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新聞即時通

文:編輯部 照片提供:編輯部

顧敏榮退 曾淑賢接任國家圖書館館長

「國家圖書館數位出版品平台系統」啟用儀式。  兩年多前接掌國家圖書館的館長顧敏,於2010年12月31日退休;遺缺由曾任臺北市立圖書館館長、輔仁大學教授曾淑賢接任。

  顧敏館長接任國圖2年來致力於國家學術資源典藏研究工作,並拓展圖書館數位化工程,2010年12月底還在國圖舉行「國家圖書館數位出版品平台系統」啟用儀式(見圖),展示系統數位出版品送存、製書、數位版權管理、閱覽服務等4大功能。

  曾淑賢,服務於圖書館界超過30年,曾任臺北市立圖書館館長10餘年,任內積極拓展國際交流績效突出,此次升任國圖館長,備受圖書館界期待。

國中圖徵選企業識別系統

  國立臺中圖書館將遷建新館,更名為「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並轉型為國家級數位圖書館,為凸顯嶄新形象,推動圖書館行銷工作,特徵求足以展現有別於舊館服務特質之「企業識別系統」(CIS)。

  國中圖表示,凡從事藝術創作或視覺設計之個人、團隊或公司,全國各大專院校學生,均歡迎報名參加本項徵選活動。設計內容包括:Logo標誌、Slogan標語、四大公仔( 吉祥物)。2月15日截止收件。詳情請見官網:http://www.ntl.gov.tw/pda/dayNews_look.asp?NewsID=213

三灣鄉立圖書館 苗栗縣最優

三灣鄉立圖書館。  苗栗縣政府為強化圖書館閱讀工作,辦理圖書館99年度營運績效評鑑,表現特優者為三灣鄉立圖書館;優等者2名為竹南鎮立圖書館、南庄鄉立圖書館;甲等者3名為公館鄉立圖書館、三義鄉立圖書館、頭份鎮立圖書館。

  這次評鑑評審委員們認為,因各鄉鎮之財源不同,無論在館舍的建築維護、經費的編列、人員的編制上等,雖有成績先後之差別,但各個圖書館皆有其優缺點,表現好的部分,應繼續維持下去,不理想部分,則儘量想辦法克服改進,以提高圖書館利用率,有效營造閱讀氛圍。

《走讀臺灣》計畫 新書發表

  由教育部與國家文化總會策劃執行的《走讀臺灣》計畫,2010年12月17日於臺南縣後壁鄉樹人國小舉行新書成果發表記者會。本計畫在2010年走讀基隆市及臺南縣市,歷時一整年的編寫製作,總共出版5冊專書及電子書,完整地記錄各縣市地方的歷史、文化、藝術、人文、產業及自然生態等特色,並透過實體書、電子書及網站與多元形式呈現,擴大閱讀效益。

《走讀臺灣》計畫,2010年12月17日於臺南縣後壁鄉樹人國小舉行新書成果發表記者會。  99年度《走讀臺灣》計畫的撰寫團隊,涵括當地的文史、教育及媒體工作者,實地走訪了52條精心規劃的路線,並經過知名作家古蒙仁、劉克襄及3縣市教育和文化局(處)長的指導及審查,文字深入淺出,照片精采超過1,000幅。

  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表示,文化總會期望將《走讀臺灣》的內容作延伸規劃與運用,透過關心地方文化教育發展的熱心人士,例如地方文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文化教育社團等以《走讀臺灣》新穎多元的內容為教材,研編有趣的教案,將歷史文物、風土人情、產業發展等,連結到地方的鄉土教學中,讓教學更豐富生動,以提高學習者參與和學習的興趣。

  教育部部長吳清基鼓勵學子,除了讀書學習之外,還要驗證書中所學。他希望透過《走讀臺灣》的精采內容,引領學子走出戶外,親自造訪所生活的土地,領略自然人文之美,進而激發對土地的熱愛,這樣才能達到「走讀」的初衷。

  2010年12月舉行的成果發表會,特別選擇於創校近百年的臺南縣後壁鄉樹人國小舉辦。樹人國小目前還保留日治時期昭和2年(西元1927年)所建造的木造教室,而且鄉土教育相當具有特色,小朋友的創意偶戲及版畫製作在全國比賽中連年得獎。成果發表會後也邀請與會來賓以行走巡禮烏樹林休閒園區、臺糖蘭花培育中心,用實際行動來走讀臺灣。

