. 資源未能充分共享、館際未能充分合作;
  9. 各級公共圖書館主管單位事權不一;
  10. 國內圖書館事業缺乏統籌規劃;
  11. 圖書館事業之發展缺乏整體法源政策之依據。

  筆者也是這份白皮書的撰稿人之一,上述所列的問題確為我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的致命傷,寫這些問題的前提是「圖書館很重要,而目前做的還不夠好」我們希望藉由這份白皮書的問題陳述與建議,凝聚圖書館界人士的共識,引起政府當局的重視,並進一步加以改進。但是,我們也應該要警覺:

  「當省政府還在檢討中央地方財政分配不均之際,國發會所看到的是『廢省』的必要性。」

  或許您會說:(我也說過)「公共圖書館是一自由、公平取存資訊的地方,這是其他資訊源無可取代的,它不會被廢」。

  是的,理論上如此。但是,如果……(請見下文)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先進國家如美國、新加坡近年來紛紛進行國家資訊基礎建設,而他們的圖書館界也在這關鍵時刻重新檢討自己的服務目標與服務方式,如美國的兩千年資訊政策(Information 2000),新加坡的「智慧島」等,對於未來的圖書館都有清楚的勾勒。而這些文獻也不斷被國內學者所引用(包括本人)(註2),並用來作為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部分標的。會做這樣平移的前提是: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整個世界是一個地球村,文化、科技與學校交流快速,發生在這些國家的事情,應該也會發生在我國。」

  是,理論上如此。但是,有人說:什麼事到臺灣來都會「彎」……

三、利用新科技,讓圖書館破繭而出?

  網路技術日新月異,網路資源也繁茂豐盛,圖書館界莫不以改變其系統,充實網路資源作為立足於未來的法寶。但是,如果天上的星星已經夠多了,誰會在乎新加上的一顆小星星?網路資源已經夠多了,誰會在乎那裡又多了一個網站?新科技是否就能使圖書館破繭而出?公共圖書館有了好的自動化系統、是否就會讓民眾更愛讀書、更愛利用公共圖書館呢?

  我沒有反科技的意思,反而到處宣揚現代化的電腦與網路技術,希望公共圖書館跟上時代的腳步,以網路來拉進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及解決時效性問題,但是,我也清醒的知道,技術不是一切,現代的電腦及網路技術,為了普及、為了讓終端使用者(end user)自己操作,都設計的相當具親和力,越來越容易上手。我私自擔心,如果……(見下文),則當網路真的在鄉鎮普及之後,不是圖書館破繭而出的日子來臨,而是公共圖書館壽終正寢的時刻來臨。

四、如果……

  是的。美國、新加坡等先進國家的經驗不見得適用在台灣,整個社會背景及組織制度不同,他山之石難以攻錯;而圖書館員的科技能力是否比其他領域的人高,也是未定之天;此外,雖然李登輝總統在擁抱未來一書之序言中,希望公共圖書館能成為社區大學,這句話也不能成為護身符,如果……

  1. 民眾不想用它
    現在的鄉鎮市民多數無利用圖書館的習慣,也不關心圖書館的變革,即使圖書館已自動化,民眾會覺得這是理所當然,因為社會早已發展至此地步,如果圖書館現在建立了很好的網路站,他們可能也沒有習慣使用,因為我們並未佔得機先,民眾對於圖書館的印象可能還是停留在有書可借、有期刊可看的地方,而不是網路資源的找尋處,除非我們做很好的宣傳,除非我們的資源真的無可取代,除非我們作很好的整理,否則在網路的世界裡,公共圖書館可能進駐不了資訊鬧區,而只是一家鄉野小店。
  2. 有其他資訊源可以完全取代
    公共圖書館讀者所需的資訊較一般性,沒有特定與專業的需要,民眾所要的資訊,也許可以由一般性的報紙、期刊、書籍滿足大半,而這些資訊因為所需不多,他們也可以用少數的金錢購買而獲得。如果民眾家中有電腦、數據機這些越來越便宜的設備,那他們也可以自己上到廣大的網路世界,在免費的WWW世界中即可得到飽足。若這些資訊直接由出版社以電子出版方式在網路上提供使用,一般人也訂購得起,那就更用不著公共圖書館了。所以,如果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沒有特色,不是無可取代的,連我也難說服自己,公共圖書館確實重要。
  3. 我們仍認為應先等到支援
    我們常聽到圖書館同仁抱怨圖書館不受重視、圖書館人才經費都不足,所以圖書館無法做更好的服務。我想如果民眾不認為公共圖書館非有不可,則他們不會給首長壓力;如果整個社會還有更急迫的事務要處理,則公共圖書館在經費分配上也不會列為第一優先,社會雖有許多不合理、沒有前瞻性的作為,但我們也別忽略了社會的制衡力量。所以我認為先別期待公共圖書館會得到更好的資源(因為在整個生活機制中,它是屬於次要需求),而應先檢討對既有的資源是否已作最高效益的利用。如果沒有,如果不是,那我們也沒有理由要求更受重視。
  4. 如果我們沒有熱誠
    圖書館是一社會機構,更是一服務性的機構,它需要由具有熱誠、理想的人才來完成使命,但是我們卻觀察到很多人把它當成公務人員的鐵飯碗,一切蕭規曹隨,不求有功只求無過的得過且過(當然還是有很多可敬的館員),所以圖書館的服務沒有競爭力,它比不上其他資訊服務業有活力。
  5. 如果圖書館沒有提出動人心弦的服務
    如果我們的服務不深入人心,讀者詢問問題時只是隨手一比,而未給予滿意的回答,我們仍只是停留在讀者來館借還書的階段,如何和已提供個人化資訊服務,資訊送貨到家的服務單位相比。

