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黃賓紀念圖書館 銀髮族閱讀天地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潘云薇
  在全國第一個試辦高齡友善城市的嘉義市裡,有一座隱身於小街道的黃賓紀念圖書館,除了可做為社區居民的閱讀據點,更貼心為銀髮族打造一處樂齡書香園地,讓長輩能活到老、學到老。

 

黃賓紀念圖書館隱身於嘉義市延平街上。

  民國101年10月12日,一部由17位平均81歲的長者,花費13天完成騎摩托車環島的圓夢紀錄片《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上映短短3天,便榮登臺灣紀錄片影史開片票房冠軍,他們堅持夢想、樂觀面對人生的積極態度感動了眾人。而這項環臺創舉,出自不老騎士團長賴清炎:「要鼓勵全世界的老夥仔」的相挺念頭。這句話在全球已邁入高齡化的社會中,不禁讓人思考要如何幫助長者「健康老化」,快樂享受優質的老年生活。

 

黃賓紀念圖書館使用者以高齡者為主。

  嘉義市身為全臺第一個啟動的高齡友善城市,便以「長者是寶」為出發點,於民國100年3月起,透過「敬老、親老、無礙、暢行、安居、連通、康健、不老」八大面向,讓人人都可以擁有健康活力的銀髮歲月。而公共圖書館做為終身學習的場域,對於活躍老化,提升樂齡族精神文化層面的滋長,更是刻不容緩。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邱天助也曾於論文〈老人的閱讀習慣與公共圖書館需求之調查研究〉中發表過,「閱讀是增進個體獨立、心理運動和生活品質的重要元素,也是社會互動、資訊更新和生命愉悅的基本需求。擁有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老人,不但可以提昇生活獨立、社會溝通、認知反應和休閒品質,也可以延後或避免罹患阿茲海默症。」因此,公共圖書館對於銀髮族的閱讀需求,自是不可忽視。

 

教部補助 閱讀環境升級

圖書館將無法拆除的梁柱妝點成可抽換活動海報的透明公告欄。

  位於嘉義市延平街上的黃賓紀念圖書館,是市民黃木成中醫師為感念養父黃賓的養育恩情,於85年捐贈土地、建物給嘉義市政府,予以成立的圖書館,其一生熱心公益,回饋社會的善舉,還曾獲前文建會文馨獎的肯定。然而,隨著建物年齡的增長,圖書館廁所天花板破損、牆壁嚴重滲水、屋頂地板掀起、地磚也損壞,於是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向教育部申請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實施計畫,獲補助款加配合款共398萬餘元,於民國101年1月18日開始進行改造及修繕工程,並就現有場館做空間利用之調整,讓黃賓紀念圖書館除了是提供民眾自修、閱覽報紙期刊的社區型圖書館之外,也能針對長輩的閱讀特質與需求,營造一處適合銀髮族閱讀的書香空間。


提供閱讀輔助工具

  民國101年10月4日重新啟用的黃賓紀念圖書館,在委員的建議下,從原先僅提供報紙期刊的閱覽空間,提升為具有書籍館藏的借閱功能。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圖書資訊科科員林依玲表示,由於黃賓紀念圖書館使用者以高齡者居多,為了響應高齡友善城市的施行,除了保有銀髮族喜愛的報紙、雜誌外,一樓新增的書庫區也以養生、休閒旅遊類書籍為主,目前館藏量共計800餘冊。另外,考量到一般書籍字體小,對銀髮族而言,閱讀起來相當吃力,館方除了針對老化所造成的視力問題,提供老花眼鏡與放大鏡作為閱讀輔助工具之外,更貼心購入部分大字版書籍,能有效引導樂齡族運用館內的圖書資源,讓閱讀成為長者生活的一部分。

 

營造溫馨閱讀氛圍

圖書館貼心準備大字版書籍,方便銀髮族閱讀。

  在整體空間的裝潢上,則以營造溫馨的閱讀氛圍為主軸,於館內各樓層的壁面布置上國際管樂節心情小語徵件比賽得獎作品,並配上百合、錦葵、桔梗、茶花4種中藥花材作為輸出圖點綴,以呼應圖書館建築捐贈者黃木成,一生研習中醫,懸壺濟世的行醫宏願。而二、三樓普通閱覽室所使用的桌椅,也從較為呆板的傳統閱覽桌與木頭椅,改為清新淡雅的木質桌和色澤鮮艷的塑膠椅,以增加整體空間的明亮度,長者較常使用的一樓書庫及期刊室,則更換成較為舒適的皮製椅,讓銀髮族能在輕鬆的環境下享受閱讀。至於書櫃,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館方集聚創意巧思,在舊有木櫃外圍重新貼上美耐板,增加其美觀度,加上擺放書籍的書架也不會過高,利於長者取書,而館內的兩台電腦設備是由文化局負責統籌,特地搬來圖書館供讀者上網查詢使用。


  在圖書館的動線規劃上,則藉由這次的改造工程,把出入圖書館的門口位置,從不易發覺的側邊門改為正面大門,並將服務台後方隔間牆局部敲除成出入口,好讓門與出入口方向一致,以簡化圖書館空間動線;同時增設還書箱方便讀者歸還書籍,圖書館開放時間也配合改造工程的落成,取消中午1小時的休息時段,周二至周日開放時間延長為上午8點30分至下午5點。除此,這次的改造重點還包括,於一樓增設哺集乳室及無障礙廁所,騎樓、屋頂磁磚破損和廁所的修繕工程、增加警民連線監視器隱藏櫃等,圖書館希望透過館內、外的整修,提供民眾一個安全舒適的閱讀環境。

 

推動圖書館成為社區書房

普通閱覽室呈現出明亮舒適的空間氛圍。

  不過,基於空間的考量,館方目前不提供動態的閱讀活動辦理,「由於圖書館占地僅約65坪,聲音容易穿透整棟建築物,干擾到其他讀者的閱讀權益,不適宜舉辦動態型活動,加上鄰近的嘉義市文化局及世賢圖書館,均附有較大型的場地,更適合活動舉辦使用,因此將黃賓紀念圖書館定位成『社區民眾的我家書房』,主要作為閱讀空間,」林依玲仔細說明。


  但館方也在這次的改造計畫中,將館內各樓層位於中間會影響整體美觀,又無法拆除的梁柱局部包覆,妝點成可抽換活動海報的透明公告欄,讓民眾隨時可關注閱讀及藝文展演活動的動向,不會因此錯過各相關單位發出的活動訊息。而圖書館3樓的多功能自修教室,也提供嘉義市讀書會團體舉辦較靜態的讀書會及演講使用,像是去年文化局與嘉義市閱讀推廣協會合作辦理成人讀書會,邀請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教授宋筱蕙導讀《讓美好世界轉動》、《城市的精神》、《教育應該不一樣》、《欺騙的種子》4本書籍及電影《女僕》,一起探討值得閱讀的好書與電影。林依玲指出,針對讀書會推薦的書單,文化局也會購買約20冊的複本書,作為讀書會專用書籍,歡迎民眾多加利用館內各項資源,享受閱讀的樂趣。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