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愛書人的喜悅》《活出生命能量》《印地安之歌》等介紹

文:陳鴻霞(國立臺中圖書館館員)

書 名:愛書人的喜悅
著 者:安‧法第曼(Anne Fadiman)
譯 者:劉建台
出版者:雙月書屋
出版年:民國八十八年二月

  流連於書店已成了我上班餘暇的休閒生活之一,明亮舒適的燈光,流動悅耳的音樂,四面八方的陌生人群,各閱所需,安靜祥和,共享坐擁書城的幸福與滿足感。而在圖書館服務,職業的本能,使我經常觀察,也好奇的試圖了解讀者與書之間微妙的互動關係。緣此,為同是愛書的您推介《愛書人的喜悅:一個普通讀者的告白》,作為咱們交流的見面禮。

  著者法第曼目前任職「美國學人」雜誌(The American Scholar)的編輯,出身書香濃厚的家庭,喜愛英美文學作品,文學根基深厚,本書中著者如數家珍地談論不少文壇軼聞趣事,而更多篇幅著墨於書籍與語言文字為她家居生活所增添的樂趣,字裡行間無不洋溢著著者對生命、對讀書的熱愛。書不是用完即丟的消費商品,書的價值存在於它和主人間的聯繫,這些朝夕相處多年的舊書,它們的肌理、顏色和味道有如主人對子女肌膚般的熟悉;一本書的字是神聖的,承載字的紙張、封皮、穿線……等充其量只是容器罷了,不妨隨興所至、隨遇而安地安置你的書,善待你的書,愛書的方式不必定於一尊,就像愛一個人的方式不只一種。這是節錄著者對書的一番真情告白與您分享,至於現實生活中閱讀的樂趣,讀來更令人欣羨、感動。「圖書聯姻」中結婚五年後夫妻合併藏書,為彼此帶來更深刻的親密關係,才算不折不扣完成結婚了。「身歷其境」─夫妻奉行「身歷其境讀書法」,攜手實地共遊、朗讀原書,一路上充滿了對彼此的發現。「感同身受」中道出夫妻間朗讀的樂趣,著者告訴我們婚姻是一段漫長的路途,而高聲朗讀是一種很浪漫的飲料哦!而「舊書飄香」描述生日時同樣熱愛書籍的丈夫邀同逛舊書店,將十九磅的舊書拖回家作為她的生日禮物時的喜悅,一對令書癡感動的神仙伴侶。

  讀書可以怡情,可以養性,而讀書之樂樂無窮,限於篇幅,僅舉其在婚姻生活中的點滴。無論您讀書是自娛,或是增進親子互動,或與家庭、朋友間共享,在本書中,愛書的您隨時都可捕捉到似曾相識繼而會心一笑的生活樂趣,祝福您!


書 名:活出生命能量:Q得不一樣
著 者:吳若權
出版者:時報文化
出版年:民國八十八年四月

  在世紀末最後一波經濟不景氣的衝擊下,「人」顯得脆弱起來。市面上各種所謂「指數」書當道:EQ(情緒)、IQ(智力)、CQ(創意)、SQ(快樂)、MQ(道德)……,趨之若鶩者競相於各Q上尋找自我或與人較量,然而一陣風靡過後又頓如雲煙消失,內心徒增困惑,無所適從。這也是一個心靈困頓的年代,介紹《活出生命能量》這本精神食糧供您解題。

  本書係著者從「生命能量」的觀點出發,分享他的生活感想與成長經驗。著者認為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座巨大的發電廠,可以持續放送熱誠,讓生命保持恆溫。生命能量,不必外求,存在於每個人的身體、心理,靠自我修為即可獲得。生命能量,也可以經由人與人或人與萬物的互動中轉換獲得,更神奇的是,往往形式上的放棄過程中,卻有實質上的收穫,生命活得更自在。生命能量,是一種很「意境式」的Q,具備有「自然、衛生、新鮮、成熟、有彈性」的特質─「自然」是知所天命盡其在我;「衛生」是每天永保健康活力;「新鮮」是生活時時有創意;「成熟」是對己及所愛的人負全責;「有彈性」是擁有良好時間管理能力及適中的人際關係。而擺脫指數的困境,回歸簡單內在心靈,享受上述五種特質同時具備的新價值觀,係著者為我們指引出的中心主旨。

  著者思絡敏銳、寬廣,全書分從個人、兩性、家庭、愛情、婚姻、人際關係等幾個層面探求生命的內涵、生活的價值觀。嚴肅的主題,但是通篇可見出著者所傳遞出的溫暖、用心與真情,閱讀本書時,一份心靈的悸動時時牽繫著。「感動,讓生命更精采」、「真誠,讓心靈更富有」、「用心,讓家庭更幸福」、「關懷,讓男人更成熟」、「修鍊,讓身心更和諧」、「體貼,讓人情更溫柔」、「學習,讓自己更出色」,這本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書,七篇吸引人的章名邀您為迎接新世紀,共同來打造溫柔的幸福夢想,活出充沛的生命能量。


書 名:印第安之歌-美洲原住民的心靈補劑
著 者:琦娃‧詹姆斯(Cheewa James)
譯 者:林淑貞
出版者:張老師文化公司
出版年: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許久以來,從電影中接收的訊息,印地安人,總是那頭戴羽飾,手執盾牌,馬背上瀟洒馳騁於大草原上,追逐成群的野牛;高聲呼叫,攻擊白人篷車隊的凶猛「紅番」。然而閱畢《印地安之歌》這本書後,我誠心的推薦給您,希望您和我一樣,對這古老的民族解除往昔負面的印象,重新省思,公平的正視他們。

  本書是一本美洲原住民靈魂深處的生命故事集,共蒐錄三十篇故事,同時附錄印地安人的詩句與諺語。書中沒有長篇說教,沒有聳人聽聞,僅是以口述方式,平實的例子,娓娓道出印地安族的傳統文化、生活習俗、生命智慧。其所透露出的主題、哲理,讓我們了解印地安人才真正是大地的子民─一個擁抱草原、熱愛陽光、崇敬大地、尊重生命(自我肯定、重視家族、尊重長老、關懷族群)、樂天、知命、好施的民族。這支大地子民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觀、人與人的倫理觀,喚醒我們的良知。

  曾經在大草原上歌聲響徹雲霄的民族,物換星移,山河變色,被迫遷徙至保留區,接受白人新式教育,忍受膚色所帶來的輕蔑眼神,傳統美德遭受挑戰,學習適應異族生活,其適應不良者,為紓解壓力,呈現為人誤解的墮落面貌,印地安人面臨著滅族、同化與被遺忘的命運。本書讓我們分享印地安民族不凡的文化遺產、珍貴的智慧雋語之餘,也讓我們得以正視他們遭逢文化之衝擊所承受之苦痛。這古老的民族,凋零的彷若落日的餘暉,而那擺脫不去的悲情宿命,尤令人深深疼惜。

  「我們都是大陶藝師做出來的黏土人,
   在經過造物之窯的燒烤後,
   產生了不同的顏色。
   既然人人各有自己的顏色,
   怎能說某種膚色的人是有色人種?
   只要設計得當,
   且能達成各自應有的功能,
   又何必在意碗是漆黑,
   或是蒼白的呢?」

  -一位印地安荷比族(HOPI)人的智慧詩句,讀來令人神傷、動容。讓我們也回過頭來調整自己,真心了解、關懷同在寶島生活的原住民同胞,所謂種族的界限經常是人為的劃地自限,歷史已昭示我們,人類要共存共榮,只有互愛與彼此尊重,不是嗎?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