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員從書籍的監管者 轉變為資訊的詮釋者
智慧型館藏流通及管理系統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功能在於縮短借還書及歸檔的作業時間及人力,讓館員更有時間從事其他優質服務。
RFID系統包括有:自助式借書機、自動還書分類系統(包含自助式還書機、自動還書分類機)、館員工作站、RFID標籤製作站、安全偵測通道門、館藏盤點系統及設備管理主機等。



自助式借、還書機
借閱者可自行進行借書或還書程序,系統提供多語系文字及語音引導。本系統支援UniCode字碼,可一次讀取最多6本的書籍,累積高度可達20公分以上。
自動還書分類系統
此系統包含:前端的自助還書機及後端自動還書分類機。分類系統是由RFID自助還書機、分類模組、集書車與輸送帶系統組成的。
Step1 經自助還書機歸還之館藏書籍由滑道進入輸送帶系統。
Step2 輸送帶將書籍送至固定地點並利用分類RFID讀取器偵測其分類碼。
Step3 輸送帶系統依據偵測出的分類碼將書籍運送至對應的集書位置,分類擷取器再將書籍推送至集書車。當集書車滿載時將產生警示訊號通知館員前來處理。
RFID安全偵測通道門
目的在提醒讀者在圖書館借閱書籍等相關物件時,需先至流通櫃檯或自助借還書區辦理相關借閱程序。倘若讀者未完成相關借閱程序,通過偵測門時,警報燈會亮起,警鈴聲亦會大響,提醒讀者需再次至借閱區完成相關借閱程序。
RFID技術發表已超過二十年,但應用於圖書館管理是近幾年才開始的,而全世界最早且純熟的運用RFID技術於圖書館的,首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1995年,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導入RFID規劃提昇圖書館整體的效率與服務品質。
國立台中圖書館現所建置的是採用傳技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所代理的ELiMS系統,此系統為一套經過台灣(應用於無人服務智慧圖書館)、新加坡、美國、澳洲、中東等地區的各類型圖書館所驗證過(proven solution)的系統。
採用RFID系統後,圖書館員的新定位-從書籍的監管者,轉變為資訊的詮釋者,提昇館員價值。RFID系統導入圖書館管理是未來趨勢,期待圖書館能引入最新且有未來性的自動圖書館管理系統服務大眾,亦讓圖書館成為一個詮釋科技的好地方;讓圖書館與國人一起成長資訊,面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