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公共圖書館視聽媒體服務與管理

文:董倫岳(台中縣梧棲鎮立圖書館管理員)

  早期鄉鎮圖書館礙於環境條件,視聽媒體以錄影帶和錄音帶居多,並以館內利用為主,由於數量有限且內容單調,讀者利用率普遍不高,鄉鎮圖書館的視聽部門有如雞肋般的存在。加上保存環境不佳,磁粉式的資訊經歷一定的歲月後,幾乎都是無疾而終的銷毀。

  邁入「後工業」時代後,視聽媒體型態日漸多元,大量且快速取得資訊已成為現代人的習慣,尤其是「光碟」數位資訊出現,揭開非書資料革命的新頁,它具備容量大,可解決空間不足的問題;穩定性高,可改善潮濕氣候造成的毀損;更叫人愛不釋手的是其豐富的內容,不但結合影音效果生動有趣,甚至改變傳統閱讀「單向接受」模式。因此,為因應數位時代的趨勢與成本效益原則,經尤碧玲鎮長鼎力支持,梧棲圖書館毅然決定發展「數位光碟資訊」視聽館藏。

  第一階段採「單機運用」為目標,於民國86年起,以有限的經費採購五部電腦設備及若干優質光碟,以益智軟體為先,陸續增加旅遊、休閒、音樂、藝術、文化等類別,開放給讀者館內利用。初期使用時間每次以一小時為限,但進場先後不一,紛擾不已,後改以「整點開放」方式進行,每場次五十分鐘,保留十分鐘作設備維護和準備工作。光碟閱覽採「自由選片,館內欣賞」,管理人員疲於奔命,不勝其擾,後改「固定安裝」方式進行,情況雖稍有改善,但讀者使用光碟仍侷限於偏好的類別。另為擴大設備使用效益,規劃辦理電腦研習,不但增進民眾的電腦素養,也達到行銷圖書館的效果,收入費用挹注財源,增置圖書館設備。

  採購光碟時面臨「家用版」與「公播版」問題,現行法規並無強制規範區分版本。又因「家用版」與「公播版」兩者在「價格」上差別甚大,而鄉鎮圖書館採購經費十分有限,若需「公播版」始可流通,則明顯地數量銳減,讀者借閱意願降低。個人以為鄉鎮圖書館是社會教育機構,外借資訊純係「公益」性質非營利行為,法令應允許「不論版本光碟均可流通外借」,才有利於資訊的推廣與利用。

  第二階段以「網際網路應用」為目標,民國88年有鑑於單一主題的光碟,欠缺即時性與新穎性,內容有限,且鄉鎮圖書館的經費與空間均不足,希望能透過電腦網路擷取其無限寬廣的資訊。乃尋覓可運用的社區資源,承蒙梧棲國中劉聰智校長鼎力協助,行文主管機關同意後,連接學校T1數據專線到本館,架設proxy主機,提供讀者上網瀏覽使用。此時,光碟等視聽資訊亦已完成書目回溯建檔,準備開放外借流通。原擬將拷貝光碟作流通,但經請教律師結果,以「法令無明確許可」情形,還是用原片出借。惟原片外借毀損難免,縱使可備份典藏,但已喪失流通的功效。

  為了推廣數位資訊的應用,本館開辦多場次「電腦網路應用」研習班,指導民眾如何應用電腦網路,提升民眾資訊素養,反映良好。而當時為推廣電腦教學,利用「廣播教學系統」作為開放電腦操作的監控。本館為鼓勵讀者「正當利用」,禁止連結成人網站、BBS聊天、線上遊戲等,管理人員可藉此系統,預先將電腦操作須知傳送給每台電腦,讓讀者知悉與配合,若發現有違規情事,就個別勸阻。不聽規勸者,則取消其當場使用權(蓋台方式處理)。目前系統提供15台電腦使用中,同時為維持操作秩序,館內印製電腦操作卡,憑台中縣各鄉鎮圖書館借(書)閱證兌換操作卡入場,效果頗佳。現階段推出「社區電腦班」,開辦「電腦概論」「WORD」「EXCEL」「網路瀏覽」「公共資訊庫應用」等課程,免費學習,自由預約報名,額滿即可開課教授電腦基礎入門實務技能,推廣社區資訊應用的風氣。

  本館參考室空間小,典藏數量不多,鮮能滿足讀者需求,所以鋪設電腦網路以克服空間限制,配置各型資料庫,資訊檢索更形便捷。近期內又增設Linux主機系統,透過公所ADSL寬頻傳輸,提升效能。原設proxy主機改為備援性質(圖書流通亦另有一套固接系統備援)。同時也將地方文獻數位化,並結合圖書館業務,架設Web網站,突破時空限制,擴充利用的效果。

  鄉鎮圖書館長期欠缺關注,造成「使用者」利用意願低。而環視未來,在管理人員需有開發應用電腦資訊設備心力前提下,發展數位資訊,建構電腦網路,才是鄉鎮圖書館未來發展的願景。雖說電腦科技更迭迅速,但是電腦應用的經驗,並不能一蹴而成,誠如比爾蓋茲所言:「你對資訊的收集、應用及管理的方式,決定輸贏。」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