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政府新頻道-記錄台灣原始的生命

文:方原

照片  台灣曾有很多的鹿,從舊地名中可知道過去這些地方與鹿相關聯,包括鹿港、鹿場、鹿寮、鹿野、鹿窟、鹿草及鹿仔坑。三灣原生的鹿種有梅花鹿和水鹿兩種,但梅花鹿已經自野外消失了。

  台灣水鹿(Formosan Sambar)為台灣特有亞種,分布在海拔1500公尺以上的原始森林中,是原生種生物中體型最大的草食性動物。由於警覺性很高,被目擊的機會非常少,相關的學術研究也多半是靠食痕、排遺、蹄印等殘跡來了解牠們在野外的訊息。

作者耗費八年時間完成

  台灣第一次介紹這個最大型原生動物的《山林王者--台灣水鹿》生態紀實書在一月十三日正式出版,這是由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發行,與荒野保護協會共同製作的完整紀錄,為台灣水鹿的神秘生態揭開面紗。本書累計了八年的野外實地生態觀察與影像記錄,呈顯台灣水鹿的特徵、習性、行為與生活棲地等點滴實相,也展現台灣生態資源的豐富與多樣。林務局局長顏仁德在本書序言中指出,希望藉由本書的出版,促進國人對於水鹿生態的認識,進而共同維護這片珍貴的自然資產。

  本書的呈現,除了有作者對台灣水鹿近距離的觀察與解說之外,難能可貴的是,它除了側重「生物」的介紹外,還不時融入作者的感情,表達其拍攝過程中的思考,也因為如此,才能與這塊土地產生連結,也讓讀者動容。因此,感動的不只讓人親近水鹿,也讓人看到一個台灣人民對於土地生態保育的堅持與愛。

作者投入山林的改變

  作者劉思沂是荒野保護協會義工,耗時長達八年的時間,不分寒暑,長期待在高山上,野外實地觀察記錄台灣水鹿的生態。八年來,他透過訪問原住民老獵人、養殖場與高山實地觀察、拍攝記錄水鹿生態,一點一滴累積資料。

  劉思沂說,他自己是個在台北出生長大的道地都市小孩,大學唸資訊系,背景完全跟自然生態毫無相關。國中時看到「台灣百岳全集」一書,高中開始就瘋狂的爬山,之後再迷上照相,一投入便是十年,最長的紀錄是一年中有九個月都在山上。

  在八年山上的生活,讓平常不太積極力行環保生活的劉思沂有了新的體悟。他在拍攝水鹿的過程中,與壯闊的山林和美麗的水鹿近距離接觸之後,讓他覺得獲得太多,對環保生態的認識才逐漸完整。他希望能透過《山林王者--台灣水鹿》這本書,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珍貴自然生態。

  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說,荒野協會一直在倡導,只有真正與自然作朋友,不把生物當作生產或研究的對象,我們才能發自內心地改變行為,投身保護自然的漫長之旅。他同時也感謝林務局的支持,才得以將台灣水鹿的珍貴記錄呈現於世人面前。

  李偉文同時指出,荒野另外正在進行水鹿紀錄片的拍攝製作,即將於三月底完成,亟需後製經費與教育推廣的費用約200萬,荒野徵求200名個人贊助者的支持。

  至於有關書名的命名,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會把這樣的動物稱為「王者」?作者劉思沂指出,因為水鹿是台灣原生種中最大的哺乳類動物,如同非洲大象一樣,近乎沒有天敵,牠龐大的族群數量影響著台灣山林的生態,一舉一動影響許多動植物的繁衍,排除人類不談,事實上牠才是真正的山林王者。

  他說他這麼執著於拍攝水鹿,真心話是「沒有理由」。他認真做一件事並沒有特別的理由,一如他迷山爬山一樣。

  回首這些日子以來,劉思沂變得不再自我,不再冷漠,開始懂得回饋餵養我的這塊土地,開始保護我的兄弟。而透過《山林王者--台灣水鹿》這本書讓看到牠的人感受自然之美,進而愛惜保護牠,讓這些動物在自然棲地上繁衍族群。

照片中英對照方式編排

  如今野生梅花鹿已絕種,水鹿退居高海拔山林,幾乎很難見得到。這本書的出版,也代表了荒野為台灣原始生命作記錄的起步,後續還有台灣第一隻水鹿紀錄片即將完成發行,值得期待。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書以中英對照方式編排,也有助於外國友人認識台灣生態之美,可見製作單位的用心縝密,當然也是向外宣達台灣保育成就的極佳範例。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