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專業圖書館─研究和懷舊 都可來朝聖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提到「國立編譯館」常令人想起小學那段對世事懵懂的青澀時光,有一點時光一去不復返、往事只能回味的滄桑感。國立編譯館內的教科書資料中心王立心就說:「經常到訪的有兩種人,分別是懷舊與研究的人。」雖然教科書資料中心的空間有限,不過,能帶給到訪者的想像與懷念卻是無限。

為提供研究及編審人員參考、比較的資料,也收錄海外地區教科書。具有懷舊與研究的功能

  過去負責統編與審定中小學教科書的「國立編譯館」,幾乎等同是教科書的統稱詞;至1999年後,雖因教科書開放民間編印政策而漸次停止發行部編本中小學教科書,但國立編譯館仍持續負責審定中小學教科書的重任。

  自國民政府遷台至今,國立編譯館總共經過三次的搬遷,從台灣大學附近的日式平房、台大醫學院的木造小樓,最後於2002年遷入位於北市和平東路的新館舍。為完善保存教科書內容與版式變遷的痕跡,在搬進新大樓後還特別擴大「教科書資料中心」,不僅有系統地存放歷年來中小學的教科書,並持續收集新版教科書,以朝專業的圖書資料中心邁進。

  除此之外,身為國家最高編譯機構的國立編譯館為確保學術論著的多元化,避免與民爭利,也著重於編印較缺乏市場支持的專精類學術著作;並且還透過與民間出版社的合作,加強編輯與譯述經典的世界名著,以透過其多元的行銷方法推廣學術性著作。由於館內的教科書資料中心擁有許多珍貴的教科書讀本,因此只要以研究教科書為主的博碩士論文(國立編譯館獎助教科書研究博碩士論文網址:http://dic.nict.gov.tw/~doctor/),都以此為必要的朝聖之地。

  同時,也因為教科書資料中心內存有市面上難得一見的舊籍以及絕版孤本,因而成為許多老先生、老太太回憶過往的時光機器。今年適逢解嚴20周年,國立編譯館配合教育部從6月23日起,展開為期兩周的「台灣教科書證民主化歷程展」。還有一老太太在看完展覽後,跑到教科書資料中心,希望能再見當年就讀國民公學校的教科書。「她的神情彷彿與闊別數十年的老友重逢一樣,樂不可支。」王立心形容。

日治時期資料最不齊全

珍貴書籍以塑膠套包好、拿取時也須戴上手套,以防潮溼與溫度破壞書籍本身。  不過,礙於國立編譯館當年是隨同國民政府遷台後才定址,因此,「日治時期由台灣總督府審編的教科書,是教科書資料中心收藏最不齊全的部分。」王立心不諱言地表示。為補齊這塊缺口,國立編譯館多年來持續徵集教科書,有許多愛書人士將珍藏數十年的孤本親自送至館中,還有人來信表明收藏甚多,希望館方能派員前往挑選……許多想為珍藏書籍找到一戶好人家的動人故事所在多是。而館方除了有系統地存放珍版教科書,也持續蒐集新版教科書,以作為推動各級學校教材研究的參考。

  目前教科書資料中心主要的典藏資料為,我國歷年課程標準及中小學教科書、教師手冊、實驗紀錄簿與習作等,其中還珍藏部分民末清初的教科書。為提供研究與編輯教科書者參閱,也收集世界主要國家如:英、美、法、德、日、韓、新加坡等地具代表性的教科書。

透過數位 活化典藏

  70多年來,國立編譯館配合教育政策及歷次課程標準的頒布,重編、改編、審查……,見證了我國中小學教科書與學術圖書的發展歷程。因此,有人說:在台灣,沒有人沒讀過國立編譯館所編或所審的書。

  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研究者礙於種種因素,而與館內的教科書資料有相見恨晚的感慨。所以,國立編譯館特別將過去印刷與保存技術較為不足的相當數量舊籍,逐年數位化並典藏、活化珍貴的圖書遺產,以免將來只有望而喟嘆的遺憾。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