汪洋中的一條船 雲縣永久之書

2010雲縣之書專題講座:幾米談繪本創作─我不是完美小孩。  為推動全民閱讀風氣,鼓勵全民閱讀,雲林縣政府文化處12月9日公布2010雲縣之書為《我不是完美小孩》及雲縣永久之書為《汪洋中的一條船》。該發表會由文化處長李明岳主持,並邀請《汪洋中的一條船》作者鄭豐喜遺孀吳繼釗女士參與揭幕儀式,讓此書成為文化處的鎮館之寶,媲美故宮的「翠玉白菜」。

  文化處長李明岳表示《汪洋中的一條船》係由縣民一起票選出代表雲林縣的好書,希望藉由好書的推薦延伸至校園、社區,讓大家分享閱讀的樂趣,並透過此活動與全國串連,一起推動「一城一書」的理念,選出適合民眾閱讀的書籍,加以推廣以達到全民閱讀的目的。

  吳繼釗表示,現在的年輕人無法體會早期鄉下人生活的困苦,尤其貧困家庭中的小孩,每天下課後及星期例假日要去農田「揀花生、揀地瓜」,小孩都要幫忙家務,平時鮮少有空玩耍,《汪洋中的一條船》是一本勵志的書,細膩描繪早期生活的艱困及環境的惡劣,值得大家分享。

  文化處指出,本活動經全民票選結果,以幾米所著《我不是完美小孩》最高票獲選為2010「雲縣之書」,《汪洋中的一條船》一書,因本書未再出版而未列入票選書單中,大家都認為非常可惜,鄭豐喜是雲林縣口湖鄉人,他不畏殘疾,樂觀積極進取,愈挫愈勇的奮鬥精神對雲林縣人有非凡意義,且本書於60年代是人人必讀的一本經典勵志好書,更應該加以推廣。

  文化處也表示,縣府圖書館內所保存的《汪洋中的一條船》一書,是於民國63年由鄭豐喜先生親自簽名贈送給文化中心典藏,相當彌足珍貴,是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圖書館的鎮館之寶。

第10屆南方影展 《牽阮的手》獲首獎

《牽阮的手》榮獲第10屆南方影展首獎。  第10屆南方影展壓軸好戲「南方獎華人影片競賽」日前在國立成功大學舉行頒獎典禮,《無米樂》導演顏蘭權、莊益增夫妻共同執導的《牽阮的手》獲得評審及觀眾一致的青睞,抱走南方影展首獎,這也是《牽阮的手》榮獲「201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之後,再度抱得大獎。

  第10屆「南方獎華人影片競賽」共頒出8個獎項,各獎項得主及得獎影片分別是:「南方首獎」莊益增、顏蘭權《牽阮的手》、「南方新人獎」柯貞年《無名馬》、「最佳紀錄影片獎」江偉華《廣場》、「最佳劇情影片獎」詹可達《阿潘》、「最佳動畫影片獎」蔡旭晟《櫻時》、「智冠動畫特別獎」高逸軍《抓周》、「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莊益增、顏蘭權《牽阮的手》、「評審團推薦獎」陳素香《T婆工廠》。除了南方獎首獎獲頒獎座及獎金新台幣10萬元整,其餘各獎項均獲頒獎座及獎金新台幣3萬元整。

  甫獲得「南方首獎」的影片《牽阮的手》,是《無米樂》的導演顏蘭權、莊益增的最新力作,這也是兩人第二度在南方影展獲獎。《無米樂》是在2004年得到南方影展南方首獎,隨即掀起一股無米樂熱潮。兩位導演在睽違多年之後,2010年的最新作品《牽阮的手》,深刻描繪出台灣戰後60年,為台灣民主發展不遺餘力的田朝明醫生與人稱田媽媽的愛情故事,《牽阮的手》透過兩人的愛情,映照出整個大時代的演變,再度獲得評審及觀眾的肯定,奪下首獎及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

  今年南方影展受到成大藝術中心的大力支持,頒獎典禮首度移師成大藝術中心舉行。2010年12月11日晚間七時成大校長賴明詔院士、藝術中心蕭瓊瑞主任以及來自各地區的青年導演們皆參與盛會。今年共有近300部劇情、紀錄及動畫影片,地區涵蓋兩岸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更有來自美國、法國等華人青年導演的優秀作品,共同角逐南方首獎,作品多元且豐富。

讀者登入
回頂部