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世道」在人心-吳著《世道》評介

文:詹悟(專業作家)

著 者:吳自甦
出版者:霧峰出版社
出版年:民國八十九年

  著者吳自甦教授於民國六十年前後在中興、東海、逢甲大學授社會學、社會思想、倫理學等等,有心糾正世道人心,常就家庭倫理、人文社教等問題撰文,藉發世人良知。興大黃大受為之序:「『世道』流露思鄉愛國之情,使讀者益可體認『人生』之脈絡。」本書(霧峰出版社印行)共分「遊蹤寫實」、「兩岸采風」、「走過坎坷」、「霧峰燈下」四大類九十餘篇。遊記中訪問美國史丹佛大學及夏威夷二篇,均寫臺灣風景民俗。他去蘭嶼多次,指出蘭嶼的美,美在靜溢,美在與世無爭。他寫過《蘭嶼接觸》一書,指出政府建設蘭嶼,蘭嶼人的觀念認為:「政府所給的那是應該的。」他語重心長的寫道:「假如有一天所有補助都停止了,將不知怎樣的情形?」

  對核能廢料貯存在蘭嶼的問題,著者深入訪問了解,指出這些「放射性污染是指『低放射性待處理物料,包括受放射性污染的工具、手套、工作服等』,予以壓縮加入水泥固化,再封入鋼桶,集中貯存與管理,待貯滿十年或二十年後,將與國際合作處理,埋入深山深海,作一勞永逸處理。國外先進國家均如此運作,絕無核能輻射。故第一批鋼桶『廢料』由核能廠運往基隆裝船的途中,經濟部長趙耀東『以身示核』,隨車『護核』開路。蘭嶼『物料貯存場』吳場長是清華大學原子物理研究所博士,他一再說明該場絕無放射性感染,因為他仍整年在此工作,豈能已身安全不顧。」

  筆者認為寫文章要有益於世道人心,讀書亦要「開卷有益」,吳教授的報導,有助於國人認識核能。

  兩岸宋風」亦是報導臺灣的居多。〈宜蘭員山榮民醫院訪問記〉是寫社會學家謝康博士的媳婦黃碧璇在該院主持護理部多年的愛心故事。榮患對該院的感謝,在走道旁的花圃,用小石子砌成的「仁心」二字的圖案來表達。〈員山榮民談心〉、〈夜訪卑南太平榮家〉、〈海端榮民跡英豪〉、〈臺東的幾位成功人物〉,著者均是以社會學家的眼光,來看這些功在國家榮民的老年安養問題。

  「走過坎坷」第一篇是〈小龍坎一中學生〉,小龍坎是重慶鄉下地名,為抗戰時中央大學所在地,是吳教授的母校,也是他寫當年抗戰時期中學生生活的回憶,〈虎營夢重溫〉是寫民國三十三年冬,吳教授應蔣委員長號召十萬知識青年從軍報國,抵抗日本,參加青年軍二一師當二等兵,日軍投降,他復員於中央大學就讀的往事。這二篇對當年抗日的老人,半世紀來的國家變故,感懷良多。〈捐身武術的文化開士〉是寫一位退役師長高芳先,在臺中教國術出力出錢,義務教導太極拳,〈值得傳播的韓偉先生〉為以陽明醫學院院長是一位守正不阿之士,抱病出席「科技會議」,病榻上撰文對學生「講話」。報載他身為大學校長,校長宿舍屋漏,他不接受學生出錢修整,學校沒有秘書室,家裡沒有佣人。看了這許多報導,我們的社會雖亂,還有真正關心我們的人。

  「霧峰燈下」是吳教授自民國四十八年由臺北 師大借調到省教育廳,於霧峰服務四年後仍續任教,乃以此為香港《自由報》對臺灣文教社會有感抒境的專欄。他援助劉真廳長規劃全省教師福利會,全省教師受益良多。〈再臨教師會館有感〉一文中談到興建之初,有立委和縣議員反對,如今會館為大眾稱頌,問他當初何以反對,回答是為了向選民「交代」,因為常有「反對的言論」,才有「票源」,得以保住下屆競選。嗚呼!我們的民主不為利國利民著眼,只為反對而反對,天下那有不亂?

  〈烏溪河畔的深思〉指某建商在霧峰乾溪邊興建「山莊」,以「彩虹溪」為名,竟加上「公園」,吳教授質問「私人可以建公園嗎?」「公園可以賣房子嗎?」這樣「公園」「私園」不分,唯利是圖,如今該山莊沒落,幾成廢墟。

  〈堅辭大法官的張劍寒〉一文指出張教授被提名大法官,經監察院同意,但為張教授所堅辭。大法官本位高權重,無上榮譽。方今之世,竟有讀書人不重名利,亦可是亂世之士。〈廟雖設而常空—如此尊孔,不尊也罷!〉是批評耗資五千萬,佔地七千坪費時三年興建的臺中市孔廟,迄今大門緊閉,內部空虛,僅作一年一度祭孔大典,實在浪費。他又在〈議士高見當道取—再談孔廟問題〉有臺中市郭議員建議市府在孔廟內設置圖書館之議,吳教授為之呼籲尚應設置國學講習班,並舉唐君毅教授之〈中國之祠廟與節日及其教育意義〉一文為例,認為「我國祠廟之設立,初意固為紀念某一特定之歷史事件或人物,然往後卻供作相關之典禮及較富意義之社教活動。」用意良深。記得筆者就讀浙江青田縣中心小學,就設在青田縣孔廟內,在中國大陸物資缺乏的年代,多利用寺廟,孔廟祠堂作為教育場所。吳教授並指出臺灣將孔廟由民政局主管不宜,孔廟是文廟,應由教育局主管才是。

  書中附載大陸學者萬國雄的文章〈霧峰燈下的吳自甦教授〉一文尤可作為代表,他在「第一屆兩岸倫理學術研討會」之提出論文〈儒家倫理思想與現代化家庭〉,足見他花甲之年,猶在燈下為「世道」而努力。

  吳教授關心家事、國事,著有「樂道」、「世道」,聞將計劃出版「弘道」,合為「三道」,以救人心。「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對一位隱居在霧峰「退而不休」的學者,希望他藉著作傳道益世,而繼續奉獻家國!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