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年輕悸動的1977,書房裡開始收藏美術易感的心,珍重這塊土地上每一朵戮力開放的創作花朵,積積累累,人生之書一頁頁讀過、翻過,30多年後的一個冬日午前,位於台中的國立美術館三樓資料中心已然是一座繁花盛開的美術大書房,記錄諸多美的印記與故事。
曾經有人詢問藝術家謝里法:「台灣美術史最缺少的是什麼?」鑽研台灣美術史多年的謝里法十分具體地答稱:「一、台灣美術史文獻資料。二、民間書畫檔案。三、專業訪談紀錄。四、情節動人的故事。」以及,他擷取自一位作家的感觸:「台灣美術史中最缺少的就是愛。」「整整一個世紀裡累積下來這許多濃厚鄉土之情的美術作品呈現在歷史上,何以竟看不見史家筆下的一點關愛?」
收藏範圍 持續延伸
國美館資料中心以實際行動答覆了這些憂心的提問,在400坪左右的大書房裡,收集了中外文藝術相關圖書6萬多冊,累積訂閱期刊近500種,視聽及電子資料7千多種,其中,關於台灣美術的書籍超過1萬7千冊,另外還珍藏台展(台灣美術展1927-1936)、府展(台灣總督府美術展覽會1938-1943)、省展(台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1946-)作品、台灣日日新報微卷、藝術類博碩士和學術論文等各種文獻,愛的檔案資料已經逐漸充盈。
藝術的象限持續延伸、擴大。目前,國美館資料中心與102個單位,包括政府出版品寄藏圖書館、設有藝術科系的大學、各藝文社教機構等,進行中文圖書的交換、交贈;同時,還與歐洲、亞洲、澳洲及美洲32個美術館長期交流所謂的「灰色文獻」(指不經營利性出版管道,而由各級政府、學術單位、工商業界產製的各類印刷與電子形式的資料),跨越了人為的藩籬,提供藝術心靈一處自由成長的天地。
不僅如此,從2007年2月推出的「藝域長流—台灣美術溯源」主題展開始,國美館便利用館藏台灣美術史文獻與展覽做成連結,開啟「資料中心與常設展文獻對話的機制」,在這處美術大書房內設置與當期展覽相關的圖書文獻專區,提供觀覽者「深入閱讀」的路徑,「讓知識引介的途徑更為多元而有效益。」
用心之後,發現這座美術寶庫的閱聽人也越來越多。根據館方的初步統計,到2010年1月為止,已經有1萬5千人申辦國美館資料中心的閱覽證(需年滿12歲),雖然資料只能在室內閱覽,但是只要50元工本費,便可和古今中外各種態樣的美,於這處私密而舒適的所在,開展一場「戀人的絮語」,也可直接使用多媒體區的影音資料,凝視諦聽美的各種姿容與聲韻,平時則能享受來自資料中心寄發的電子報和新書資訊,依然是超酷炫的饗宴。
空間改造 營造美感的閱讀環境
2004年,資料中心進行空間改造,希望以「自在舒適和人文情境的空間氛圍」營造藝文美感的閱讀環境,並讓美術館的展覽區與資料中心藉由新闢的過道,做更密切的連結及互動,果然,此後每個月可吸引2、3千人,1年約有3萬名讀者,進到這處嶄新的、明亮的、動線順暢的、視野開闊的美術空間,心靈洗滌與成長的空間。
書刊閱讀區 人性化設計
他們的視野與心靈先是會成為奔放的長方形,然後再依各自的喜好、專長或者心情,凝聚成一個專注的點,或者燈下一幅炭筆素描,或是映襯著台灣美術光芒的倩影;在六個主要空間區塊(書刊閱覽區、台灣美術主題書區、博碩士論文與本館出版品陳列區、陽光走廊套書區、展覽參考文獻區、多媒體區),可以席地、可以危坐、可以立讀、可以側臥,在藝術的國度內,沒有形式的拘束,只有任憑自由灌溉填塞的存有。
書刊閱覽區占地最廣,前排書架較低,像灌木林;後排書架較高,如參天的森林,各類美術書刊依中文及外語分區公開陳列,大本書置於最後,讀者可隨意取閱,在各式不同風格的座位上靜靜咀嚼知識的美味,偶而還有古典樂音相伴,完全展現設計者企求「人性化」的理念。
主題書區 典藏傲人
台灣美術主題書區則是國美館資料中心最傲人的典藏,在這個引人入勝的區塊,集結了「數大」的台灣美術評論、中央與地方性展覽專輯、台灣美術史與美術家群像等書刊,藉之呈現多元樣貌的台灣藝術,形塑台灣美術發展及研究的範疇與脈絡,並如風信子般,抓住每個機會播撒傳承百年的台灣美術種子。
博碩士論文與國美館出版品陳列區也是資料中心的館藏特色之一,館方有計畫地蒐集歷年國內大學美術相關系所博碩士論文,完整、豐富且多元,成為研究台灣美術史的聚焦區;另外,國美館出版品陳列區則展示該館所有的出版品,可以見證這座屬於台灣的美術館,歷史的踏痕與心血的結晶。
陽光走廊套書區可說是國美館資料中心的創意空間,一條狹長並有莫內底陽光侵擾的廊道,經過變身,成為閱讀大型套書的舒適環境,讀者脫去鞋子與拘束,靠著座墊,可以隨意翻閱一張張動人的創作,或者僅是沉醉於單純無慮的後現代意象,除了陽光以外(現在也多半被謝絕入內),完全不受打擾,極端溫暖而隱密。
多媒體區 感受視聽美學
多媒體區約70坪,其中,隨選視訊系統已收錄近千片美術類影音資料,另外還有數量可觀的視聽資料及電子資料庫與數千本線上電子書可供參閱,讀者可經由多媒體區內的電腦或館區內電漿電視觀賞使用,館方的目標是希望「藉由完善的設備及網路環境規劃,使讀者感受視聽美學的氛圍,並能便捷取得數位研究資源。」於是,這方天地便成為這座大書房內相對熱門的使用區,驚豔處處。
至於謝里法捐贈的美術史珍貴資料,包括他研究台灣美術史的手稿,與郭雪湖、傅抱石、張秋海等數十位台灣美術界前輩藝術家往來的書信,以及台灣美術文獻與老照片等共計629份文件,則暫存於圖書資訊組辦公室旁的空間,需要參閱使用的讀者,或是先上國美館網站瀏覽這批文獻分類大綱,或至資料中心服務台申請提閱,即可與之進行跨時空對談。
這樣一座豐饒、舒適的美術專業圖書館,讓許多人為之神往,國美館館長黃才郎有一次導引多位藝術家,參觀資料中心為配合常設展覽所設置的「展覽文獻與參考資源專區」時,大家都被眼前的美術大書房所深深吸引,有一位藝術家還當場發願,要每天來此投入台灣美術的鑽研,好好利用寶庫裡的各種資源,並呼籲藝文界的人士能多花一點時間跟他一起來利用如此珍貴的館藏。
深受吸引的不止這些藝術家,只要你願意進到這個奇異的空間,翻著、看著、聽著藝術最純真的開展與輕語,便會如遇到初戀情人般地怦怦然,一切的紅塵就會洗盡,所有的煩憂都將忘卻,純粹的心動喜悅如是重新充盈你的靈魂,只要你願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