五、跳開專業的思考模式

  在美國的公共圖書館界已積極規劃二十一世紀的公共圖書館,他們認為電腦與網路技術已改變了通訊世界,圖書館也已積極迎向這個改變,但科技並不是一切,正如莎士比亞所謂的:"Technology is neither good nor bad but actions make it so"。我們不能避開科技,但科技也不會自動的解決我們的問題與需要。所以在一份“二十一世紀公共圖書館的理念”之草稿中,提到民眾到底希望從公共圖書館得到什麼?主要有三項:(註3)

  1. 民眾所要的不是只有書籍,而是任何可用的資料類型,且資料的相關性及存取的速度是最重要的;
  2. 民眾也希望與人接觸,建立人際網路以分享其興趣、嗜好等;
  3. 最有價值的資訊資源是同儕,如果圖書館能提供這類的個人資訊服務將極具意義。

  這是美國的公共圖書館對其民眾的看法,我們是否也應探討我們的民眾對公共圖書館的期望是什麼呢?

  美國的公共圖書館認為它們可以提供地方醫療資訊、地理資訊、環境資訊、文化資訊,以保護民眾健康、協助政府決策、維護生態環境,我們的公共圖書館是否也可提供地方這些資訊呢?(註4)

  所以,我們要跳開專業的作業、專業的思考模式,在買資料、編書目之前應先想清楚,我們的民眾、我們的鄉土、我們的地方政府需要的是什麼資訊,有那些途徑可以滿足這些資訊需求。換言之,在我們要做館員的事之前,都應該先當個讀者、當個地方人士。

六、公共圖書館員的新形象

  未來的公共圖書館員應扮演什麼角色呢?有一位美國的讀者認為「圖書館館員是"information tailor"-他們會記住你的問題及興趣,所以當你坐下時,他會說:這些是為你收集的資訊,我想你會有興趣」,公共圖書館員也是一個"information networker",他會幫助你找到對相同主題有興趣的人。當然這個「公共圖書館館員」可能只是一套「電腦軟體」(註5)

  我不曉得台灣的公共圖書館是否也會演變至此,因為我們的館員素質還有待提升、我們的系統還停留在未自動化或未上網路的階段、我們的讀者可能較害羞、較不會使用資訊自我成長、也較不重視公共圖書館這個管道,但我更擔心的是等這些條件都具備的時候,早有別的單位已稱職的擔任上述的角色,畢竟台灣的市場很小,而我們又始終慢一步。

七、結論

  所以,公共圖書館會更重要還是更沒落呢?我沒有結論。因為我是一個深信事在人為的人,我也深信公共圖書館對整個社會非常重要,有它獨特的作為,但是我說重要並不算數,有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之嫌,相反的我有職責說它可能會被取代,但也慶幸目前台灣尚無其他機構可以取代公共圖書館,所以我們還尚有可為,只是,要快。

【附註】

  • 註1:中國圖書館學會,「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白皮書」,中國圖書館學會會訊,13(民85年12月),頁4-5。
  • 註2:陳昭珍,「網路時代公共圖書館的資訊服務」,即將刊登在近期之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上(師大社教系)
  • 註3:"Ideas for the Public Library of the 21st Centure," available from
    http://www.tiac.net/users/mpl/ideas.html#australia
  • 註4:"Public Libraries: an Opportunity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All the Health of All Americans," available fromhttp://www.lff.org/civic/healinno.html
    "Public Libraries: An Opportunity for Universal Literacy," available from
    http://www.lff.org/civic/liter.html
    "The Public Libraries and the Environment," available from
    http://www.lff.org/civic/civicenv.html
  • 註5:"Ideas for the Public Library of the 21st Century," op.cit.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